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心靈成長/堅強 是自我保護的盔甲

 

圖/寶瓶文化出版提供

每個人「要強」的背景因素與脈絡是不同的,所被塑造的過程也是獨特的。但不論因素與過程如何,「要強」成為我們內在柔軟的那顆心的盔甲,一層層的防護我們的內心不受到傷害、打擊與失落,好鞏固我們想形塑出的自我形象,也避免接觸到我們不想承認的脆弱、不堪、卑微的自己。

那一年,我曾經一無所有

我的人生在前二十九年,可說也活得相當堅硬。對於從小便失去父母親照顧與關愛的我來說,生存必須仰賴許多環境中的親友協助與供應,才能順利存活。因此對我來說,強勢是必要的,控制情況也是必要的,這兩者都是因應變化多端、危機四伏的生存環境,所需的必要能力。

這種「強」與「控制」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的演變為越來越「硬」;「硬」的個性,「硬」的觀念,「硬」的人際互動,「硬」的關係狀態。

「硬」到失去彈性,也「硬」到與四周只要和我不同的人為敵。「硬」到不得不,「硬」到四處碰撞,「硬」到自己感覺到難受、不舒服卻一點兒都無法改變。總之,「硬」得動彈不得。

直到活到生命的第二十九年,那一年,我的人生變得一無所有,原本從小就失去父母親照顧的我,沒了伴侶(親密關係),沒了歸屬,沒了工作,沒了同事伙伴,沒了朋友,沒了夢想,沒了方向,沒了穩定住所,沒了經濟條件與能力……那些好不容易建構下來的一切生存條件,與外在形象,我都失去了。我真是走到四大皆空,萬物皆空的地步。而接下來,該怎麼辦?我一無所知。

這種被「失落」打趴在地上的狀況,過去也曾有,但從未這麼徹底過。我一度認為是老天(God)不讓我的生命繼續走下去,不然怎麼會如此讓我一無所有?甚至連我的信仰,都徹底的被瓦解,因為我所信仰的並沒能讓我擁有更多,也沒有保佑我不必經歷苦難與失落。我不知道我究竟在信仰什麼。

我的人生燈塔熄滅了嗎?

非常長的一段日子,我沒有任何辦法重建我的生活。應徵的履歷表總是有去無回,書籍與文字的投稿總是一退再退,要談的工作計畫總是無疾而終。在嘗試新的接觸時,總要面對環境中許多的懷疑與拒絕,因為我沒有一個社會身分,沒有一個社會角色與社會形象來烘托我這個人的存在價值。

而過去的人際關係,幾乎沒人幫得上忙。大多數的人選擇離開我這個落難與一無所有的人,不然就是切割,好似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慶幸的是,還有兩、三位朋友願意相信我是遇到了人生的艱困逆境,而不是因為我做人太糟、太差才遇到這樣的情況。但其實我也無法向她們吐露我痛苦不堪的心情,深陷其中的我,只有滿腹的怒氣與怨恨,每當遇到挫折與不如預期的情況,我便一面怪罪環境及他人,一面指責自己的不堪與卑微。沒有人能夠告訴我究竟「我」怎麼了?也沒有人能告訴我未來在哪裡,連半座人生燈塔我也沒瞧見,只見到一片黑暗籠罩……

憂鬱、沮喪、徹底挫敗的我,癱軟到像一灘爛泥巴,害怕讓人嫌惡、讓人恥笑,我選擇了躲藏與逃避;盡量將自己藏起來,逃避會見到任何「向光面」的「成功」人士的機會。他人的光芒,必定更映照出我的狼狽、不堪與失敗。所以盡可能的能躲就躲,能藏就藏……

為自己想成為的生命樣子而努力

在我人生如此痛苦、沮喪、絕望與大挫敗時,我曾幻想有一個「理想」的強大之人可以來愛我、撫慰我,不再像過去那些總是離棄我的大人一樣遺棄我,能完全照著我的意思來好好滿足我、照顧我。


但感謝生命的智慧之主,這一切並沒有照著我的渴望而實現。我個人的小我欲望始終沒有實現,我才明白了現實,也看清了真實。現實或許殘忍,真實或許不美也無情,但我明白了生命來此一遭的責任,是為自己想成為的生命樣子堅持與努力,而不是等著他人來供應與給予,更不是怪罪他人與環境為何辜負我、不能滿足我。

我因此明白:他人能給予,是一種幸福,他人不能給予,是一種限制;他人能夠理解,是一份感謝,他人不能理解,是一份事實。

當我承認這一切的現實與真實,不再以「他怎麼不能」、「他怎麼沒有」、「他怎麼可以」……來迴避現實與真實,我才能開始接受這一份失落,認回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生命的成長與成熟,好好努力,好好摸索。

【贈書活動】分享「從受傷中成長的心情故事」,送《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

 

【2014/04/08 寶瓶文化出版提供】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幾天前的茴香蛋煎餅料理後,突然想到以前也曾在台北一家素食館吃過茴香水餃,只是吃過那麼多家素食餐館,似乎很少見到茴香水餃,應該與其生長季節有關吧!與多數青菜一樣,茴香菜在冬天較容易生長,大部份素食水餃還是以香椿高麗菜較常見。

趁菜市場最近還有賣茴香菜,一大把才賣15元,當然也想自己包來吃看看嚕!上網瀏覽一下有沒有相關食譜,看到以下網頁所介紹的,食材及調味料都簡單易備,迫不及待也要來大顯身手嚕!果真.....美味到極點囉!呵~這茴香料理,不試則已,一試在在令人驚艷不已呢!

http://icook.tw/recipes/33685

網頁裡的食材是兩人份,我們自己要吃的通常都會準備個兩餐起來,所以並沒有照上面的量,只差在我們沒包黑木耳。

食材

  • 水餃皮半斤
  • 板豆腐一塊
  • 豆包一片
  • 紅蘿蔔半條
  • 鮮木耳一片
  • (調味A)白胡椒、香油一匙
  • (調味B)五香、鹽少許
  • 泡水乾香菇3朵
  • 茴香約10棵

做法:

1、將蘿蔔、木耳、豆包切絲;香菇切粒爆香冷卻,茴香洗淨。

2、茴香與豆腐切碎,拌入以上材料、調味A、B。攪拌時,順便可將豆腐捏碎。
-----------------------------------------------------------------------------------------
1970544_744208735598759_974170586_n  茴香水餃  


  1966733_744208695598763_683226959_n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茴香蛋煎餅  

有著特殊香氣的茴香菜,有的人或許敬謝不敏。以往我們家料理通常以薑絲清湯(再滴進幾滴香油)或麵粉、鹽、糊椒粉、五香粉煎成煎餅為主。這是首次以蛋來料理,將茴香菜切成小段,打兩顆蛋,加些薑末及素蠔油,攪拌均勻,一開始不好煎成型,再加些玉米粉下去就較好煎了,茴香蛋煎餅上桌嚕!哇塞!果真是人間美味,唇齒留香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很快就盤底朝天 !呵~我家的口袋菜單再添增一道嚕!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生活點滴/用心聆聽寂靜
 

年輕時曾經習慣享受著喧鬧所帶來的樂趣,往往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節目,就只是讓這些人為的聲音填塞思緒裡每一絲可能的空間。

直到二十多年前搬到山裏面,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這時才發現,在現今世界,要找到沒有人工聲響的寧靜之地,是多麼的困難。比如住在山裏面,若是關起門窗把大自然的天籟稍加隔絕之後,發現老舊冰箱馬達不時就起動的聲音吵得要命,後來換了一台綠色標章超節能的新冰箱之後,總算好一點,這時候日光燈的起動器細微的聲音卻又嗡嗡地干擾著耳朵。

想起前兩年有位美國的錄音師曾經寫過的一本書「一平方英吋的寂靜」,他踏遍全世界,想尋找到完全收不到人為聲音的地方,結果發現非常困難,因為即便遠離人煙的蠻荒曠野,還是不時會有飛機聲,遠處輪船、火車或者各式各樣交通工具所傳來的低頻震動聲。後來他總算在遠離飛機航道的國家公園森林深處,置放一顆小石頭,將這小小的場域,圈護出一平方英吋的寂靜。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要追求寧靜?我們不是希望透過各種感官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嗎?

當然,我們藉由眼睛耳朵來探索世界,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我們的生活中物質太豐富、聲光娛樂太刺激,都讓我們無法安靜下來;尤其手機聲響彷若催魂鈴,讓人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世界雖大,卻無處能夠單獨安靜地面對自我,反而形成與這個世界的疏離。

科技使人疏離人、疏離自然、疏離了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午夜夢迴時會問自己:「電視、行動電話、電動遊戲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折損了人類經驗的品質?」當我們有了更多的東西,不但沒有豐富自己,反而更加貧窮,這種貧窮是注意力的喪失,是真實生命的消逝。很多人用喧鬧的聲音來逃避寂靜,我想也是不願真誠地面對自己的生命吧?

因此,我喜歡一個人獨自走在山裡,那是種既豐富又安心的感覺,森林裡的眾多物種有其生命流動的韻律,花開花落,在自然的循環中,找到了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安心感。

我也喜歡在海潮漲退中沿著海岸邊散步,所有的情緒都被帶向大海,甚至連理性的思考也沖刷一空了。整個人像是隨浪滾動的貝殼,隨時迎接海與風沙的流動,不知不覺間,人就融於虛空、融入海天一色了。

若晚上在海邊走得累了,便躺在沙灘上仰望滿天星斗,感覺身體似乎慢慢向外展延,進入浩瀚星空。

在追尋寂靜的過程,最好是獨自一個人。也只有在孤獨中,才能與自我對話。

這些年來,有許多朋友每天會找時間「靜坐」,因為從寧靜中所湧現的平和與覺知,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恢復完整,也可以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

重新學習聆聽寂靜或許是現代人的新課題,也是焦慮的現代人的療癒之道。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chinatimes.com/sow/

【2014/03/09 聯合報】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養瓶瓶罐罐 臉卻愈擦愈爛
許多女性以為保養品擦愈多愈好,小心皮膚過度刺激,引起皮膚炎。
圖/徐嘉琪醫師提供 

一名38歲貴婦,皮膚白皙緊致,卻經常紅、癢、脫屑,就醫證實是接觸性皮膚炎。

詢問發現,貴婦每天至少擦10多種保養品,單是精華液就有抗老、淨白、保濕等不同種類,每晚一堆化學成分、香料抹在臉上,造成皮膚刺激而過敏。貴婦停掉所有保養品,使用類固醇藥膏,兩周後症狀逐漸緩解。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徐嘉琪透露,因為遺傳,她從小臉上就長滿許多雀斑,國中開始用媽媽的淨白保養品,打工及零用錢全花在保養品上,全盛時期,桌上的瓶瓶罐罐超過30瓶,舉凡磨砂膏、洗臉、卸妝、去角質、各種精華液、乳霜、晚安面膜等,多到數不清。每天塗塗抹抹,直到大四那年額頭及眉心反覆發癢紅疹,就醫證實是接觸性皮膚炎。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除了保養品、面膜,部分化妝品含有油脂等成分,容易造成過敏,門診常見許多患者每天卸妝或勤擦保養品,卻導致皮膚過敏,眼皮整個腫起來,冬天求診者較夏季多兩成。

開業皮膚科醫師游鴻儒表示,保養品中的化學物質容易刺激皮膚,許多都含香料、防腐劑等添加物,也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發炎,一旦塗抹太多,使皮膚太油膩,又沒清洗乾淨,還會阻塞毛孔,皮膚愈保養愈糟。

「自己的油脂最安全。」徐嘉琪說,保養品多是化學原料,1瓶至少20、30種成分,擦太多對皮膚是負擔。她建議保養愈簡單愈好,平時不需擦化妝水,每天只要洗完臉塗抹保濕乳液,視情況配合使用眼霜,其實已足夠。

「做好清潔、保濕、防曬才是美肌關鍵。」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陳志強說,部分保養品含A酸或果酸,本身容易刺激皮膚,一旦去角質過頭,皮膚天然保護膜被去掉,恐致紅腫過敏機會大增。

【2014/01/17 聯合報】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病友自己選擇臨終劇本吧!
【內容摘自《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作者柯文哲、林裕峰與臺大醫院,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文/歐醫師(主治醫師)

如何選擇自己生命末期的劇本、家人的劇本,或許「生死兩相安」與「促進生活品質」的「尊嚴死」(death with dignity),或者是病人和醫師可以事先共同擬定「預先的醫療計畫」(Advanced Care Planning),才是面對末期病人和老人的醫療照護目標。

如果有一天你已經老了、病了,你期待的是急救、壓胸、插管後的生命奇蹟,還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且家人圍繞的善終場景?

誕生和死亡看似生命的起點和終點,但其實出生和死亡也是過程之一,是「絕對」也是「相對」。即便出生證明書上面記載著人們哇哇落地的那一分鐘,而死亡診斷書也是記錄著人們被觀察到沒有心跳的那一分鐘早在出生的那一分鐘前,但是生命早已歷經發育的過程,不僅受精的那一刻,甚至減數分裂過程,還有之前……;至於死亡斷氣後,靈魂的歸處也有不同的詮釋:基督教信徒認為是蒙主寵召,回到主的身邊;佛教徒認為死亡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一貫道徒要回到無極老母的身邊;而神祕主義對於死亡的理解,則多了宗教以外,科學研究的思維。

雖然沒有人可以正確完整地回答死亡後,靈魂如何存在?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期待的生命末期的劇本。死亡的經驗,顯然不是任何人所擅長。

面對死亡,病患才是主角。

在參與病患生命最後的歷程,我們提供治療建議,並陪伴他們與家屬到最後。以下兩則是曾經真實發生,都已經經過改編生命末期病人的故事。面對死亡,我們也都有心痛、無奈,或是難過的情緒,但我們試著學習,並轉化成繼續照顧下一個病患的能量。

劇本、主角、導演:誰來演,誰來導,誰來編

白色巨塔內天天發生類似上述場景一和場景二的真實故事。關於故事,主角、家庭成員和疾病有不同的組合,加上不同特質的醫師導演,與台灣社會文化背景,於是因為不同的劇本就出現生命終了時的不同處境。

東亞文化對照於西方社會,有幾個特色:畏談生死、家庭中心主義。家庭不僅對於老人和小孩有較多的經濟撫養責任,往往連帶的醫療決策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台灣的脈絡下,不僅與病人本身的溝通,台灣的醫療人員也同時負擔著比歐美更多對家屬解釋病情的責任。

二十年前沒有健保的時代,納保率只有百分之五十,關於癌症的治療以及許多加護病房給付,常常需要自費,因此往往在末期病人的醫療抉擇,就多由家庭的經濟負擔與照顧壓力來決定。二十年後,許多家庭面臨醫療抉擇時,少了當下醫療費用考量,但多了長期照護的考慮,以及對親人不捨的情緒層面。

甚至也有病患家屬選擇生命末期在加護病房內繼續插管,雖然沒有意識,但是只要還活著,依舊可以領公保年金、十八趴利息、私人醫療保險。尤其他們上述所得大於健保的部分負擔,或者是像住院中比在家請看護照護的醫療負擔更低等社會結構面的因素,東方孝道、以及死亡恐懼的系統性因素,交織許多病人在生命末期有接受大量的無效醫療,無法回歸「自然善終」的本質。

另外一方面,台灣醫界對於醫療也有不同的詮釋。有的醫師將病人生命末期的急救視為積極治療,有的醫師則認同生命末期的緩和醫療。雖然急救和緩和醫療不應視為兩極的醫療抉擇,但是現行台灣對於末期病人的照護上,的確有異於現行西方醫學的處境。

在台灣,有些醫師看待死亡,視為治療失敗,並以延長病人生命為目的,即便病人治療後已經意識不清,或是過去功能狀態已經嚴重失智、長期臥床,就是很難和家屬開啟死亡的準備與對話,於是所謂的急救和支持性的呼吸器、升壓劑、臨終洗腎等的個案不斷的發生台灣醫療體系。

「醫生不棄、家屬不捨」的處境下,造成病人鼻胃管、尿管、氣管插管齊上,沒有安寧和應有尊嚴的結局。尤其在充滿醫療糾紛氛圍,避談死亡的社會文化,再加上缺乏對生命末期的社會集體定義下,如果沒有人先打破這個循環,一個可以預期的生命殞落,常常是以「非善終」收場。但是也有另外的一群醫師看待死亡為生命的過程,可以是終了,也可以是一種重生。

往往正面面對死亡的醫者,也能正面鼓勵他的病人面對死亡,並協助他的病人,跳脫「不甘願、放不下、怕死」的負面情緒,讓患者可以重新面對重生的正面態度。因為唯有卸下家庭的責任、對人世的不捨,和對身體的病痛,藉由心理和靈性的成長與突破,最後才能勇敢的走向生命的另一個境界。同時,這也是家屬的重生,重新調適真實世界中關係的變化。

主動選擇自己的臨終劇本

一般大眾對於人生的重大事件,出生、畢業、結婚、生子等,大多數的人和家人都是在期待下進行,積極地準備與面對,但對於自己的死亡與家屬的死亡卻顯得無所適從。尤其在漢文化畏懼死亡,「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而產生 不說、避談、免觸霉頭的情境。但是事實上,「如何善終」是自己可以寫的故事,也是家屬、醫療人員可以協助病人說出的心理期待。

如何選擇自己生命末期的劇本、家人的劇本,或許「生死兩相安」與「促進生活品質」的「尊嚴死」(death with dignity),或者是病人和醫師可以事先共同擬定「預先的醫療計畫」(Advanced Care Planning),才是面對末期病人和老人的醫療照護目標;而不是因避談、不談、不知如何談生死,而造成插管延續茍延殘喘延續的幾小時、幾天、幾週高度醫療化的死亡過程。

醫師告知病人可能死亡很難,家屬面對家人瀕臨死亡的情緒很難處理、病人面對自己即將死亡的恐懼更難消化,我們都需要智慧和生命哲學陪自己、家人、病人一起接受、思考與學習這個生命的歷程。

最後,由衷地感謝病人信任我們,讓我們陪伴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也讓我們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繼續協助其他的病人和家屬。從不同病人身上,我們學到更多面對生與死的勇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歌名 千手世界 李子恆
李子恆
歌詞 聽不見幸福的節奏
說不出悲傷的緣由
只因我已化身千手裡
舞動人生不空過

不曾為艱辛而停留
不曾為命運而低頭
只因我已化身千手裡
為了奉獻而婆娑

看那生命的缺陷  演出無憾的完美
舞著柔軟的勇氣  展放大愛的力量
一手一手百手千手
化解生命的悲苦
因為善讓生命美麗  因為愛讓生命延續
因為慈悲讓生命寬濶  因為感恩讓生命歡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酪梨-1  

這是媽前幾天帶回來的,遠看以為是小黃瓜,近看,非也,媽說這是二姨種的另一品種的酪梨,粉cool吧!熟了之後就像小茄子又像烤香腸,剖開之後才發現更酷的是....裡面完全沒有子哩!與傳統品種有子且體積較大的酪梨真是大異其趣;不禁讚嘆造物者真是神奇呀!只要加點鮮奶、白開水及糖,一起打成好喝的酪梨果汁,當早餐喝就營養滿分嚕!呵~這也是住鄉下的好處,常可得到許多親友所贈的蔬菜水果,真是幸福~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環保酵素後,媽這幾個月又開始做起另一種環保清潔劑,那是利用檸檬皮、蘆薈、鹽、酒精、椰子油起泡劑等天然原料製作而成。這些材料對住在屏東鄉下的我們取得不難,尤其我們鄉又是檸檬主要產地,有些親友還會免費贈送一大袋給我們呢!蘆薈家裡也有種;至於椰子油起泡劑,或許大家比較陌生,一般賣場也沒看過有在賣,剛開始媽是去屏東市區某間化學材料行買的,可能坊間製作與詢問的人很多,對面的藥局本來只賣酒精,後來索性也批椰子油起泡劑來賣,同樣的包裝,賣價比化學行還便宜呢!所以媽後來都去對面藥局買,更是方便。

這做好的環保清潔劑雖沒有市面上那些沐浴乳、洗髮精那撲鼻的香精味,倒多了股檸檬清香,拿來洗衣服、洗澡、洗碗.....發現真的非常好用;至於洗髮精部份,我媽是改用香吉士皮及葡萄柚皮,洗髮後吹乾頭髮也覺得很清爽,不會油膩或澀澀的,真的太棒了。這些柑桔類水果的外皮削來做清潔劑,裡面的果肉還能食用得到營養,真是一舉數得。這些材料做下來可以分裝好幾瓶塑膠容器,將這些材料所需費用試算一下,絕對比市面上買的還便宜,也推藨給大家嚕!
-------------------------------------------------------------------------------------------------------

環保妙用清潔劑

 

一、材料:器具(果汁機、3個碗、蔬果刨皮器、玻璃罐1個、塑膠水桶1)

   1.檸檬2.5斤。

   2.取蘆薈透明果肉約一碗(一般食用碗平碗即可);約備1.8斤蘆薈(切除側面刺,再削一面皮之後以湯匙挖出肉。

   3.一般使用鹽一碗(平碗即可,請使用標準碗)

   4.95度優質酒精一瓶(西藥房有售)

   5.椰子油起泡劑約330(化工原料行有售)1/3瓶。

   6.5200cc的水量備用。(泉水即可;其中取200cc放置碗中,備與蘆薈果肉打成汁液)

   7.有蓋玻璃罐一個,容量約1000cc

   8.乾淨的塑膠水桶一個(容量約10公升)備用。

二、做法:

   1.先將檸檬洗淨、晾乾備用。

   2.將晾乾之檸檬,用刨皮器將檸檬皮全部刨下(只刨綠色部份的薄片)

   3.刨好之檸檬皮置入玻璃罐,倒入優質酒精,蓋緊浸泡24小時備用。

   4.將浸泡過24小時的檸檬酒精液倒出裝瓶,蓋緊備用。(浸泡過的檸檬皮取出後,可擺放在衛浴間、鞋櫃具淨化空氣效果,記得再利用喲。)

   5.將一碗的蘆薈透明果肉加備用之一碗水(200cc)用果汁機打成水液狀備用。

   6.取備用乾淨塑膠桶,注入5000cc之水量+(一碗鹽)

   7.將材料(3)(5)及打好的蘆薈汁液,再加檸檬酒精全部倒入塑膠桶中,將手放入桶中捏碎沉澱之椰子油起泡劑,再放置約15小時即溶解為成品。

 

三、適用範圍:

   1.洗衣(尤其白色衣物,浸泡些許時間去污性佳,衣物更潔白)

   2.洗滌廚房、碗筷、玻璃、浴室、馬桶等。

   3.洗髮後加潤絲洗淨,可讓頭皮淨化,使頭髮亮澤。

   4.天然無污染,環保又健康。

四、備註:請視清理物件污濁程度情況,調整稀釋比例。

五、提供者:慈濟鳳山區和興和氣中和互愛協和協力團隊    感恩合十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有盡中無盡

◎撰文‧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當母親持續問著:「我是不是快走了?」我不再迴避;
「命有盡,情無盡;身有盡,心無盡。」
儘管終歸別離,當下的幸福時刻也是永恆的美麗。
只要心在、法在,在遼闊的有情天地,我們都未曾離開。


母親近兩年來為長期依賴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所苦,包括手腳遲鈍、無力,也出現失憶症前兆。她一生習於以家人為重心,此時也不免興起來日無多的恐慌,對身在美國弟弟的思念,更是苦上加苦。

每次回家看她,都感染到母親深沈的無奈。有一回陪她就醫,她在擁擠的候診間中坐立難安,直問何時輪到她,顫抖地將頭倚在柺杖頭上呻吟道:「我業力真重啊!」

那一幕我刻骨銘心,只覺得母親的生命正一點一滴地在消逝,千言萬語的安慰都不管用。我無法體會母親與這個世界的交流管道──她的身體──如何阻塞與扭曲,她已不再是我童年時所認識的能幹且敏捷的母親。

那一次在返花的火車月臺上,我的心失落在無人之境,正如這個世界對母親已失了顏色一樣。

讀過一些生死學的書,也一再聽聞「生死自在」的道理,臨到自己身上,才發現「斷捨離」何其不易。對親情的眷戀,橫跨生死兩界,肉體奮力承受的程度實在有限。

母親韌性的生命力讓她有時好轉,恢復出外散步的習慣。然而,她還是持續問我:「我是不是快走了?」我不再迴避說不會,改答:「不會那麼快,當然人遲早是會回去的;回去後再來,換新的人生。」或者說:「我們的靈魂不死,會在另一個世界相會。下輩子有緣還會在一起。」

躺著的母親聽了似乎若有所悟,面容出現較難得的安詳。我們沒有討論死後何處去的問題,我相信母親自有上一代的智慧為倚靠,我只是傳達一種「有盡中無盡」的訊息:「命有盡,情無盡;身有盡,心無盡。」

我的倚靠是慈濟世界裏「生死相續」的情感共振,是我陷落在世緣有時盡的悵惘後,回頭看見的亮光。有那麼多人以種種蛻變,超越病痛和死亡,寫下感人肺腑的生死篇章。

儘管我們終歸要面對傷別離,然而,當下的幸福時刻也可以是永恆的美麗。只要心在,法在,在遼闊的有情天地,我們未曾離開。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56期電子書﹜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3079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