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這名詞,直覺上似乎讓人產生帶點負面的、灰色的、令人厭惡的….等各種不同的感覺;但認真思索後,想當初我們每個人不都是赤裸裸地單獨來到這世間嗎?想當然也將獨自一人離開這世間。孤獨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現象,在生命過程中理所當然必須要自我面對。

人是獨立的個體,思想獨立、行為獨立、行事獨立….人與人之間說穿了,只是在情感上有所依附,剩下的,就是彼此互相牽絆了。不舉別的例子,單就結婚與離婚的現象就能明顯對照此一觀點。當然,「牽絆」這說法因人而異,換另種心態來說,也許它是一種牽掛,一種甜蜜的負荷,一種彼此關愛的幸福感....

或許自認為還蠻能享受孤獨的吧,除了必要的群體之間與家人之間的互動外,最期待的就是那屬於自己的時光一個人靜靜地看看書、一個人愜意地上上網….不受他人打擾。孤獨是一種狀態,卻可以從心態上作調整,孤獨或許也是一種意境,在孤獨的意境裡可以靜靜地用心去思考。


我想凡事自在就好,只要努力地認真地踏實地活著,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以下這篇文章讓我體悟到...孤獨,或許也是一種美吧
~
---------------------------------------------------------------------------------------------------
以下內容轉貼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0805

心頻道/學習走過生命孤獨之谷
2009/09/03
【聯合報/高崇銘/醫檢師公會全聯會監事】

 「高先生,好久沒在報上『喝』你的心靈雞湯囉!」一位老媽媽帥氣地將金邊老花眼鏡懸鏈在胸前,又向我提點這檔事。

 「最近沒什麼故事題材可寫的…」,可能老在乏味的行政管理文件打轉,轉得我靈感枯竭。這幾年在聯合報健康版寫了不少醫療人生的故事,帶點生命省思的筆觸與些許創作文學的氣味,不少病友成了我的另類「粉絲」群。

她算是我的「老粉絲」,她常把我的醫療文章當成「心靈雞湯」,看她似乎慢慢走出晚年喪偶的幽谷…

那是兩年前的一次回診,她愁眉籠著一層揮不去的神傷,幽幽地向我道著:「我先生往生了,跟馬兆駿一樣!」由於她先生過世的時間,剛好歌手馬兆駿也在前後幾天猝死,所以「跟馬兆駿一樣」,就成了她回診時常提起的形容詞。

我見過她先生幾次,印象不深,每次她回診抽血,先生總是靜靜地陪在後面,那種感覺就像一株模糊而碩壯的大樹,在她老瘦小巧身驅的背後,守護著、覆蔭著。

現在她身後大樹不見了,沒了樹影蔭覆的孤巢老人。那天回診她聊起她的女兒,原來也是我們醫院的營養師,工作一陣子後,嫁到南部去,留下老夫妻在台北老家。她先生跟她一樣,也是慢性病患,不僅有高血壓、糖尿病,還有心律不整的毛病;也許是三高加上心律不整,體內像裝了炸彈,他先生在不算很老的年紀溘然而逝,不能繼續在她身邊相陪守護。

「妳還住在台北嗎?」她說:「我女兒怕我自己一個住台北,沒人照應,接我到高雄。現在每次回診,都是一個人從高雄坐高鐵北上,有時候回來看顧一下老房子與老鄰居…」

醫院裡充滿了各種人生層面的孤獨,空巢的孤獨、輪椅上的孤獨、老病的孤獨…,孤獨,心理學家常常把它比喻是生命的寂寞之谷、荒原,所以「空虛、失落、被剝奪」自然被連結到孤獨的經驗,成了一種心理學家常說的人生的普世衝突。

「孤獨」的實相,卻是生命存在的本質,當我們從子宮來到這世界後,就成了躲在生命後台惟幕的陌生人,每天不經意地在我們身邊擦身而過。我們卻經常用很浮面的財富、地位、政治、健康、玩樂,想要去支配、控制、填補它的那一份陌生!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通過「孤獨」這一個谷口,心理治療學家歐文‧亞隆說:「孤獨是擴展個體完整性、覺察力、敏銳度的谷口」,他建議每個人都要學習「探索如何以新方式在孤寂中安住」,來經驗孤獨、覺察孤獨,當我們面對著老病與死亡的必然時,才能超越孤獨。

那天,我看到「老粉絲」媽媽老瘦小巧的身影,穿著一件綠色的志工的背心,接引著一個拄著鐵杖,步履蹣跚的老人,走過等候人群的雜沓…

【2009/09/0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