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腳》觀世音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觀世音

上人悲憫眾生,那分救度苦難的情深意切、思深慮遠,常令魯鈍的我不知如何形容才能貼切。近日閱讀《慈濟叮嚀語》,卻發現最佳詮釋就包含於他老人家在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四日於慈濟委員聯誼會所作的開示。

當天正逢觀世音菩薩聖誕,上人將「觀世音」三字以簡單方式略作解釋──

「『』即是看的意思,當然不像是人的眼界有距離,受限於色彩與形態。觀世音菩薩的觀性不受視力距離的限制,亦不受色彩與形態的阻撓。他能從世間千形萬態的苦狀,直透視到眾生無形的業力內層。也就是說,此菩薩常以慈心慧眼來『觀』看世態苦相。

』間是眾生善惡雜居地,觀世音菩薩與這世間眾生特別有緣,故常倒駕慈航,往返人間救度苦難。

』即是宇宙間一切人、物、動、靜……諸種聲音。音須用耳根去聽聞,而我們一般人收聽的範圍卻是有限,需依靠物與物相互引發而出的粗相聲音。離開物體動態而靜止下來時,一般人的耳根就無法聽出它潛在物體自性極微細的聲音……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不但能透徹地聽受宇宙一切萬物動靜的聲音,尤其能收縮眾生潛伏在心中的喜、怒、哀、樂、驚恐、畏懼、呼救、喊苦等靜止無言的聲音。

總之,觀世音菩薩是用其『圓滿的大慈悲心』,以綿密審慎的態度,來觀察世間一切動靜中所潛伏的險惡苦難的諸種形態,進而再運用其『智慧力量』來普救世間一切的苦難。」

凝視上人在各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身影,體會他老人家數十年如一日的言行、身教,豈能無良深感悟?
 

「舊法新知」引人入勝。同年十二月的《慈濟叮嚀語》,記載著上人對「愛」的闡述──

佛教所謂的『慈』,我總喜歡說它是『透徹的愛』或『無色的愛』。一般人所說的『愛』都是有對象與範圍的,隨個人的情感。那是狹窄及有限礙的,以佛法的名詞來說,是有染污的愛。而我之所以說『透徹的愛』,是毫無愛此憎彼的對象──分別心;更沒有範圍的限礙,它能超然而透徹的去愛一切眾生

尤其於『時』不計長短、『地』不分遠近、『人』不分宗族與種族,只要是有苦有難的『時』、『地』、『人』,只要是看得到、聽得到、做得到的,都會盡量設法去做,絕無索求回報的意念,這也即是我常說的『無色的愛』。這種愛,才能愛的普遍、愛的透徹、愛的乾淨俐落。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絕真淨愛。」

二十八年前的這段話,相信是上人對「大愛」一詞的早期思惟。發人深省的是,四十三年來,他老人家無時無刻不在徹底實踐著這個信念。就拿最近一次的隨師行腳來說,一月二十四日,上人在前往台中慈濟醫院的途中,把握時間與海地賑災團視訊連線;三十日在等待視訊連線的空檔,依舊分秒不空過地聽取高雄杉林大愛園區的學校設計報告。

走筆至此,近五百戶受災鄉親陸續遷入杉林大愛園區;屏東縣高樹鄉新豐村的大愛屋已上梁,霧台鄉的大愛屋、玉井國中的簡易教室也在規畫中;海地的第二十七場發放剛剛完成,智利賑災團也已在當地展開部署……

這就是愛──透徹的愛,無色的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絕真淨愛。

時間的觀念

靜思精舍新闢的庭園已經草木皆盛,大殿的擴建工程則是仍在進行中。漆成白色的鐵皮隔出通往齋堂的過道,圍籬上開了一個不大不小、視野絕佳的方口,讓上人不必到工地就能了解工程進度。

「大愛的心猶如一朵清淨的蓮花,不論在任何環境都能散發清香。」把這兩幅攝於今年二月的風景放在一起對照,讓我直覺地想到這句「靜思語」。新講堂走廊的優美寧靜無須多言,就是正在擴建中的大殿工地也是整整齊齊、清清爽爽,複雜的看起來也簡單。

記得有回隨師行腳,一位來賓好奇地請教上人,為何能夠如此孜孜不倦,每天不間斷地長期為眾生付出?上人不假思索回答:「因為我單純。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工作就很難持久。」

在之後的另一個場合,我又聽到上人說:「世間法有重重自我排斥的無明存在。心寬能包容更多人,念純不會被傷害。心寬才能成就別人的道業。師父不談怪力亂神,但我重視因緣果報、更重視眾生共業。」

空無一人的畫面也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時間。想到時間,就會想到上人在去年底歲末祝福時所作的開示──

「過去一秒我們在想什麼?做什麼?說什麼?念頭快速,比秒更快,閃過的是好的,做出來就是永恆。好好把握,剎那就是永恆。對的事就要繼續做下去,慧命隨著歲數日日成長。」

上人說,這是時間的觀念。

在全台歲末祝福時,隨師行腳人員也包括電子閱讀器的研發小組。為了建立更有效率的登錄、閱讀、溝通工具,上人親自試用樣品、不斷提出功能建議。有時技術人員覺得不可能,上人卻不死心:「我的想法大膽,可能傻傻的,但是我認為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凡事唯心造。我的大膽是細心的,而且是耐心的,一般測試電腦的人沒這樣的耐心。我用很多的眼力,一次又一次地試,無論有多複雜、繁瑣,我都不會放棄。開始做了,就不能失敗。」

看到上人寫字的這張照片,我就想到,有一回研發小組請上人測試書寫功能。他老人家下意識地提筆一畫,就是個「正」字。沒有什麼更能說明什麼叫做「身、口、意」三合一了。

上人曾說:「『誠正信實』是我的命,『慈悲喜捨』是我的工作;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總是問心無愧、心常輕安。」

他老人家如此自律,也如此教育著所有的弟子。三月四日,我們在台中慈濟醫院參加志工早會連線,聽上人講「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心是惡的源頭,形於身體的行為,心念若是有一點點的偏,人生就會產生很大的差錯。整個大乾坤受人類心力影響,人在秒間造作累積,很多的業合起來就變成了眾生共業

救世要從救心開始;上人於三月十六日又指出,要搶救人倫道德,讓人人守規戒,循著正統道路去實行:「每個行業都可利益眾生,在任何行業做事都要專、精。人人專一分的心、合一分的愛,就可為各種不一樣的苦難解困、援助。」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20期》電子書
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15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