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刺激性早熟 成大找出關鍵!

2015-06-01 02:42:58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塑化劑對幼童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家長往往輕忽,團隊居家調查時,發現性早熟個案幾乎每天都要喝杯塑膠杯茶飲,令人搖頭。

李俊璋指出,團隊針對卅名性早熟的女童進行研究,發現孩子停止喝塑膠杯飲料,並在居家日常中避免接觸塑化劑,才一周時間,體內的塑化劑含量大幅下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效果顯著。

成大環境醫學所博士生陳重羽表示,國外從一九三三年就開始研究塑化劑造成孩童性早熟的現象,其中男女比例大約是一比十,女童情況特別嚴重,但塑化劑為何會造成孩童性早熟?一直是個謎。成大研究團隊找出了原因,主要是塑化劑會刺激人體神經元「kiss 1」,分泌特殊蛋白質「kiss peptin」,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黃體激素,造成第二性徵,包括胸部、生殖器發育。這項研究成果是全球首例。

李俊璋表示,臨床研究顯示,男童的性早熟多數是腫瘤或是腺體異常造成,但女童性早熟在過去找不到明顯的病變。隨著時代進步,環境中的塑化劑愈來愈多,團體花三年時間,希望找出塑化劑與女童性早熟關聯的解答。

研究針對成大門診的七十一名性早熟女童,測量體內塑化劑濃度,發現塑化劑愈濃,「kiss peptin」的濃度愈高,體內黃體激素等雌激素的濃度也愈高,性早熟的情況愈明顯。而這些個案的塑化劑濃度大約是一般女童的一點二倍至二點四倍。

團隊為研究解決之道,從七十一名性早熟女童中,再挑出塑化劑濃度較高的卅人進行居家研究,要求家人配合一周內不讓孩子接觸塑化劑,包括不喝塑膠杯飲品、不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避免接觸香精等。研究結果發現,經過這樣的控制,女童體內的塑化劑一周後,明顯下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photo  

以上內容轉貼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8201/937777-%E5%A1%91%E5%8C%96%E5%8A%91%E5%88%BA%E6%BF%80%E6%80%A7%E6%97%A9%E7%86%9F-%E6%88%90%E5%A4%A7%E6%89%BE%E5%87%BA%E9%97%9C%E9%8D%B5%EF%BC%81 

-----------------------------------------------------------------------------------------------------------------------------------
杯裝熱豆漿…塑化劑下肚

 2015-06-01 02:43:00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塑化劑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最主要是來自各類的塑膠容器,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舉例,早餐店常使用塑膠杯盛裝熱豆漿及熱米漿等,民眾每天喝一杯,就喝進大量塑化劑。

專家表示,即使台灣針對塑膠容器有塑化劑溶出標準值,但如果不能落實稽查,民眾仍可能大量吃進體內。

李俊璋表示,塑化劑事件後,民眾關注到塑化劑對人體的傷害,各類塑膠容器與保鮮膜等,成分有改進,強調耐熱、不釋出,但有許多的塑膠物品仍可能釋出大量的塑化劑。

而塑化劑是PAEs化合物的總稱,其中包含多種成分,諸如DEAP、DBP、BBP、DEP及DMP,除了塑膠產品外,生活中許多含有香氣的生活用品也含有塑化劑,例如美髮慕絲、洗髮精、護手霜、指甲油、髮膠、香水、體香劑、美髮噴霧、乳液、沐浴乳、髮膠等。

塑化劑也是很好的水、油混合劑,油漆內會大量使用,家中如有木材裝潢,表面塗擦此類溶劑會釋放到空氣中。

此外,許多電器、電線的外殼是塑膠材質,也會因為溫度而長期釋放塑化劑,無法察覺。

以上內容轉貼自

http://udn.com/news/story/8201/937781-%E6%9D%AF%E8%A3%9D%E7%86%B1%E8%B1%86%E6%BC%BF%E2%80%A6%E5%A1%91%E5%8C%96%E5%8A%91%E4%B8%8B%E8%82%9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