公告版位

今早若不是小妹來電提醒要我們看日食,其實我也忘了這件事了,明明昨晚還記得的說。難怪怎覺得今天外面的太陽好像沒那麼大,因為看起來陰陰的。

還好十點多還來得及,也順便跟丫嬤說這起自然現象,問她要不要也出來看看。看她老人家興致勃勃的,跟隨著我來到後院,還跟我說"日食"的台語,呵~我倒是沒聽過這台語唸法哩。抬頭望向太陽,只是沒戴太陽眼鏡還真刺眼,雖然隱約中有看到太陽的形狀,真的有點像胖一點的上弦月呢!只是無法久看,還是戴上太陽眼睛好了,這次終於能看久一點了,而且外圍輪廓清晰可見,就像缺了1/3圓的太陽。呵~也不忘打電話給在共修處的媽觀看這難得的天文景象。

有生以來,除了那一年親眼觀賞到的流星雨奇景外,好像未曾有過像今天這樣用肉眼就能輕易目睹到天文奇景。在看到的那一剎那,內心既雀躍又感動,雖然戴了太陽眼鏡,還是扺擋不住紫外線的侵襲,不然還真捨不得將視線移開呢!我也讓丫嬤戴上太陽眼鏡,可惜92歲的老人家無法承受耀眼的光芒,而且視力也不比年輕人,當然看不出什麼名堂嚕!

只是...我怎能錯過將丫嬤難得戴上太陽眼鏡的珍貴畫面補捉下來,哈~~想不到丫嬤也有fashion的一面,真是古錐~~
100_4659-1.JPG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止觀 雙運
◎口述‧鄭石岩  整理‧編輯部  攝影‧廖世淙
 
「靜」是「止」,「思」是「觀」;《靜思語》蘊含佛法「止觀雙運」、「悲智雙全」,以及「妙法蓮華」;這樣一本現代經典,是開啟自性之花、治癒人心的妙方。
——鄭石岩(心理暨教育學者、資深作家)


二十年前第一次讀到《靜思語》,深深覺得這本書將佛教透徹的理、精湛的法,用非常淺白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很容易接受、也很受感動。我從事心理工作,當時常受邀到慈濟為醫院志工講課,有機會親近上人,我請教他:「您是如何寫出這本書的?」

上人笑笑回答:「將心比心,將心比佛。」

以前在佛經中讀到「即心即佛」,都似懂非懂;但聽了上人這句話,我頓時明白——「將心比心」是了解一切眾生、「將心比佛」是上與佛相應;《靜思語》就是與佛相應、了解眾生,也就是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清淨心。

二十年後的今天,《靜思語》在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的發展上,乃至於整個社會人心的靈性救贖上,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我認為正是來自於這分「將心比心」、「將心比佛」,也就是「即心即佛」。

《靜思語》少有深邃艱澀的語句,其中流布的智慧,是那麼活潑、發人深省,就像是從上人心頭直接流洩出來。然而,「靜思」兩字的意義卻很深遠——「靜」,是「止」,「思」,是「觀」;也就是佛法裏的「止觀雙運」。

「止」就是「定」,「定」也就是「靜」,「思」就是「慧」。《靜思語》裏「定」、「慧」具足,所以是般若,也就是智慧;有禪定、有智慧,就是真正見性的法。

禪宗法眼文益大師,跟弟子有過這麼一段對談。弟子問:「師父啊,每個人都希望成佛、會古佛的心;什麼叫古佛的心?」法眼大師回答:「慈、悲、喜、捨。」

《靜思語》處處流露「慈、悲、喜、捨」。作為一個學佛者以及心靈工作者,我非常讚歎,因為《靜思語》不只易懂、易解,而且易行;當你力行「慈、悲、喜、捨」的時候,也就會合了古佛心。

《靜思語》蘊含「止觀雙運」、「悲智雙全」,以及「妙法蓮華」,可以開啟自我生命之花。這樣一本現代經典,不只是佛法,更是治癒人心的妙方。
----------------------------------------------------------------------------------------------------------------------------
讓付出精神   形成有聲力量
◎撰文‧邱蘭嵐  攝影‧顏明輝

上人對人講話時,不刻意追求學問、講大道理,只是以單純心祝願大家好、社會好。簡單、流利的《靜思語》,來自上人對人的誠心。
——王偉忠(知名電視人)


推開玻璃門,一幅帶著幽默詼諧寓意的「年輕王偉忠模樣的唐吉訶德」手工繪圖映入眼中,這幅畫是知名漫畫家朱德庸先生的作品。

畫中,王偉忠手持特大的矛,一臉天真地騎在頭插入不插電電視中的駱駝身上;正說明著,二十多年前的王偉忠就能一本創作精神,以「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氣,以敢衝、敢堅持的毅力,為自己的觀點負責到底。

自從製作大愛電視台「有禮不亦樂乎」節目後,王偉忠開始大量閱讀《靜思語》,並從中發現,一個想勸人為善、想做好事的人,個人思維和對事情的看法就會變得清澈明白;再經歲月歷練與修為,「付出精神」會形成一股「有聲的力量」,對社會產生影響。

談起印象最深刻的《靜思語》,王偉忠清楚表示:「人生要有目標,不要有目的。」雖然「目標」、「目的」兩者感覺相像,意義卻大不相同;一如「創作」是單純、幸福,可以要求做好、做得有趣;但若為金錢、名利而影響過程,就容易汲汲營營,做事也不能圓滿。

王偉忠由衷佩服,上人長期在花蓮,卻對人情世故有深入體會;對人講話時,也不刻意追求學問、講大道理,只是以單純心祝願大家好、社會好。簡單、流利的《靜思語》,來自上人對人的誠心。

再以自己為人父母的人生經驗來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懂事、從無到有,都是跟著父母學習;父母的身教、言教,孩子可以看到、體會父母是否前後一致、表裏如一。

王偉忠認為,要做為一位精神導師,更需要長時間受人家觀看、檢驗;除非有一股簡單、巨大的力量在支撐,否則很難辦到。

「但上人做到了!」他說,上人「說他所做,做他所說」,用身心合一的身教、言教去影響周邊的人,因此身邊的人也會如春天的棉絮般,隨風飄散去影響很多人。

他認為,人生能夠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個人或團體能用整個生命去圓滿一件事情,將為社會留下長遠的經典。「證嚴上人所推展的大愛人文,對社會而言,就是最好的典範。」

「一切都是因緣。廣結善緣的人生,到處感到受歡迎、覺得世界充滿光明、樣樣事看來都覺得可愛。」這段王偉忠很喜愛的《靜思語》,代表著他對人生和創作的熱情與堅持。相信人生有目標、勇往前進,信念必能產生光和熱,化成滴滴營養,支持他走往更多元化的未來。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11期》
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1129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社會朗讀】

台灣的 第四個奇蹟

◎口述‧嚴長壽  整理‧洪麗莉、楊宗恩  攝影‧陳李少民

一九八○年代末期,是心靈空虛的年代。
證嚴上人把複雜深奧的宗教學識理論,
化作最簡單的言行道理、
化成每個人都聽得懂的文字,
出版了《靜思語》,深深影響了台灣社會。
——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


最近,我在不同場合,跟一些朋友談到台灣的未來。

過去六十年來,台灣創造了農業、製造業、科技業三大奇蹟,從農業走上高科技產業,從貧窮走向富有;曾有人形容「台灣錢淹腳目」。在金錢上,台灣的確擁有非常傲人的成績。

可是台灣人的心靈是寂寞、空虛的,接下來該往那裏走?我認為,已不能再從金錢來衡量未來,更不能以國民生產毛額作為唯一的發展指標。台灣的第四個奇蹟,應該要成為華人社會最值得驕傲的文明奇蹟。

台灣有很多宗教大師、藝術家,引導人們用文化學習面對無常,由心靈的自省,觀照自我生命。其中一股很重要、安定社會的支撐力量,源自於一群宗教領袖。

宗教初始是一種神威的力量。到了第二階段,因為人類無法預知無常,神變成了安定心靈的方法;求神拜佛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為了保佑家人或是發財升官。

在這樣的民間風氣中,二十年前,證嚴上人把複雜深奧的宗教學識理論,化作最簡單的言行道理、化成人人都聽得懂的文字,出版了《靜思語》,感動成千成萬人,深深影響了台灣社會。

台灣的世界品牌

因為有證嚴上人這樣的宗教家對眾開示,讓人知道要放下自己的需求,簡化生活、安定心靈,藉由自我修煉,而能接受更多挑戰與橫逆。

上人也告訴我們,不單單讓自己享受靜思修行的好處,更要試著去改變社會。因此,在台灣乃至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當有災難發生時,慈濟志工總是走上第一線,作為苦難者背後支撐的力量,令人動容。

台灣何其有幸,有許多人受到證嚴上人影響,不只是捐錢,而是捐出時間、捐出真心。在社會各個角落默默付出,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讓大家放下仇恨、接受無常、安定心靈。也因此台灣才能夠在混亂中保持穩定,在混亂中依然保持方向。

台灣如果有對世界發光的品牌,我想「慈濟」就代表那個品牌。慈濟人超越了宗教間的藩籬,用最真誠的人類大愛,走向國際、擁抱世界,去關懷每一個人。而言簡義深的《靜思語》,經過多種言語翻譯,也成為全世界共享的心靈良方。

把握當下,就是永恆

我今年六十歲,人生到了後段班,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

我感恩自己的生命豐富,也累積了許多經驗,可以和社會分享或能產生一點影響,這點勉強算是實踐上人所說的「付出」。

證嚴上人說過︰「在生命中,不要求做過任何一件事人家會記得你,也不要人家感謝你,每件事做完就過去了!不要去祈求未來自己怎樣,把現在每一件在眼前的事做好、有意義,就是最好的角色。」

《靜思語》沒有複雜或看不懂的一句話,讓每一階層、每一領域的人,都能從中得到警示、解釋,而找到心中的答案。

我非常認同「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這句話,不論過去有什麼成就,都過去了,不值得一天到晚追溯或懷念;未來不可知,現在就是永恆,也是開始。

人生,時時都要面對無常,每個人都必須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每一個階段,都能為社會付出;學習把握每一刻,讓自己沒有遺憾、人生更有意義。
----------------------------------------------------------------------------------------------------------------------
一本 永不下架的書

◎撰文‧朱
英彥  攝影‧陳李少民


眾聲喧嘩,迫切需要一種安靜。《靜思語》啟發生命不同的想像,進而找到動能的方向和力量。
——林天來(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出版事業部總經理)


翻閱《靜思語》,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出版事業部總經理林天來,為台灣社會朗讀:「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一九八九年這本書出版時,正是他從花蓮到台北、進入天下文化工作。算一算時間,也已二十年了。

林天來的故事,一直被出版界認為是個「傳奇」——花蓮高工畢業,曾是鐵路局維修臨時工,也曾擔任花蓮女中工友暨圖書館管理員;因為參加一九八六年《樂在工作》一書徵文比賽獲得首獎,進入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三十七歲那年,公司提供到美國進修的機會,林天來珍惜可以重回學校念書的幸福;不擅外文的他,決心要完全融入異國環境學習,唯一帶在身邊的中文書,就是《靜思語》。

有時想家或是學習遭遇困難,翻閱《靜思語》,就好像上人在身邊提醒。他也常在書中語句旁寫下註解;一頁頁泛黃書頁上的字跡,記錄著人生旅途中的體會。

靜思片刻,心安專注

林天來與《靜思語》心靈對話二十年,更時常與職場同事分享、樂於和年輕人對話。

他認為,不要低估說好話的力量,「心存好念、口說好話、身行好事」看似簡單,卻有很好的提醒作用。這股力量透過傳播媒體,更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憂心世代喧擾、價值觀混亂,年輕人不容易找到學習典範;處於中年的林天來常常懺悔自責,是否給年輕人一個理想的環境?

他曾聽在大學教書的教授分享,現在很多台灣學生一早就缺課;「他們不在教室在哪裏?」

他發現年輕人常將時間用在講電話、上網聊天上。「可有時間閱讀和思考呢?」

林天來認為,人唯有思考才能判斷是非;留有靜思的片刻、從容的腳步,才有能力安下心來,專注當下。

關心年輕人的未來,林天來常常鼓勵學生要走出世界做志工,訓練自己的志向、能量,培養專業。他送給年輕人一句《靜思語》:「生命非常短暫,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切勿前腳已經落地,後腳還不肯放開。所以前腳走,後腳放。」

他也奉勸年輕朋友,當別人有能力表現,要時時祝福讚歎;當自己有能力時,要處處為人著想;要跟時間賽跑、跟自己賽跑。

珍惜時間,計較生命能量

「眾聲喧嘩,社會迫切需要的是一種安靜。」林天來說:「生命因閱讀《靜思語》而寧靜、充實;每一句話的啟發,對生命有不同的想像。特別是在逆境、委屈的時候,翻開其中一頁,即可找到動能的方向和力量。」

現今出版業面臨很大的壓力,一年有超過四萬種新書進入台灣書店;業績、行銷企畫、專案會議是林天來的工作,心念難免複雜慌亂。

有一次他聽上人說:「做人不要『加減做』。像我,慈濟事一件都不少做,不是慈濟事,我一件不多做。」他心頭一驚:「人們常說加減做——有做就好。而上人是每一件事、每一分能量,都專注在善的事情上。」

林天來是很愛惜時間、生命的人:「上人時常強調,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分秒都要珍惜。這種算數是對生命能量的計較——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老天爺的賜予,做善事更要有把握分秒的急迫感。」

「所謂念茲在茲,即是手在工作時,心思就在手上;雙腳走路時,心念就在腳上;開口說話,精神就放在嘴上。」這句《靜思語》讓他體會到:「把握時間、專注當下,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從事出版業的林天來認為,有些書不僅在出版當下有影響,日後影響更大。例如儒家思想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基督教的靈修書籍《荒漠甘泉》等。

在他眼中,《靜思語》是一部現代的佛學經典,詮釋現代人間佛教,是永不下架的一本書。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11期》  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1129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周遭有幾位上了年紀的親友,紛紛出現身體健康拉出警報的訊號,聽著他們向媽一一細數身上出現哪些病痛時,我彷彿也看到未來的自己。

尤其人在過了五十歲後,身體老化程度更是明顯:關節退化、視力減退、這裡痛那裡痛、身上長骨刺、高血壓、糖尿病.....,不然就是體內器官發生病變。人就好比一部機器,年久失修就會漸漸出現零件生鏽、故障、停擺;只要一個零件有問題,整體就無法正常順利運轉。而機器與人體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人是有生命的,身體上的病痛折磨也為我們生理與心理上帶來各種程度不一的反應,生理上的病痛承受往往也加諸心靈上的苦。

年過三十,當不經意在鏡中發現夾雜在黑髮中的幾根白髮時,總教人心慌,驚覺原來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老化的階段了。隨著年紀增長,看了越多各種生老病死的生命現象及生命變化後,也讓我的生命越來越沈重,我想那股沈重不單單是自己的部份,而是連同其他人生命不美好的部份也攬在自己身上了。

我知道為何媽老是擔心我沒結婚了,「女人該不該結婚?」這話題總能讓我們母女倆"激辯"一番。媽總認為女人還是要結婚,有了依靠,"呷老"才會有人照顧,她擔憂以後如果她不在了,我會沒人照顧,唉~真是天下父母心啊,我能強烈感受到媽那份疼愛女兒的心情。只是看了那麼多例子,結婚對女人來說往往要做很大的改變與犧牲,我看是忙到老還比較貼近事實。至於晚年有沒有家人照顧,未來的事很難說吧!因為命運會如何流轉任誰也無法預測。


因緣的安排總是巧妙,歷經了兩段沒有結果也不可能會有結果的感情後,雖然付出了寶貴的青春代價,不過也慶幸自己還是單身,才能在爸往生後,讓我得以自由之身回家陪伴媽跟丫嬤。 雖然總有熱心的親友介紹對象給我,不過只要想到一旦結婚就勢必要離開家裡,不捨的心情總讓我對這些人心生排斥,就算對方想再進一步,總能讓我找到對方不適合自己的理由來拒絕,金牛座的固執在這時候表露無遺;不過真正原因,我想他們真的都不是能讓我傾心的對象吧。不管有緣人會不會出現,也不論結婚與否,我一定會將自己的身心安頓好,不讓媽為我操心。而在有緣人出現前,我始終抱持一個信念,那就是「幸福,不一定是兩個人,兩個人也未必一定幸福;懂幸福的人知道這道理,知道這道理的人必定幸福」(出自塵襲)。

我只想以最近的距離陪伴著媽跟丫嬤,就算犧牲自己的青春也在所不惜,自己的終身大事已不重要,我只想盡一份為人子女者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照顧他們到終老。而且在歷經喪父之慟後,其實也讓我害怕再與其他人產生親情的緣份,這樣只會製造更多情感上的牽絆。這算不算是一種心理障礙,始終是存於心中的另一層迷思。
 
時代在改變,人的思想也跟著見異思遷,還好未婚已逐漸成為現代趨勢,雖然在鄉下地方還是會投來一些異樣眼光,至少我知道外面還有一大堆與我相同的人,呵~不結婚似乎才是正常的,只要自己心安理得那又何妨。只是,若每個人都抱持這種"獨善其身"的想法,那人類恐怕會有絕跡的一天吧!這算不算也是一種"自私"心態呢?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想到靜思語所說的「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是任何人無可取代的。古語說:「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人一定要先看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才有堅強的心志來面對一切境界的考驗~~


人生好樣的/讓天賦自由

 她早習慣被大人糾正,也絲毫不認為自己是問題兒童,但校方卻十分憂心。等到學校發函給家長的時候,事態才開始顯得嚴重……

我經常往返各處,與世界各地的人合作對象包含教育機構、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所到之處都能看到許多學生嘗試規畫未來,卻不知從何做起。我發現憂心的家長試圖幫助孩子,卻反而讓孩子更加遠離他們真正的天賦……

小女孩才八歲
前途出現危機

吉莉安才八歲,前途已經出現危機。她的功課一塌糊塗,起碼在學校老師的眼中是如此。她老是遲交作業,筆跡潦草,考試成績也差。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影響課堂的進行,不是動來動去發出噪音,就是猛盯著窗外看,老師得被迫暫停教課,把吉莉安的注意力拉回來,但她卻又開始干擾身邊的小朋友。

吉莉安自己倒是一點也不在意,她早習慣被大人糾正,也絲毫不認為自己是問題兒童,但校方卻十分憂心。等到學校發函給家長的時候,事態才開始顯得嚴重。

學校認為吉莉安有某種學習障礙,也許比較適合轉往特殊教育學校。當時還是1930年代,若是現在,學校就會判斷吉莉安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讓她服用利他能(Ritalin)或其他治療過動症的藥物。但當時尚未得知過動症是一種疾病,沒有現成的治療方式,患者也不知道可以用藥。

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學校信函,擔憂之際也立刻採取行動。媽媽幫吉莉安穿上漂亮衣服和鞋子,綁個馬尾辮子,然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她去讓心理醫生診斷。

吉莉安後來告訴我,記憶中她被帶進一個橡木牆板的大房間,書架上排著皮革裝訂的書,站在大書桌旁邊的是一個身穿毛呢外套、相貌莊嚴的男子,他把吉莉安帶到房間另一端,請她坐在寬大的皮沙發上。吉莉安雙腳幾乎懸空,周遭環境讓她有些害怕,她擔心給人不好的印象,所以把雙手壓在身下坐著,免得自己亂動。

看心理醫生
怕特殊教育

心理醫生走回書桌,大約花了二十分鐘詢問媽媽,了解吉莉安在學校的問題,以及學校認為她造成哪些困擾。醫生並非對著吉莉安發問,但一直都注意看著吉莉安,因此讓她感到極度不安與困惑。即便是當時幼小的心靈,也了解這個人對她的生命有重大的影響力。吉莉安知道「特殊教育」是什麼意思,可不想沾上任何一點邊,她真的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其他人似乎都認為她不對勁,聽著媽媽回答問題的方式,大概連媽媽都這麼想吧!

或許我真的有問題……吉莉安這樣想著。

等媽媽和醫生終於談完了,醫生從書桌邊起身走向沙發,坐在小女生身邊。

他說:「吉莉安,你剛才都很乖,謝謝你。不過你還得再乖乖待一會兒,現在我要跟你媽媽單獨講話,我們要出去幾分鐘,別擔心,我們很快就回來。」

吉莉安有些惶惑的點點頭,兩個大人便讓她獨自坐在那兒。醫生走出房間的時候,也傾身把書桌後面的收音機打開。

他們一走到外面的走廊,醫生就對吉莉安的媽媽說:「請在這裡站一會兒,觀察她做些什麼。」那兒有扇窗可以看進房間,但吉莉安看不到他們這一邊。幾乎就在同時,吉莉安已經起身,隨著音樂在房間四處遊走。兩個大人靜靜站著觀察了幾分鐘,小女生的優雅身段讓他們幾乎屏氣凝神。任何人都看得出來吉莉安的動作具有某種渾然天成,甚至可說是原始的成分,而她臉上那樣純然愉悅的神情也再明顯不過。

最後,醫生轉頭對媽媽說:「你知道了吧?林恩太太,吉莉安沒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分,帶她去上舞蹈課吧!」

過動兒與天才
只在一線之間

我問吉莉安後來的發展如何,她說媽媽完全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了,她告訴我:「我無法形容那有多棒,我走進那間教室,裡面滿滿都是跟我一樣的人、坐不住的人、必須舞動身體才能思考的人。」

她開始每周上舞蹈課,每天在家裡練舞。後來到倫敦的皇家芭蕾學校考試,獲得入學許可,之後進入皇家芭蕾舞團,晉升為獨舞者,巡迴世界各地表演。這個階段的生涯告一段落之後,她又成立自己的音樂劇院,製作一系列成功的音樂劇,在倫敦與紐約上演。最後,她結識了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合力創造了幾齣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包含《貓》與《歌劇魅影》。

前途曾經充滿危機的小女孩吉莉安,最後成為享譽全球的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她是極負盛名的當代編舞家,曾為無數人帶來歡樂,也為自己累積財富。這都是因為某個人曾經看進了她的心靈深處,某個人曾經見過跟她一樣的孩子,並且懂得解讀其中的意義。如果換成其他人,或許會讓她吃藥,要求她不要亂動,但吉莉安根本不是問題兒童,也不需要轉到特殊教育學校。

她只是需要展現真正的自我。

你,也一樣!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即將出版《讓天賦自由》

【2009/06/26 聯合報】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這場雨已下了一整天了,直到現在尚無停歇的跡象。好在這樣的景象不是出現在昨天,不然就破壞我們一樁美事了。

昨天下午四點是我們與攝影師柯婕約在屏東市中山公園拍全家福的時間。不過就在下午兩點多時,突然下起雨來,厚...怎那麼掃興啊!不禁要抱怨這"天公"未免太不給我們面子了吧,偏偏選在這時候下雨,害我們心情也跟著下起雨來。還好早在中午就已在屏東市與同學吃飯的大妹及時打電話回家,並為我們帶來好消息,因為屏東市並沒下雨,讓我們原本黯淡的心情瞬間明亮起來。當我們驅車來到屏東市時,果真一滴雨都沒下,而且陽光還露出臉來呢!呵~~看來天公還是眷顧著我們的。

到了公園後,小妹忙著與柯婕手機聯絡一番,得知他們還在附近的市立體育館為其他家庭拍照,所以就由小妹先去找他們。因為顧慮到不能讓丫嬤太熱,所以我們就在有樹蔭的地方等小妹帶柯婕他們來。大概等了快十分鐘吧,小妹出現了,走在她身後的柯婕與她那手持打光板的男助理終於出現在我們視線裡,並對著我們微笑。當柯婕走近時,她那那一頭又黑又蓬的頭髮以及黝黑到發亮的膚色是她給我最鮮明的第一印象。

時間寶貴,寒暄幾句後,即將開始拍嚕!我們還帶著爸生前最愛拉的二胡一起入鏡,讓二胡來代表爸的精神也與我們同在。當
媽向柯婕解釋讓二胡入鏡的原由時,說沒幾句就哽咽落淚,讓在一旁的我們也紅了眼眶。而柯婕就對媽說「唉喲,別這樣嘛,要開心一點」,她的動作還真快,我們都還沒擺好pose時,她手上的那台攝影機已經發出連續快門的聲音,她一邊拍,嘴巴也沒閒著,一邊引導我們動作也不時穿插讚美的言語.....「來,丫嬤露出牙齒好可愛」、「媽媽很厲害哦,生了三個這麼漂亮的女兒」、「來,媽媽笑開一點」、「快,變換動作」.........。柯婕除了在另外安排我們母女合照、婆媳合照、姊妹合照、祖孫合照時,手上的攝影機才有機會休息外,其餘時間幾乎是快門聲不絕於耳。

終於拍好嚕!我們也奉上兩杯這附近已賣了二十幾年的老字號冷飲「綠豆露」為他們解解渴消消暑。看著柯婕手上那台攝影機,鏡頭好大一個,而且從她的拍攝架式還有口語的引導指揮及適時的鼓勵及讚美就足以顯現出她的攝影專業度。而她
始終笑臉迎人,雖然已流了一整天的汗,卻未顯露出任何疲態,可以感受到她心中那份付出的喜悅。我們就趁機與她稍微聊了一下,得知他們的拍攝進度現在累積了兩百多個家庭,今天在屏東從早上十點半開始拍,而我們大概是第十六組,加上待會還有幾組,屏東大概有二十組家庭報名
。我就繼續問她,那明天要換哪個地方拍,她一點也沒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繼續對我們說,因考慮到一般人六日才有休假,所以只有假日才會安排全家福拍照。

因為他們還要趕著回體育場繼續下一個家庭的拍照,所以在匆匆互道感謝與祝福後,我們就將剩下的那瓶綠豆露送給他們喝,此時我發現每個人臉上都掛著滿足的笑容,雙方揮手道別結束這場短暫的美麗之約。感謝柯婕為我們的天倫之樂留下了永恆的畫面;而我們也成就了她的圓夢計劃,彼此
互相成就一段美好因緣。這場短暫的交會或許一生就這麼一次,不過也為我們此生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我看見了柯婕與他的助理心中有愛所散發出來的美;不過卻忘了與他們來張合照,讓我們頗為遺憾。呵~~如果有收到他們寄來的照片光碟,有機會再來分享嚕~~

DSC_0076-1.JPG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倫之樂的景象能伴隨我們到何時?這問題總在我內心生起一股莫名的惆悵

把握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及時行孝,這些道理都懂。
只是要如何不讓自己想太多?這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


以上文字是我在塵襲blog最新一篇貼文再苦也要微笑一起走所留言的一段話,而塵襲也回應得巧妙:
「我也是,常會覺得,人生抽離了共享的家人,還有前進的意義嗎?
於是,我開始發覺,原來陌生人只是還沒認識的家人…..

原來陌生人只是還沒認識的家人…..這句話讓我咀嚼再三,頗令人玩味的一句話。

父親走得突然,也是我們生平第一次面對至親的離去。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是由許多第一次”串起我們的生命軌跡,但這第一次面對死亡的經驗是多麼刻骨銘心的慟。父親帶給我的死亡陰影未曾散去,也為我加諸更深層的擔憂,讓我開始害怕下一場的到來。表面上的我雖然還是如常照著生活的軌道行進著,不過內心總是沈重的,就像被一道解不開的死結綑綁著,這心靈上的負荷更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這股沈重感總在面對家裡九十二高齡的老丫嬤時最為明顯,在每次交會的相處時光裡,或許幫她準備飯菜、幫她拿東西、幫她按摩、幫她點眼藥水、幫她加熱水瓶的水、祖孫聊天.....每次望著丫嬤那全身佈滿皺紋的瘦弱身形時,心裡就會想著,阿嬤陪在身邊的日子正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天一天的遞減中,一場可預見的事實更加深心中的惆悵感。不過阿嬤總是比我豁達,她曾在身受小病痛折磨時對我說,如果哪天她回去了,要我們到時不要哭,而要高高興興地送她.......

想起一句話說「生是偶然;老是自然;死是必然」,死亡是人生自然法則,每個人終究難逃一死。想當初我們都是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間,當然也將一個人孤零零的離開人世,只是血緣上的親讓家人之間的情感更加緊密,面對親人的離去就像自己身體的某一部份被抽走般,生命似乎不再完整。想想我們為何會來到人世間,其實這也是一種因緣,若不是父母把我們生出來,我們怎會有因緣來到人世間,讓我們成為一家人。有意思的是,茫茫人海中會成為家人的緣份也是殊勝的,不過我相信,我與家人們過去生應該是結很好的緣吧,這一世才會來當感情很好的一家人。

對於"陌生人"這名詞,自己最近也有所感觸....拜網路科技之賜,打破空間限制,在茫茫人海中讓彼此陌生的人與人在網路相遇,透過文字傳達個人思想或觀念,感受到彼此生命的溫度;即使素昧平生,卻彷彿像是認識多年的老友般,當觀念與思想產生共鳴時,可以感覺心靈是相通的。對方的一句話或一個觀念都可能是提升智慧之鑰,也可能是疏通情緒的管道,甚至為我們找到生命的出口,這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倒也成為自己精神上的一種支持。

人生在世,一切皆因緣所繫,緣起則聚,緣盡則散。明白感情再怎麼好的一家人,終究有各自分開的一天。唯有把心門打開,珍惜生命中每一場人與人之間的交會,互結好緣,勿結惡緣。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也能建立起像家人般的情感,彼此互相關懷,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不孤單的。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天,證嚴上人行腳來到屏東。這天下午有幸得以志工身份進去分會聆聽上人開示。

下午一點半開始,先由隨師團幾位重量級師兄上台分享,依序為台中慈院「許文林」副院長談身心之美、大愛電視台總監「湯健明」談他與慈濟的因緣、慈濟志工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師兄談「慈濟宗門,靜思法脈」、慈濟醫療志業體執行長也是前大林慈院院長「林俊龍」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副主任「王運敬」談慈濟人的戒律。再來是屏東地區三位師兄姊分別上台分享與慈濟的因緣及上人的法如何讓他們改過向善得到重生的心路歷程。

以上幾位慈濟人分享完之後也已四點半了,最後才是大家最期盼的上人開示,整場活動大概五點半時結束。其實我想說的並不是台上者的分享內容,因為台上分享者所說的每一句都是法,唯有用心聽才能讓法入心,所以無法一一記下來,包括記憶還有記錄,雖然有帶筆記本,但記錄下來的其實不多。若要簡單以一句話說明我內心的感受,那就是「法喜充滿」,內心彷彿再次被清淨的法水重新洗滌一番。

雖不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上人本人,不過內心的激動還是無減。就在最後恭送上人離開時,眾人面對中央走道並長跪,投影布幕播放「立願文」的MV,隨著歌詞「傳承法脈心相繫,弘揚宗門志不移,慈濟因緣會珍惜,靜思法髓無量義,吾等弟子當謹記,敬請上人莫憂慮」反覆不斷唱誦下,當上人緩緩的從我面前經過時,從來沒這麼近距離的接近上人過,望著上人堅毅又柔和的側臉線條時,想到上人只是一介出家修行人,卻情牽天下苦難蒼生,憂國憂民,只求天下無災無難無嚎聲。一股不捨之情油然而生,鼻頭一酸,眼眶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濕潤。

上人彷彿是慈悲與智慧的化身,一個人的力量如何影響世人,接引無以數計的人間菩薩從地湧出,當上人的千手千眼,讓行善的腳步走得更遠。內心的感動也是因為有幸有此因緣能與上人同處同一時空裡,百年之後,上人的慧命與精神將永存人世間,而自己呢?也驚覺原來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
昨天一早到社區共修處,為兒童成長班的圓緣留下記錄。這是第二次當人文志工,除了要將活動點滴留下永恆的畫面,也要將活動寫成文稿,寫下社區的大藏經。

不過自己的攝影技術還是讓自己感到非常挫敗,十張照片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模糊的,以致一些有意義的畫面無法清楚留下歷史的足跡,感覺就像毀在自己手裡。主要原因大概了解,除了室內的光線不足外,因為所拍的都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人,拍攝的物體晃動就會造成模糊,除非是靜態動作,才有機會補捉到"正常"一點的畫面。

相機的功能也是拍好照片的條件之一,我常自嘲為現代原始人,其實對科技產品不太有興趣去研究使用,當然對相機功能的運用就非常的"不專業",還好之前有上過幾堂人文真善美的攝影課,對相機的功能與應用才稍有認識。

要成為一位專業的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實在不簡單,能文也要能武:攝影、錄影、寫稿、剪輯....等等都要會。我這個新生兒在攝影方面就讓我栽了跟頭,很清楚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學習空間等著去跨越,只希望能為自己留下些什麼~~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某次的人文真善美課程中,坐我旁邊的師姊突然問我有沒有收過關於"明月幾時有,請接下一句?"這笑話的mail?

因為自己也不太確定,只好跟她說,好像有印象,不過忘了。

看她一副掩不住笑意的神情,感覺得出來一定不是"把酒問青天"這正經八百的答案,類似腦筋急轉彎之類的。

她就說這笑話是在mail中看到的。話說在國語試題中某道填充題的題目如下:
明月幾時有?(                         ),請考生填下一句。正確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把酒問青天"。

師姊接著說,妳知道有位考上填什麼嗎?答案是......."一顆永流傳"。

哈~~此話一出,讓我們忍不住相視大笑。這答案太令人噴笑了,也未免接得太妙了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

明月幾時有?一顆永留傳。一句是蘇軾的宋詞,一句是很有名的廣告詞。

呵~~笑點就在於...這兩句搭配起來還真有意思,也不無道理。

一點都沒錯啊,從古至今,那一輪明月總是高掛在夜空中,永遠在宇宙間留傳著,永不消失。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把握當下」這四個字相信對您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們總喜歡以這句話拿來勉勵他人或警惕自己。

不知是不是隨著年紀漸長的緣故,易感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在某些時候"多愁善感"起來。尤其是正在經歷或享受一件美好的事物時,當下總會在心中閃過一絲淡淡的哀愁:"此刻的美好"馬上又將成為過去、成為歷史了。「把握當下」這句話到底要如何去看待它或善用它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因為"每個當下"總是在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時每一日間就這樣輕易流逝,面對時間如此無情的流逝總是教人心慌、無奈。

常說世上最無情的是「時間」,總覺得很有道理,只因它從不為任何一個人稍作停留,心中不禁浮現「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這兩句歌詞。是呀!時光一去總不復返,而它為我們留下的往往僅剩回憶,所以「時間」對待每個人也是最公正、公平的。

又是無情又是公平,這矛盾的「時間」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
不禁想到  證嚴上人常說的一句話:「把握當下,恆持剎那」,看似簡單易懂,只是自己要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它,似乎又感覺抽象,或許"感動容易恆持難""發心容易恆心難"所要傳達就是這道理吧!

 
為何會有以上這些"感觸"
,其實自己也說不上來,不過我確認不是自己太閒。其實也該感念此刻的我至少是平安健康的,才能如此自由自在思考一些生命課題。也只有在平安健康的時候,才會讓人覺得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如果是身受苦不諶言的病痛折磨,當日子僅剩下悲傷與絕望時,只會讓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彷彿"度日如年"。光是想到這樣的生命對照,就不禁要感恩此刻的健康平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想就以過秒關的心態來過日子吧,
每一秒鐘都要顧好自己的心,時時觀照自己每個當下的心念與意識,不讓心有所偏差了。該做的事趕緊做,該改的現在就改,因為有些事錯過了或許就沒有下次了。此刻的平安健康又會陪著我們到何時,沒人知道;只知道:當我們處在順境時,要有「無常觀」;處在逆境時,要有「因緣觀」。

~~我會不會想太多了,與其東想西想,倒不如好好享受此時此刻"活在當下"的美好時光吧~~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