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環保知識 讓學生更願從自身做起
2010/02/26 | ◎屏東報導
位於屏東縣的內埔農工,校方有感於校內環保雖做得徹底,學生們卻做得不太甘願,今天(2/26),邀請二十幾位慈濟志工,於學生週會時間進行一場「資源回收愛護地球」的宣導活動,共一千三百多位師生與會。透過慈濟人的實務分享,讓學生們學習與自身息息相關的環保常識,進而更踴躍投入環保工作。
圖:在「愛與關懷」的賑災影片及歌聲中,今天的講座圓滿結束。
今天(2010/2/26)下午一點,二十幾位慈濟志工來到內埔農工,應校方邀請,於學生週會時間進行一場「資源回收愛護地球」的宣導活動,地點就在學校禮堂,與會師生們共一千三百多位。
其實這並不是慈濟第一次與內埔農工結緣,早在去年的八八水災時,當時內埔農工提供學校場地,讓原住民部落的災民們暫時得到安置,慈濟人就常來學校關懷災民,並發放慰問金與物資。而今又有因緣,慈濟人再度來到該校進行活動。
這場宣導活動的主講者是林淑華師姊,她談起這場講座的促成因緣:內埔農工家長會副會長詹榮華先生,將於本週會時間為學生們作一場「機車使用、行駛及道路安全注意事項」專題講座,但有感於校內環保雖做得徹底,學生們卻做得不太甘願,於是詹先生建議田維杰教官可邀請慈濟為學生們宣導環保,希望讓學生們有了正確環保觀念,才能「甘願做,歡喜受」。
校長鄭越庭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透過慈濟人的實務與經驗分享,讓學生們學習與自身息息相關的環保常識,提高學生的素質與水準,讓校園環境更美好。在詹榮華先生結束交通安全講座後,緊接著由林淑華師姊進行這場主題為「愛護地球」的講座。首先安排手語隊師兄姊,帶來手語表演「人間有愛」,希望學生們透過慈濟人柔軟身段及妙手生花的手語,體會到人間大愛之可貴,並啟發學子們的愛心。
活動正式開始,林淑華師姊先調查在場學生們有使用環保筷的請舉手,有不少學生舉手,頗令人欣慰。淑華師姊安排簡報與影片,讓學生們了解到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劇烈變遷的主要原因。透過投影畫面:地球是我們的母親,目前全球海洋垃圾約有兩個美國大,水源污染非常嚴重,當海洋動物誤食有毐物質,再讓人類吃到肚子裡,為食物鏈帶來生命威脅,這一切禍害皆來自於人類,人類終究要自嘗惡果。淑華師姊並舉慈濟人平時會到海邊進行淨灘活動等為例,這樣才能減少海洋污染。
在「免洗筷遺害無窮,年用量數字驚人」的新聞畫面中,讓學生們了解免洗筷製作過程及背後隱藏危機,為了環保與健康,一定要使用環保筷。在「方便飲水的背後,隱含環保大危機」的新聞畫面中,提到每日全球有三千個孩子喝污染水而死亡,而瓶裝水製作運送過程中,也耗費許多能源,淑華師姊希望大家使用環保杯取代礦泉水,以減少碳足跡。
在「保麗龍永不腐化,善用環保杯最佳」的新聞畫面中,提到保麗龍會釋放有毐物質,燃燒後還會釋放致癌物,掩埋不易腐化,造成環境負擔,淑華師姊希望學生們多喝水,少喝飲料。在「寶特瓶再造纖維,節能環保用途廣」的新聞畫面中,介紹寶特瓶回收製作成毛毯衣物的製作過程,讓學生們見識到寶特瓶的再製神奇,也是延續物命。
透過「節能減碳333」影片,指出畜牧業是全球暖化的幫兇之一,而暖化造成北極冰融化,在全球引發許多天災。而延緩全球暖化的基本之道,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來節能減碳,那就是少開車、少消費、少肉食。
在「希望的蠟燭」影片中,出現四支蠟燭慢慢燃燒著,前三支蠟燭依序是「和平」、「信心」、「愛心」,這三支蠟燭因對社會充滿絕望,漸漸失去燃燒的力量而熄滅,第四支蠟燭名為「希望」,將前三支蠟燭一一點燃,讓世界重新充滿愛與希望。淑華師姊期許年輕學生們,人人都是那支希望的蠟燭,需要大家的力量來點燃這個世界,你們是我們的希望。
淑華師姊說,解決全球暖化的最終之道,就是克己復禮愛地球。並呼籲在座學生們:「落實資源回收就是愛地球的表現,需要人人用行動來做環保、救地球,讓我們為愛護地球而努力。」這場講座就在「愛與關懷」的賑災影片中,慈濟志工帶領學子們唱出「愛與關懷」下圓滿結束。相信這場講座將啟發學子們的善與愛,並喚醒人人對環保的重視。
圖 : 師兄姊帶來「人間有愛」手語表演,希望學生們透過慈濟人柔軟身段及妙手生花的手語,體會到人間大愛之可貴。
圖 : 學生們席地而坐,專注地聆聽講座內容。
圖 : 林淑華師姊透過簡報與影片,讓學生們了解到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劇烈變遷的主要原因。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濟阿嬤陪榮家伯伯 博覽會中樂學習
2010/02/26 | ◎屏東報導
今天(2/26)早上,屏東榮民之家邀約三十幾位慈濟人,陪伴三十多位榮家伯伯,參與屏東熱帶農業示範園區所舉辦的「2010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開心農場,悠遊幸福田」,讓伯伯開心出遊,能增廣視野。其中,八十七歲的嚴歐條珠師姊,也陪伴伯伯們遊園、聊天,把握做慈濟的機會。
圖:今年剛受證、八十七歲的嚴歐條珠師姊,把握每次付出的機會。
今天(2010/2/26)早上八點半,在屏東熱帶農業示範園區所舉辦的「2010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開心農場,悠遊幸福田」(以下簡稱「熱博」),出現了一批引人注目的遊客,那是三十幾位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與一群耄耋老者。老者是來自榮民之家的榮民伯伯,榮家把握園區開放最後一天前,邀約慈濟人陪伴伯伯們到熱博一遊。
社工員李雲鳳表示,由於安排伯伯們出遊,需要很多志工來協助與陪伴,於是向平日與榮家互動密切的慈濟尋求支援,幸經訪視幹事師邱淑華師姊召集三十幾位慈濟志工前來協助,才能讓今天的活動順利成行。
李小姐說明今天的榮家出遊,分成上午與下午兩梯次,上午是養護部份,屬於失智與失能,共有三十多位伯伯,加上所有志工總共七十多人;下午是安養部份,屬於行動方便者,大概有四十多人,因行動自如,下午就沒安排慈濟人陪伴了。她說,其實榮家每年都會安排出遊,但只限於活動自如的伯伯們參加。
據李小姐表示,養護部份的伯伯曾在好幾年前去過一次三地門,之後因為顧慮到伯伯們的體力、身體狀況與在外安全,就不曾再帶他們出遊了,直到今天,伯伯們才再有機會出遊呢!還好有慈濟師兄師姊大力支援,榮家才敢辦這次的活動。伯伯們或許已失智,但仍會有喜怒哀樂,或許旁人勸說的會聽不進去,但看到新鮮的事物,也可能會敞開心胸學習,這對他們身心將有很大的助益。
今天的遊園由輔導室陳獻益主任及復健室謝展浤隊長帶隊,陳主任表示,安排榮民出遊是上任半年的家主任楊郁湜先生指示,由將軍退休的楊主任非常重視榮民休閒這一塊,希望讓原本過著封閉生活的伯伯們,也能增廣視野、增進精神生活。所以榮家非常感恩慈濟人的助緣,讓活動順利進行。
工作人員裝扮成大頭玩偶發送汽球給伯伯們,伯伯們興奮地在志工攙扶下坐上遊園小火車,繞熱博園區一圈。在火車行駛路程中,志工們仔細地向身旁的爺爺介紹周遭的景物,如桑椹園區、蓮霧園區、棗子園區、向日葵花海、南瓜棚、紅豆毛豆田區等等,讓伯伯們盡情享受這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田園風光。
遊園一圈後,伯伯們又坐著榮家另載送來的輪椅,由志工推著伯伯們深入園區,就近觀賞園內景致與風光,並聊著彼此的生活點滴。
孩子們皆在加拿大留學的社區志工利政達師兄,平時常在加拿大與台灣來來去去,也在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擔任愛心爸爸,此次回台灣期間,仍不忘把握機緣做慈濟。利師兄表示:「我過年前也有去杉林大愛園區當志工喔! 」與有榮焉之情溢於言表。
今年與兒子一起受證的嚴歐條珠師姊雖已八十七歲,但精神敏銳、步伐穩健、敏捷,因自知年事已高,讓她更把握做慈濟的機會,她說在為榮民推輪椅時,好像回到照顧先生的那段歲月。為老伴推了十五年的輪椅,讓她感觸良多。她非常感恩此生有因緣接觸慈濟,感覺生命更有價值。
伯伯們拉開喉嚨唱著「梅花」、「蘇武牧羊」等歌曲,志工們圍著伯伯們拍手唱和,從伯伯們的開懷笑容中,可感受到他們非常享受這難得走出戶外的美好時光。伯伯們也不停地向志工們謝謝,鄭桂香師姊對伯伯們說:「我們也是託伯伯的福,才有機會來開心農場呀。」
這時,有一群內埔附幼的小朋友們也來「熱博」進行戶外教學,老師們與解說員引導小朋友們與爺爺們握握手,並大聲問候:「爺爺好。」讓爺爺們個個笑得合不攏嘴,小朋友離去前還祝福爺爺們:「 新年快樂、大吉大利、虎虎生風、幸福美滿,身體健康」,彼此在依依不捨中揮手道別。
渾身散發熱情與活力的社工員榮東屏小姐,安排大家來個大合照做為留念,只見榮小姐以爽朗笑語引導伯伯們露出笑容,讓鏡頭前的伯伯個個都笑得很燦爛。在榮家服務超過三十年的榮東屏小姐,因名字與屏東榮家相似,讓她更珍惜在榮家服務的緣份,所以她非常熱衷於工作,她說:「 在榮家服務還可當志工,感覺非常幸福。」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雖然只有半天,但從伯伯們滿足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喜悅。陳獻益主任雙手合十,感恩所有慈濟志工說:「感恩師兄師姊,今天如果沒有慈濟人的支援,伯伯們也出不來,看老人家們今天有多高興。」師姊們也回敬感恩之意:「感恩您給我們機會來為伯伯付出。」今天的活動,就在大家依依不捨,並相約下次再一起出遊中,圓滿結束。
圖 : 志工們陪同榮民伯伯們搭上遊園小火車,將繞園一周。
圖 : 從伯伯們的開懷笑容中,可感受到他們非常享受這難得走出戶外的美好時光。
圖 : 一群內埔附幼的小朋友們也來「熱博」進行戶外教學,老師們與解說員引導小朋友們與爺爺們握握手,並大聲對著爺爺:「爺爺好。」爺爺們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圖 : 難得有機會出遊,讓鏡頭前的伯伯們個個都笑得很燦爛。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樹永久住宅鋼構上樑 盼早日安身
2010/02/22 | ◎屏東報導
2009年台灣發生八八水災,許多災民無法在家園就地重建。在屏東縣高樹鄉新豐村,慈濟預計興建八間永久住宅的「屏東高樹慈濟大愛園區」,在2010年2月22日舉行鋼構上樑典禮,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偕同屏東縣長曹啟鴻等縣府官員、負責的營建廠商、慈濟志工及預定入住的鄉親,前來見證參與,期盼讓鄉親早日入住。
慈濟人及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鋼構上樑」歷史性的一刻。[攝影者:王佑華]
今天(2/22)是過完九天年假後的第一天,也是各公司行號的上班日和學生們的開學日。「屏東高樹慈濟大愛園區」同樣也人氣沸騰,因為這裡有一場盛事即將上演,那就是鋼構主樑安裝典禮。
因大愛園區就在新豐國小對面,早到的師兄師姊們也把握因緣,拿起掃帚協助學童們打掃久未清理的校園,相信整潔舒爽的校園環境,會讓剛開學的師生們都能有好心情。
早上八點一到,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偕同屏東縣長曹啟鴻先生等縣府官員及歐建築師蒞臨工地,與主要負責營建廠商──基銘營造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善濠等工程專業人士,還有現場六十多位慈濟人及預定入住大愛永久住宅的鄉親們,大家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鋼構上樑」歷史性的一刻。
曹啟鴻縣長在致詞時表示,感恩證嚴上人與慈濟人救苦救難,幫助災民們走過災難,一步一腳印走到現在,也即將圓滿,他代表屏東縣民感恩慈濟人為屏東鄉親所做的一切。曹縣長還表示,每每與證嚴上人談話後,總有很大的心靈收穫,也預祝高樹慈濟大愛園區新春開工後,能順利完成。
林碧玉副總發表感言時表示,這次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慈濟為受創災民打造永久住宅,以期能讓災民安身、安心、安居樂業,並提醒在場每一個人,要減少天災的根本之道,還是要抑制全球暖化,這需要地球上每一份子的自覺與自醒,自我檢視並改變生活型態,所以上人推動素食、節能減碳、回歸簡樸生活,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林副總也感恩整個優秀的營建團隊,更特別感恩新時代鋼架副總經理蔡國楨師兄,因為高雄杉林大愛園區及屏東高樹大愛園區的鋼構部份皆由「新時代」所負責。接下來在兩棟中型鋼構完成後,接著就可進行外牆部份,十天後即可隔間安裝大坪數、小坪數等八間永久住宅,很快就可讓鄉親「入厝」了。
林副總更感恩當地師兄師姊用心用愛陪伴受災鄉親,一起為鄉親打造永久家園。慈濟也將提供鄉親們以工代賑的機會,也歡迎鄉親時常來關心工程進度。林副總表示,雖然新豐大愛園區永久住宅只有八戶,但這其間也改了二、三十次方案才定案,每一次都是由上人親自參與、指導,只為完成這歷史性的任務,讓永久住宅工程圓滿順利,慈濟人的用心可見一斑。
楊秀莉師姊並帶著即將入住永久住宅的鄉親,參觀目前的工程進度,希望大家在感念全球五十二個國家慈濟人的愛心之餘,有空也要來當志工,知福、惜福、再造福。即將入住的鄉親黃善福先生表示:「非常感恩慈濟人的愛心。」從事農耕的他,雖然因水災而土地流失大半,但他幾乎天天都送自己栽種的青菜來與師兄師姊們結緣,在他身上可明顯感受到濃濃的感恩之情。
隨後,林碧玉副總及歐建築師等一行人,在陳添丁師兄等幾位師兄師姊陪同下,勘查下一階段大愛永久住宅預定地。
圖 : 在鋼構上樑典禮前,早到的師兄師姊們也把握因緣,拿起掃帚,協助新豐國小學童們打掃久未清理的校園。[攝影者:王佑華]
圖 :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持麥克風者),與屏東縣長曹啟鴻感恩全球慈濟人的付出。[攝影者:王佑華]
圖 : 楊秀莉師姊帶著即將入住永久住宅的鄉親們,參觀目前工程進度。[攝影者:王佑華]
圖 : 鋼構工程完成後,期盼早日讓鄉親「入厝」。[攝影者:王佑華]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全球社區網》
http://tw.tzuchi.org/communit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95&catid=119:2009-12-21-03-01-11&Itemid=319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的永久屋外觀,樸實且堅固。

被群山環抱的大愛園區一隅

大愛永久屋的內部裝潢,採光好、氣氛佳,粉有「家」的味道~
就是昨天….終於讓我踏上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的土地上。雖然在大愛台、慈濟網站就可看到,其實並不陌生,但親臨現場的感受卻大不同,印象也更為深刻……被群山環抱的慈濟大愛園區,彷彿一處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永久屋外表樸實、堅固,很有慈濟味道。昨天頂著大太陽傳送連鎖磚,大家被曬得滿臉通紅,汗水淋漓,相信大家身累心不累,可以為慈濟大愛園區使上一分力,那種參與感令人法喜充滿。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災民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但能入住到慈濟大愛園區,住得比我們平地人還要好,實在是很有福報的一群。今天在慈濟網站看到這篇上人在今天志工早會開示的「88天 打造人間奇蹟」,更是令人感動不已……
-----------------------------------------------------------------------------------------------------------------
以下內容轉貼自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719%3A88-&catid=107%3Ataiwan&Itemid=554&lang=zh
88天 打造人間奇蹟
2010年2月10日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2月10日志工早會開示】
「從雜草叢生到從地湧出一棟棟的房子,八十八天內,奇蹟啊,一群人間菩薩打造了全球僅有的大愛園區、人間淨土…」。自2009年11月15日慈濟杉林大愛園區動土以來,至明日(2月11日)鄉親入厝,大愛園區的動工日期不過僅八十八日,證嚴上人今日的志工早會上讚嘆,人人心顯神通、造淨土,不是人間菩薩做不到!
人間淨土在人間 百世千年永矗立
上人回想起,1991年慈濟曾於台灣大學舉辦「預約人間淨土」園遊會與其一系列活動,當時的目的是為推動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此次的杉林大愛園區工程,上人說,實即打造了人間淨土,「因為所有的菩薩都有這樣的宏願、都發一份大心,這種發大心立功業,預約人間淨土在人間,我們已經做到,這就是創造慈濟大愛,也是人間天堂!」
一寸寸地淨土,來自人間菩薩的一份份默默地付出;無論是在烈日艷陽下或冬夜寒風中,人人共同一份心念就是為鄉親建造心地淨土、愛的家園。上人開示,「十方菩薩雲來集,不論是坐飛機從天而降,或是高鐵或遊覽車,都是從十方湧進來、從地湧出的菩薩,這一份愛的力量,人多要有秩序、要有人帶動,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但是先要有人帶頭起來,就會有人一起發心發願,所以有這一群菩薩從地湧出為鄉親打造幸福家庭,真的很感動!」
人間菩薩成貴人 歡喜灑汗軍民愛
上人感恩慈濟人的付出,但也不捨人人日夜接力地趕工。日前,在大愛台看到了八八風災後一同清掃時的軍方弟兄們,上人立即指示,邀請國軍弟兄共同加入後續工作。很快地,連兩日來,逾千名年輕弟兄加入工地,人人做的歡喜、汗水淨灑大愛園區。
從台灣各地慈濟人、軍人的共同投入,值此園區完工倒數的時刻,人人無不上緊發條,即使是在搭乘高鐵南下時,慈濟人也不忘接引人間菩薩。一位遠從新加坡來台旅遊的遊客,就深受北區慈濟人的感動,在高鐵車廂上決定放下假期投入志工,上人讚嘆,「全球慈濟人就是這一念心,這種合心、心合起來,現出了神通。合心就是協力,這種力量真的很大,在八十八天內見證菩薩立淨土,讓二十年前的預約人間淨土,真的實現了!」
由於住民已陸續搬入園區,且明日將舉辦圍爐活動,因此今日即為最後的趕工日,在此分秒必爭的時刻,上人也期許,「我們為八八風災的鄉親盡心盡力,投入付出的每一位菩薩都是大家生命中的貴人,因此也希望未來的住民,人人都是人品典範,讓這裡能夠成為創造幸福家庭、培育人品典範的台灣希望,這都是人間菩薩共同的方向。」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家住OO共修處附近的許師姊,接到台北陳律師來電,表示其姊陳女士的小姑獨居屏東,日前騎車昏倒路旁,目前正在加護病房與死神博鬥,情況不甚樂觀,希望慈濟人前往協助清理住家;而OO共修處正是陳律師數年前捐地所建。陳女士並自台北南下屏東,除了探望小姑外,自昨天(10/29)開始,配合慈濟志工到其小姑林女士的住所進行清掃事宜。
大家依約來到所在地,陳女士開心地迎接志工們到來。看著眼前這位滿頭銀髮,外表儀態談吐端莊合宜,氣質不凡的女士,若不詢問,很難相信她已八十歲。她感恩屏東慈濟人的大力協助幫忙,因住北部,接到小姑的消息,不知如何與屏東慈濟人搭上線,想到同樣在台北的弟弟捐地給慈濟蓋九如共修處,於是透過弟弟找上許師姊。
林女士帶領慈濟志工踏進這外表老舊的二層樓住所,觸目所及,滿坑滿谷的廢棄物充塞整個空間,異味瀰漫,連客廳唯一的窄小通道也被垃圾淹沒。只見塑膠袋、報紙、有用的及毀壞的腐爛的用品,全都混合夾雜在一起,散落滿地,讓人幾無立足之地及容身之處,志工們只能走在垃圾堆上。並不時看到蟑螂在垃圾堆中爬來爬去,不禁心疼這位獨居老婦在此惡劣環境中到底如何生存?
而通往二樓的每個階梯也無一倖免,眾人踩著垃圾堆來到二樓,房間床舖及地面更是堆滿一綑一綑的舊報紙與廢棄物,讓整棟房子更顯得狹小陰暗,眾人不禁好奇林女士到底棲身何處?或許這就是「夾縫中求生存」的處境吧!
幾位志工先從一樓廚房開始清起,在垃圾堆中彎下腰認真仔細過濾每一件物品時,竟意外發現夾雜著紙鈔,這看似不起眼的垃圾堆竟有黃金暗藏其中,令眾人萬分訝異。第一天陸陸續續撿到一萬多元,陳女士當下決定,志工們在這屋子裡所撿到的錢,將以小姑名義捐給慈濟。她表示「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趁小姑還有一口氣在時,替她把握行善布施的因緣來為她植福,將世間財化作功德財,福澤世間。」
第二天,上層廢棄物漸漸清除,志工們越往下層撥去,更不時撿拾到銅板硬幣。並在凌亂不堪的環境中,陸續清出好幾個外盒包裝完好如初的電子鍋、保溫杯、毛毯、各種家電用品……,很明顯大都是股東會紀念品。許師姊甚至還撿到身份證、健保卡、銀行存褶還有印章…,重要物品竟然都夾雜在垃圾堆裡,顯然這位獨居老婦已失去正常思維與自理能力。
不過也有幾件古意盎然的實木廚具、衣櫃等家具,走過早期農業社會的許師姊,一看就知道那是早期留傳下來的古董,不難發現這些家具的主人當時的生活水準與品味之高。因是真材實木,兩個人竟然還搬不動,另外也發現生鏽斑駁的裁縫車;雖然乍看之下整間房子都是垃圾,但這兩天下來,卻讓大家充滿尋寶並撿到寶的意外驚喜。
陳女士向志工們表示,除了可回收資源,其變賣所得,將全數捐給慈濟外,還有大家撿到的不論是新的還是可用的物品,都讓慈濟全權處理。師姊們一致決定,這些可用的物資將捐給有需要的照顧戶。陳女士說,醫院已發出小姑的命危通知,她希望為小姑所做的這項決定,能為她帶來福報,看能不能奇蹟式好轉;若無法挽回性命,也希望她能走得平順安穩。
眾人好奇小姑怎會落得這般處境,陳女士心疼地娓娓道來小姑的過往:「她學生時代就讀高女,在當時社會是很了不起的。上了大學後因為失戀,精神受到嚴重刺激,原本是受到父母呵護的掌上明珠,精神出現異常後,個性丕變,脾氣變得更爆燥。因是獨生女,得到父親遺留不少的財產,但也不清楚這些年來她是如何揮霍,怎會落得這般田地。」她說,小姑目前79歲,從來不與鄰居往來,連親友要來關心,也都被拒於門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今落得晚景淒涼,讓林陳玉梯感慨不已,人生造化令人不勝唏噓。
陳女士並透露,在台北的弟媳是慈濟委員,她有空也會到社區聯絡處當福田志工與香績志工。行善助人她不落人後,唯獨對屏東的小姑無法度,令人莫可奈何,若不是接到小姑騎腳踏車昏倒在路旁的消息,這一生可能無緣再見面。
因室內東西實在太多,這兩天大家忙碌得汗流浹背,濕透了衣裳,倍極辛勞,還是繼續賣力做下去。第一天,環保回收車兩趟也載不完,第二天,依然滿滿兩車,但清出的還只是冰山一角。林師兄不得不連絡屏東市慈濟人前來支援,繼續愛的接力,人多力量大,不論幾天,直到清完為止。
人生百態,人世間的每個生命不盡然都能順遂完美;若能在臨命終時,及時發揮生命價值,也是功德一件。透過此獨居老婦的生命示現,也為世人帶來警示「人生別白走一遭」。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九如國小食物中毐 慈濟人前往醫院慰問關懷
◎屏東 報導
|
 |
 |
|
 |
屏東許師姊到九如國小向老師收功德款,卻意外發現學生食物中毐事件,緊急送往屏東基督教、寶建與署立屏東醫院三家醫院,許師姊趕緊聯絡協請屏東市慈濟人就近前往醫院關懷。志工們在急診室各病床間,一一關懷學童中毐情形,並以言語安撫家長不安的情緒,減輕家長們的擔憂。 |
今天(10/13)下午,住家位於屏東縣九如鄉台三線旁的許師姊,察覺到救護車鳴笛頻率高於以往,南來北往的救護車來來回回從家門口呼嘯而過,早已數不清多少趟,這現象非比尋常,內心深感不安。稍後,許師姊來到九如國小向老師收功德款,卻意外發現原來是九如國小發生學生食物中毐,往來頻繁的救護車就是將中毐學童載往醫院急診;於是許師姊趕緊聯絡屏東分會,請屏東市師兄師姊就近前往關懷。
訊息一發佈出去後,屏東慈濟人分別前往屏東基督教醫院、寶建醫院、署立屏東醫院三家醫院了解實際情況,並予以關懷慰問。
來到屏基急診室,只見守候在中毐學童旁的家長們個個神色憂慮,心疼與不捨全寫在臉上。而已自九如國小退休的張師姊此刻也趕來關心,與邱師兄、涂師姊、林師姊,在急診室各病床間,一一關懷學童中毐情形,並以言語安撫家長不安的情緒,以減輕家長們的擔憂。
九如鄉鄉長許先生、鄉民代表主席張先生、縣府教育局長顏先生及三位督學也紛紛前來,到三所醫院間關心學童中毐情形。據學校老師與家長轉述,吃完午餐後第一節課,學生們紛紛出現肚子痛、上吐下瀉情形,明顯出現食物中毐症狀,學校王主任緊急聯繫三家醫院。衛生局也立即派員前往採集午餐及學生嘔吐物檢體送檢驗,以了解問題所在。
九如國小劉校長表示,這場食物中毐多集中在五年級,有二十二位、六年級兩位、一年級五位。屏基有十二位、寶建有七位、署屏有十位。
吊著點滴的藍同學睡得昏沈,藍媽媽說女兒吃了三杯珍珠奶茶,吐了十幾次,也出現發燒症狀,是症狀最嚴重的。涂師姊輕撫著孩子臉龐,心疼地說:「已吐到無力,吐到累了,好好睡一下補充體力」。藍媽媽說,剛聽到孩子中毐被送急診消息時,心裡緊張得要命,趕來醫院時還好見到孩子已平安,感恩慈濟師兄師姊特地來關心。
在寶建醫院急診室,高師姊藉機對著中毐學童說:「看到爸媽還有師長為你們擔憂,大家要有感恩的心,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林同學的媽媽黃女士非常感動慈濟人前來關懷,並向陳師姊表示,陪同前來的好朋友林女士都是大愛台忠實觀眾,兩人常在看節目過程中受感化。黃女士說,她原本是慈濟會員,因故中斷,如今卻在這情況下再度遇到慈濟人,當下她拉著林女士,表示兩人要一起加入慈濟會員,歡喜逗陣做慈濟;陳師姊也現場留下兩位的基本資料。
周同學是九如兒童成長班學員,媽媽藍小姐是班媽媽,也是許師姊的會員。當她看到熟悉的藍天白雲慈濟志工出現,彷彿見到親人般,母子倆開心地笑了,也讓她安心不少。
李同學見到媽媽與舅舅出現,馬上忘記身體上的不適,開心地笑了。原來她的父母已分居,李同學平時跟爸爸住,住高雄的媽媽一接獲消息,馬上請弟弟載她來探望女兒,母女倆難得見上一面,相聚場合竟是在醫院,場面雖有點難堪,也讓兩人隔外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
在接受點滴注射並補充營養後,流失的體力也漸漸恢復,有些病童已能說說笑笑,看孩子們重展笑顏,也讓陪伴在側的家長鬆了口氣。有些學生家長聯絡不到,獨自在病床上打著點滴,師兄師姊們予以加油打氣並稱讚他們「好勇敢」。
九如國小劉校長表示,還好學生們並無大礙,平安就好。從今以後,對於營養午餐的食材將更嚴格把關,希望類似情形別再發生。
所有學童約在下午五點多,經醫師給予點滴靜脈注射後,情況明顯好轉。在師兄師姊們一聲聲「祝你早日康復」的祝福聲中,紛紛出院返家。 |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以下這篇文稿內容,嚴格說來是不需要寫成文稿的,因這場說明會在原民與官方溝通協調過程中,還是未達成共識。不過既然人有去了,還是予以記錄一下,不管結局如何,畢竟中間過程都是為大家留下努力過的痕跡。
-----------------------------------------------------------------------------------------------------------------------------------
今天(10/1)下午兩點在榮民之家的大禮堂裡,坐滿霧台鄉各部落的村民,他們正參與一場由「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舉辦的「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原居住地安全初評結果說明會」,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主委主持。因為此會議的官方說明與村民反應被視為攸關霧台鄉遷村意願的重要指標,宗教處呂師兄帶領幾位慈濟人共同與會。
台大土木系林教授、屏科大陳教授,以專家學者的觀點,分別從「背景資料」、從直昇機上鳥瞰部落地理變化的「飛行模擬」、「災前災後影像比較」、「現勘結果」、「原居住地安全初步評估表」等不同角度,一一將霧台鄉受災部落以簡報方式向各位村民報告說明。
以下是霧台鄉受災部落評估結果:
阿禮部落─不安全;吉露部落─不安全;大武部落─條件性安全;佳暮部落─舊部落安全,新部落不安全;伊拉部落─部分不安全:鄰近河道50m之區域。
這份「霧台鄉部落原居住地安全初步評估」的調查結果亦做為與部落族人溝通的基礎,「重建委員會」近期即巡迴各鄉部落,與村民商討遷村與否等細節。孫主委表示,災民永久屋興建地點首重安全,其次依災民「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意願為遷村原則。他並請在座與會者充分將自己意見表達出來。
多位村民紛紛對界定為安全與不安全的標準表達自己的質疑與看法,因霧台鄉受災嚴重部落至今對外交通仍中斷,只能利用搭乘直昇機從上空觀察受災外貌,他們認為專家學者並未實際踏上受災地方,無法實地了解受災程度,以舊佳暮討論最為熱烈,針對被評為安全,各位發表者提出許多地方出現走山與裂縫的情況;另外大武部落村民也提出村內橋斷、部落邊坡坍塌、地層滑動、屋毀情形,質疑大武為何被評為安全。
阿禮部落杜先生則表達,希望政府帶領整個霧台鄉到另一個安全地方,要遷村就全鄉一起牽,畢竟安全評估只是利用科技的衛星圖方式,並沒到現場勘察,部落是否安全尚有疑慮。就文化完整與傳統領域完整來說,他希望整個霧台鄉一起遷徒,讓魯凱文化完整保留。
另有村民問及山上房子如何處置?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先生表示,為了山林復育與山民安全著想,原則上房子必須拆除,耕地則予以保留。此論點亦讓多位發表者紛紛提出疑慮,深怕山上的家沒了,根也沒了。
針對今天的會議,孫主委表示還要將各位發表者提出的問題彙整出來,再與重建委員會討論協商。原則上有兩大癥結點尚待釐清:一是部落安全與不安全的界定標準還需要進一步實地勘察另作評估;二是居住地與農地如何處理?孫主委表示,基於國土保育與安全原則,勢必要找出兩全其美的處理方式。
「八八水患重創南台灣,為了讓屏東霧台八個部落遷移到安全地區,屏東縣政府尋找長治鄉面積高達177公頃的東海豐農場,準備興建永久住宅,預計將會興建八百戶,也就是除了霧台鄉六百戶住戶外,其他兩百戶將供應給其他山區的魯凱族人,希望打造出全台第一個國際級的魯凱社區,發揚魯凱族原民文化。」
從以上慈濟對外發佈的新聞可知,慈濟已為原鄉子民規劃好一系列盡善盡美的理想藍圖,現在就「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部落遷徙,因涉及主觀情感,被迫離開最熟悉的家園,相信原鄉子民都捨不得離開祖靈的懷抱。「只是身體離開,心並未離開」,希望原民們都能有此共識。「從艱難中激發韌力,從變數中考驗智慧」,誠心祈求上人的慈悲與智慧能讓霧台的遷村之路儘早露出希望的曙光。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星期六台北師兄姊兵分三組南下屏東災區進行專題企劃訪察,這次高樹鄉新豐村也是重災區之一,令人納悶的是,這地方以前從未傳出類似災情過,這次八八水災竟也遭到洪水與土石流侵襲。
我跟另兩位師姊以屏東當地人的身份陪同北部兩位師兄姊到災區勘查,新豐村的沈先生當過導覽員,帶著我們到災區還有造成災害發生的山區與河流,詳細為我們解說山河大地如何改貌及災害發生之原理,簡直就像一部活字典。
這棟離溪流處尚有一段距離的三層樓透天房,硬是被大水從原地沖離了十幾公尺外的溪床上,連地基拔起,就這樣仰躺在溪床上,四腳朝天。第一次踏上這邊的災區,看到這副景象,除了瞠目結舌外,半响說不出話來,太令人震撼了,連續拍了好幾張照片;若不是親眼目睹,怎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破壞力量是如此令人畏懼呢!
站在這倒蹋的房子面前,突然感覺到自己是何等渺小,原來我們的生命就像這房子一樣,隨時都有失去的可能。也提醒著我,在生命存在的每一刻,能付出就盡量付出,做有意義的事,別讓生命荒蕪了~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霧台鄉對外道路搶通後,今天(9/14),慈濟人與「三地門鄉青年自救會」運送物資到「霧台村社區發展協會」,一路上處處斷崖峭壁,許多路段僅容一車通行,行車過程險象環生,處處充滿危機。當任務完成後,人文真善美志工在回程路上沿途觀察山區受災景象並進行影像記錄。
從高處遠跳群山面貌,原本應為蓊蓊鬱鬱的綠色山頭,有大半面積只剩土黃色光禿禿一片,顯見土石崩塌滑落程度是如此嚴重。路面上常見的景象….靠山的一邊被山上滑落的土石佔據大半面積,另一邊則被土石流衝擊已掏空大半,護欄被沖斷成好幾截,僅剩的路面僅容一輛車通行,步步驚魂,險象環生。山壁整片土石崩塌滑落,鋪柏油的道路裂成好幾節,被連根拔起的大樹散落山路旁,支離破碎的路面就橫躺在邊坡上,上面白色與黃色分隔線清晰可見。被折斷的電線桿橫躺路邊,斷裂的橋墩被高高舉起,觸目所及,盡是殘破不堪。霧台鄉原本的山川秀麗已被破壞殆盡,體無完膚,大自然的破壞力量令人震懾,那慘況實在是文字難以形容。
我們也發現山坡上種有檳榔樹,因檳榔樹短淺的氣根吸不住水,是破壞水土保持造成土石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來到受災嚴重的谷川村(伊拉部落) ,好不容易看到「人」的蹤跡,因為災民大都安置在位於長治鄉的央廣了。原來這位賴先生,平時也住央廣,因霧台在晚上六點就會管制,無法出入,所以利用白天回來住家整理被風雨侵襲後的房舍。
賴先生手指著對面河谷說,那邊有五個人慘遭活埋,至今下落不明。指著眼前快與路面同高,夾帶淤泥的土石堆說,這裡堆積大概有三層樓高,原本有五座工寮與工作室全部被沖走。並指著另一邊說,這裡原本是一片墓園,外圍是一大片農地,種植花生、地瓜、芋頭、玉米…等等,原本的河道只有一百五十公尺,在墓園與農地慘遭土石流沖毀後,河道拓寬到五百公尺。只見厚重的泥土堆上隱約可以見到原住民手工編製的手提袋還有鞋子、帽子….等用品。
賴先生表示,霧台鄉是屏東縣地勢最高的一鄉,是魯凱族群部落之一。他指著另一頭只剩一個原住民面具的圖騰說,這邊原本是部落入口處,建有歡迎蒞臨霧台鄉的牌樓,也被沖毀。牌樓前面的主要道路已被沖毀,成為河道,現在能走的是臨時搶修的便道,與原本道路完全是不同走向,而這便道下面原本是一條河流。
一切樣貌,今非昔比,面目全非,整個地理環境全面大改造,「乾坤大挪移」似乎是最貼切的形容詞了。賴先生指著路旁一輛農業用車說,這輛車不知從哪裡被風吹來的,他在這邊已住了六十年,第一次遇到山路淹大水的景象,這次莫拉克帶來的災情讓他震撼不已。
支離破碎、柔腸寸斷、瘡痍滿目、面目全非…我想,都不足形容霧台鄉的慘況。整座山體彷彿像是受了傷的大地母親,需要好好療傷;若要回復以往的面貌,讓山林安養生息,以回復生機,是當務之急了。誠心祈求霧台鄉的遷村計劃,進行之路能順利圓滿。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分會協調中心因日前收到一份來自「三地門鄉青年自救會」請求協助提供物資的傳真,經電話聯繫確定後,屏東分會於第一時間將物資運送過去。今天(9/14),訪視組來到三地門鄉三地村的青年自救會,將與自救會人員一同前往物資發放所在地--霧台鄉的「霧台村社區發展協會」,以了解物資發放情形。
來到位於三地門鄉三地村的自救會,只見室內堆滿一箱箱的物資。許師姊手上的簽收單上清楚記載自救會向慈濟申請的物資計有:白米、奶粉、麵條、沙拉油、衛生紙、罐頭食品、洗髮乳、貼身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此時,鄭師姊與李師兄偕同北區慈濟人醫會總幹事呂師兄與宗教處呂師兄亦前來會合,將一同前往霧台鄉並了解受災情況。
青年自救會會長施小姐說,雖然霧台鄉災民目前安置在長治鄉的中央廣播電台(央廣),不過還是有部份災民堅持留在部落不肯下山,加上有部份則暫居親戚朋友家,沒安置在央廣的總共有三十幾戶,這些物資就是專為這些災民的需求所提供。向慈濟申請的這些物資,也包括茂林鄉與來義鄉災民向自救會所提出的需求。
施會長說,因霧台鄉道路已搶通,今天將先運送到霧台村的社區發展協會,明天(9/15)再運送到茂林鄉。只見她將霧台村申請的物資名稱與數量一一登記在表格上….衛生紙30箱、麵筋100箱、米20大袋、沙拉油100桶,施會長說,她有將領取物資的受災戶一一造冊,哪戶領些什麼到時也會詳細登記下來,她說,這樣才不會造成濫發情形。宗教處呂師兄也與施會長分享慈濟對於物資發放的流程與做法,讓施會長參考。
自救會成員之一的甘先生說,這場八八風災造成三地門鄉九個村裡有三個村受災慘重。因三地村受災程度不嚴重,於是由七位年輕人在八月八日臨時成立這個青年自救會,希望能將年輕人的力量結合起來,用行動來幫助自己的同胞。他說,山裡年輕人的凝聚力越來越薄弱,希望藉由這自救會,讓原住民能更團結。他表示,這次受災那麼嚴重,年輕人總不能坐視不管,不能再懶惰下去,於是他們對外號召志工,連已居住在平地的年輕人同胞都回來幫忙,甚至屏東科技大學與大仁科技大學也有非原住民學生加入,目前成員已有將近七十位。他說,有力出力,成立這個組織也是愛家鄉的表現,尤其是年長的族人,看到他們年輕人對族人的付出都非常感動,彷彿看到自己以前年輕的樣子。而他們也到高雄縣茂林鄉與那瑪夏鄉幫忙救災,茂林鄉的年輕人就是受到他們的感召,起而效尤也依此模式成立自救會,他們亦前去協助推動。
甘先生接著介紹自救會的組織架構,七位發起人各承擔幹部,會長施小姐負責對外發佈訊息,另外還有副會長、外勤、會計…等職務。甘先生即負責外勤,負責對外號召人力、物資、車輛調度…,江師姊跟他說,這與屏東分會救災協調中心機動組的功能差不多,並讚歎說「你們真的很棒,慈濟也有年輕人,大家可以一起合作,互相支援、宗教融合,心靈交流,文化交流,看到你們年輕人都出來,我們的未來也更有希望」。
在一旁觀望的原住民老奶奶,問我們是什麼團體,一聽是慈濟,她說慈濟很棒,為原住民做好多事,師姊跟她說:「大家都是一家人,互相幫忙是應該的」。
慈濟人與自救會成員將物資一一搬送到物資車上,在自救會對面餐館工作的幾位年輕女孩,此時也來幫忙搬運,他們也是自救會成員。江師姊與鄭師姊也邀請施會長邀約自救會成員與村民來參加9/19千禧公園的感恩祈福晚會,江師跟她說:「大家不會宗教、種族,彼此共同擁有一分愛,大家一起來為災民祈福。可以與我們連絡有多少人要來參加,我們會為你們留下專屬區塊」。三輛慈濟人的車與兩輛物資車隨即出發,往霧台鄉前進。
因緣巧妙,在通往霧台鄉的檢查哨,停車登記姓名與車號時,巧遇大愛劇場製作團隊,看到慈濟人開心打招呼,並將慈濟車隊與物資車錄影下來。車子行駛在九彎十八拐的山路上,越往霧台鄉前進,處處都是斷垣殘壁,沿途景象殘破不堪,「面目全非」還不足以形容那慘況。某些路段僅容一車通行,險象環生,令人心驚膽顫。某些路段則石塊裸露,開在崎嶇不平的地表上,車子彷彿已快解體。因趕著前往目的地,人文真善美志工決定回程時,再以錄影方式完整記錄整座山體與道路受災後的景象。
來到「霧台村社區發展協會」,協會理事長杜先生,同時也是前任霧台鄉鄉長,與協會總幹事杜先生,上前迎接慈濟人到來。慈濟人與原住民朋友們合力以人力接龍方式一一將物資搬送到室內。總幹事杜先生說,因村長不在,他們將研究如何發放,再以廣播方式通知村民前來領取。理事長杜先生與慈濟人們談部落歷史與文化,接著說,經過這次大災難,很遺憾沒有留下以前災害的文字與紀錄,讓後代子孫無跡可尋。大家都忘記祖先的話,土石流大都發生在有溪流、河道的地方,因為原住民的迷信造成人為的破壞,沒做好水土保持。從今以後,要為部落留下記錄,讓後代子孫離開取水的地方。呂師兄則向兩位杜先生傳達慈濟對山民的遷村計劃,包括社區行政中心、醫療院所、學校、教堂…應有盡有。理事長杜先生表示,遷村計劃原則上他贊成,那些不同意的山民們主要徵結點是擔憂文化與信仰會遭到破壞。
江師姊把握因緣,向協助搬運物資,從事原住民手工藝的拉夫拉斯‧馬帝靈介紹慈濟的理念與性質並分享慈濟人文。她說,屏東分會目前只有三位原住民師兄師姊,並舉一旁三地門北葉村排灣族的李師兄為例,看他做慈濟做得滿心歡喜,證明行善付出愛與宗教信仰並不衝突,可以號召更多原住民朋友跟著李師兄一起來做慈濟。
霧台鄉有七個村,阿禮、佳暮、吉露、谷川是受災最嚴重的部落,佳暮村對外交通至今仍完全中斷,村民們也回不去了。為了山民的安全著想,遷村計劃刻不容緩,只是要如何打動山民們的內心世界,接受來自外界善意的安排呢?「自由誠可貴,生命價更高」,一場觀念的拔河賽正考驗著慈濟人的智慧。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