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講述~~~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 身處五濁多懺悔        

諸位同修,我們光陰迅速不斷流逝,所以應該要常常說把握分秒,分秒中都離不開修行。因為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所選擇的是修行——「修身養性、端正行為」。

好好照顧這念心,時時警惕,我們就能通情達理。

這念心能造就我們成佛,也會使我們六道輪迴,不得安寧,所以修行就是在這念心。

學佛者要能瞭解佛陀來人間,就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苦難,而對我們解釋天地萬物的道理。讓我們能瞭解,一切都是苦、空、無常苦來自於眾生共業,眾生造了很多業力,所以就引起污染

命濁、眾生濁、見濁、煩惱濁、劫濁

現在就是在劫濁,這個大時代已經威脅到人的生命,好像危機四伏,人人的生命自危。

很多悲慘的故事,發生在這個時代,在那個地方,那些人的生命朝不保夕,早上不知道能否活到晚上。 這是非常的無常,這也是人為地災難。這種命濁,就是因為眾生,人與人之間互相爭端,這就是眾生不達情理。 若能夠通情,自然能夠體會同體,生出那分悲心。他不知道,就沒有通達「情與無情,應該要視為一體。因為有情要依靠這個世界、大地、天地之間的萬物而生活。」就是因為他沒有通達事理,只知道你有什麼豐富的東西我想要奪,我的富有要比你富有,所以才會起了爭端。

看眾生心念污濁,沒有什麼事情作不出來,東西應該再大地之間眾生共有,但是我們若想要佔有,想要掌權,就會成為一個侵略者。一個想要得,一個患失,不依照道理來,所以造就了很慘烈的戰爭,這就是見解的見濁

煩惱濁,出自煩惱—「貪、瞋、癡」。若不是有貪、瞋、癡,怎麼會見解偏差呢?若不是見解偏差,怎麼會有互相之間的爭端呢?若不是有互相之間的爭端,怎麼會讓生命有那麼大的危機呢?

所以這四濁合起來,在這個時代同時非常污染,非常污濁的時代,所以變成世界動亂,災難很多。

所以在五濁當中,自然就會引起三災。

這種劫濁,眾生垢重,所以造成這麼多的災難,同時不斷密集起來,令我們擔心。

要怎麼辦呢?當然我們要盡人事,因為眾生共業,共了很多污染,罪惡的業力聚在一起,所以就會五濁三災,災難不斷地發生。

既然是濁招來麼多的災難,那就是要清,以清流淨化人心,所以慈濟當初在上人建立時,其實是慈悲的道場

慈是予樂,在現在這個時間,時間就是劫;在這個大時代,這個大時代我們知道眾生有很多的煩惱,所以我們必定要啟發人人的悲心。使人人知道,而且能夠知福、惜福,這都是在眾生中,人與人之間,才能夠破除見解,才能在眾生中和睦起來,尊重生命。

你想,這個難道不就是這個道場能在五濁惡世當中,要作一番淨化的方法,所以「濁」必定要以清流,去沖淡濁氣,才能消除災難。所以因為如此,慈濟希望大家要重視,做了還要更瞭解道理,道理要如何作一番懺悔才能構型菩薩道,所以行菩薩道也要先懺除自己的罪業

從今天開始,我們常常會聽到:「感恩啊!師父開啟這個道場,轉了我的心境,救了我的家庭。」這我們是不是經常都會聽到呢?比比皆是。因為慈濟互相啟發、彼此教導,這個「慈」字就是幸福,讓人人知道幸福,讓人人懂得惜福,能夠讓人人造福。這也是「慈」。

「悲」就是濟度眾生苦難,眾生,有的人的苦,苦在內心當中,有的人苦於生活,我們若能起這分悲憫的心,無限量的力量,去拔濟有形與無形的苦,這叫做「濟」,濟即是「悲」。從花蓮為起點,現在這個起點,已經普遍於世界、國際間,能夠發揮啟發愛心、拯救苦難的力量,很多感恩的故事,每一則故事,無不是人間的教材,所以這就是道場。

在道場中,「知本分、練功夫。

知本分就是要老實念佛,練功夫就是要時時將自己的凡夫心念、煩惱,轉為佛與聖人的清淨境界。這就是轉凡夫心為佛心,這就是要有功夫了!所以我們若知道本分,能夠好好用功,這就是道場。

禪宗也這麼說「擔材運水無不是禪」,連吃飯喝茶之間,心都不散亂,這就叫做功夫

我們慈悲的道場已經開啟了,現在應該是從內心深入,來洗除煩惱垢會的時候,所以「慈悲道場水懺」,我們現在要開始進入。看聖賢大德如何啟發我們?

想想看,我們凡夫「誰人無錯?誰人無過?」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語默動靜,難免有錯。

你看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戒律森嚴、道德高崇。在十世之前,結了這個怨,因為十世之前袁盎斬晁錯,在這十世之間,晁錯一直想要報仇,但是十世的高僧,道德顯隆,讓他無法得隙。業門不開、冤業不來,不是不來,是無法進入。你看,這輩子受到皇帝的寵愛,賜他沈香檀,因為一時的歡喜,這個業門就開了。這個歡喜是貢高憍慢,所以業門就開啟了。多可怕啊!如此的人面瘡折磨他多久的時間,一直到後來迦諾迦尊者救他。

要讓人救也要有原因,當初迦諾迦尊者遇到災難,受到知玄,未來的悟達國師,起了一念憐憫心,不忍心病僧在那邊受苦,所以去照顧他這分照顧的悲心,得到後來他有災難的時候,就會有人救他

前因後果,一念因會有無量的後果慈悲的道場就是要讓人人通情,能夠知道要打開大愛,不要自私小愛,我們要去除自己心中的煩惱

我們人多好修行,彼此觀念要溝通互相觀念一致,叫做有志一同

慈濟當中,這麼多人都是同一志業,觀念若相同,自然見濁就會消。「眾力合會,見解一致」,若能如此,無論是眾生濁、煩惱濁、見濁,自然就消除了。

命濁,就是我們要尊重生命。若是我們能夠尊重生命,就如悟達國師對一位病僧起了尊重,不忍心而去愛他,所以他就能夠有得救的機會,十世的冤業就這樣解除了。

各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語默動靜都要好好用心人與人之間的待人接物、說話等等,我們都要好好顧好我們的心。對人的態度,對人的誠懇,對人的尊重,每一個動作無不是一顆種子,大家若能經常提高警覺。

上回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懺悔修心,去妄歸真」當中也曾說過,我們除了通情達理以外,我們也要懂得能夠縮小自己,能縮小自己就是敬天畏地,我們若能敬天畏地,我們就知道舉步動足、開口動舌,我們要常常對自己提起警惕的心。

舉頭三吋有神祇,不要以為現在我這樣作,沒有人在我的身邊看到。有啊!有天有地,因為我們心明則神明你在作些什麼無明事,舉頭三吋一樣有神明,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的心,如此才是真正啟發「懺」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法,好好地用心接受法更需要身體力行不知道時迷迷茫茫,知到之後要時時自我警惕

警惕也是法。 所以不要想說:「法?我要聽經的時候才叫做法!」所以我們每天作早課,禮諸佛、念佛名,這就是法。 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要學佛就是希望能夠成佛,學而不成就不必學了。所以學佛就是希望能夠成佛,從凡夫的境界能夠通達到佛的境界,這就是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個過程的名稱叫做菩薩道,所以這叫做法。

我們學佛,知道這條道路很長,心靈境界的風光很多,我們要知道該如何去選擇?我們內心有很多的境界,如何去降伏不好的境界?如何能讓我們康莊的道路,通向佛的境界,而受凡夫的境界而迷惑?這也是法

如何當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煩惱和業現前的時候要如何去破解?這也需要法破解那些煩惱,就是要時時懺悔遇到好人我們要虛心請教,起感恩心。遇到壞人,我們也要以敬重心,感恩他現境讓我們消業

在「法華經」中說到,佛陀在授記時,提婆達多同樣也在其中,而且成佛的時間還比其他人的時間更長,被度的眾生更多。有的人就問說:「提婆達多這麼壞,佛陀為甚麼要幫他授這麼長的時間的記?」佛陀就說:「感恩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就是我的善知識。如果沒有提婆達多,我如何可以用種種方法教化大家?提婆達多就是我的善知識,成就我。

諸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是是故意來折磨我們的,我們都要說「感恩啊!感恩你來成就我。」感恩不是口說感恩而心內有怨,如果心中有怨,就會忘了我們的本性。

不可以想說要作一件好事,想到一件事情,境界一現前就忘記了我們的初發心。我們若是忘記了我們的初發心,煩惱起了,法沒有入心,那水懺誦得再多也都沒有用。所以我們有時候誦水懺,要時時將內文在日常生活中。以懺的法水,來洗滌我們的垢穢

因為現在五濁、三災,不斷地發生。我們要提高警覺,除了通情達理以外,還要敬天畏地。方法就是佛陀的智慧,和過去古德祖師的體會。法法無不都是如同清水一般來洗滌我們的心,所以諸位,時時要提高警覺。對人、對境,一切的境界,在菩薩道中難免會有境界出現,所以我們要時時把持心念,無論什麼樣的境界線在我們的面前,我們都要及時以這股清淨的法水,趕緊浸入我們的內心,洗滌垢穢,時時要起懺悔的心。

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