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大愛之友】的靜思書軒心靈講座專欄,主講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教授,裡面提到民粹現象,很符合當今社會氛圍....整場講座題材也非常豐富並發人省思,特地登打下來與大家分享~
**********************************************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開放 台灣』
整理撰文/洪玉美

高希均教授長年觀察世界趨勢發展,一九七七年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文,在台灣介紹經濟學概念。二0一五年,他以經濟學者的專業知識、出版人的全球視 野與經驗,把脈台灣,提倡以進步觀念改造華人社會的現代文明,與世界脈動接頻。講座中,高希均暢談如何突破僵局,為台灣未來指出改革的方向。

主講人: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主持人:靳秀麗(大愛電視臺節目部經理)

「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頂尖的人才、資金、科技、資訊都在美國?很關鍵的因素─開放。」講座對談前,高希均教授先暢談一個開放社會應有的觀念。

開放社會八大觀念

一九六五年,一位著名學者海耶克(Hayek)到台灣演講時提到,一個自由社會一定是個Open society(開放社會)。

一九九七年,全球知名競爭戰略大師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到台灣演講時,徐旭東先生發問:「你能不能夠簡單的告訴我們,為什麼您認為美國是全世界競爭力第一?」波特回答,因為美國是當今世 界最開放的社會,五件事情同時發生──全世界的頂尖人才、資金、科技、資訊,以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走向美國。

如果社會是開放的,我們會聯想到鬆綁、可以自由進出、安全、尊重人權、法治、透明等詞,還有開放的心靈,不排外─不論宗教、膚色、年齡、區域、語言不同,一律尊重。

台灣相當開放,可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如果能夠推動以下八大觀念,也許有助我們變成更開放的社會、開放的台灣。

一、興利比除弊更迫切。二、鬆綁比管制更關鍵。三、創造機會更重於抓住細節。四、決策者要做重要之事,不做自己喜歡之事。五、開放必須要在堅持當中推動, 保護必須在痛苦裡減少。六、白吃午餐要減少,排富條款要實行。七、新獨立宣言:求學階段,自己的功課自己做;踏入社會,自己的工作自己找;建立家庭,自己 的幸福自己建;事業奮鬥,自己的舞臺自己創;夕陽餘暉,自己的晚年自己顧。八、台灣走向文明社會:文明社會有四高─生活品質高、福利高、稅率高、物價高。

高希均認為,今天影響台灣走向開放的很大因素就是民粹;民粹就是堅持自己的立場、看法,卻不顧是非對錯

台灣從一九八五年以後,經國先生過世前兩、三年就開始鬆綁─解嚴了、報禁開放等民主步伐加快了。一九八八年之後,台灣可說進入民主開放社會,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走向民主的國家。

大陸記者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事實上,台灣不太美麗的風景也是人。美國或西歐的民主歷史超過了兩百年;民主是一套規範、法則、規距或一套修養,是少數 人服從多數人。民粹卻相反,是絕大部分沈默的人,讓那些極少數的、講話聲音很大、甚至示威者主控了,極端的少數超越了理性的沈默多數。於是,讓台灣陷入了 一些困境。

「保護」就是民粹裡最喜歡的議題。然而,在國際貿易上,產品輸入的關稅如果能減少,兩邊的老百姓會得到很多好處,因為可以享受到比較便宜的東西。產品進口之後,大家一定失業嗎?不!失業是一個可能性;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競爭力必須強,否則就被淘汰了。

著名的經濟學家傑佛利賽克斯引美國大法官說過的一句話:我願意付稅,因為它可以購買文明。北歐國家,如丹麥、挪威、瑞典,生活品質高、福利好;然而,其奠立在兩個基礎上─稅率高、物價高。希望擁有世界一流的食品的安全,卻又希望東西便宜,那是相當困難的。

民粹亂象,民主發展受束縛

「十年前,在靜思書軒講座中,高教授談過: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立一流的社會;十年後,談的是開放台灣。請問,就您的觀察,台灣有沒有進步?」主持人靳秀麗問。

高希均表示,台灣其實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大家稱許的小確幸台灣。如果能自我約束,不看偏執的政論節目、政治鬥爭等,台灣真的相當不錯。尤其在很多縣市鄉村裡,很多年輕人致力於文創,可能自己種田、開個小書店、小咖啡店、麵包店等,這的情景令人大陸民眾頗為羨慕。

另一個台灣,總體來看,過去十年就像日本一樣,幾乎是失落的十年。一個國家能在世界立足,端視競爭力、投資、科技、大學水平,台灣這方面的進步太慢了,相 當可惜。當民主政治被民粹干擾時,整體表現即使有進步,也會相當緩慢,甚至往往是沒有進步的。這就是為什麼西歐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力可以超過百分之 二。

蔣經國主政時代,十九年間,台灣經濟的平均成長率是百分之九;之後,民主浪潮來了,經濟成長率一路下滑。換言之,當一個國家走向民主化,中間夾雜民粹,整 體就受影響。高希均強調,不是不要民主,而是民主有個代價─不那麼有效率;例如,一個釘子戶就可以阻擋一個開發計畫。當社會走向民主時,就要忍受不同的意 見,尊重少數人;然而,當少數人發揮很大的負面影響力,將使民主受到束縛,造成很大的困境。

靳秀麗還提及台灣媒體亂象,例如:在八仙塵爆中,因媒體不精準的報導,差點造成家屬與醫護人員的信任問題;那麼,我們該對媒體有何期待?

就高希均的觀察,他對台灣當今的媒體生態其實非常失望,因為對人太不尊重,對很多事件沒有精確瞭解,只比快、只比銷售,似乎都忘記了品質的重要。

「台灣社會有一個現象,就是一窩蜂的作用。往往自認為不對,或一聽到任何消息,不論正不正確,就在網路上不停的宣傳,形成一窩蜂,形成台灣現今幾乎找不到 典範……」高希均憂心的說。相反的,如果某人是大家認為的企業領袖,或是宗教領袖、大學校長之流,稍有一些消息傳出,不論正確與否,就將事件過度渲染,不 論是犯了一點點錯或甚至沒有犯錯,一律被認為有錯;如此一來,往往一夜之間,數十年累積的聲譽就被不一定正確的事件毀掉了。這樣的結果太可怕也太可惜了。

看到這樣的亂象,高希均要求同仁出版的雜誌和書籍一定要盡量完整報導,並以正面觀點取向,希望形成一股向上力量。

高希均表示,每個國家社會當然都有負面事件;然而,如果有記者團到美國、以色列或印度採訪,應該告訴閱聽大眾這些國家怎麼會有一流的公共設施、研究設備,以及如何借鏡;並告訴讀者感恩世界的進步,有哪些國家比我們更好,就如台灣也有很多好事。

你永遠都可以做得更好

靳秀麗表示,即使台灣十年來沒有太多進步,高教授卻依然沒有放棄,持續提倡相關理念;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心中惶恐,甚至不安、不滿,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處境呢?

「在一九五0、六0年代,台灣很多優秀學生去美國,如李遠哲;因為美國是開放的社會,非常歡迎適合的外國學生前往念書,且念完書後給予各種機會,希望大家 留下來,對美國社會有所貢獻。如果有一天他們要回自己的國家,美國也歡迎。」高希均舉例。其實,不一定要出國念很高的學位,但一定要閱讀,像遠見天下文化 事業群總經理林天來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花蓮高工畢業的;然而,他寫的文章、講的話,絕對比大部分高學歷的人都好;他是自苦自學而成功的,因為閱讀救了 他。所以,開手機不一定有益,但開卷是一定有益處的。

「高教授,可否分享您曾特別提過的年輕人四個自我要求?」靳秀麗說。

高希均表示,即使畢業後出社會工作了,首先還是要「不斷努力的終生學習」;其次要有「冷靜的腦」,不僅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什麼叫文明社會?很重要的一點是絕對不能和文化脫節─文化認同、地理認同、歷史認同,尤其西方人講究根源在哪裡、你的祖先、文化在哪裡。所以,第三要有「中華情」,對中華歷史文化要有熱情、對中華傳統倫理要有溫情,對本土異鄉要有感情、認同中華。

第四是「要有世界觀」。現今的世界是平等世界,亦即國家之間的限制愈來愈少,國與國、區與區之間的人才、勞務等流動愈來愈方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就要比以前更有競爭力,否則工作就將被取代。所以,年輕人應該即早融入世界、加入世界,迎向世界。

最後,靳秀麗請高教授分享其奉行的一句人生座右銘:You can always do better.(你永遠可以做得更好)。

高希均解釋,知名競爭力大師波特教授說過,特別是台灣年輕人,他提到「You ought to raise your bar raise your bar higher.」意思就是要把標竿提高。所以,他也常和同事分享:「我們要看得更遠、看得很高,並自我要求達到更好。」

一九八0年代,高希均回台灣時,有位非常了不起的經濟發展功臣李國鼎先生,他認為:「他今天交待的事,你應該昨天就做了。」高希均表示,現今狀況往往是:「今天交代的事情,你今天做了,大家就覺得好得不得了。」其實,永遠都有可以再更好的空間,進步是永無止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