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所介紹的「慈濟道侶叢書─幸福漲停板」這本書裡,有提到總共收錄了十三個藉由克勤、克儉的生活態度,來重新審視幸福真義的故事。而其中最令我感佩的一篇故事就是以下我所要po的,因為"慈濟道侶叢書"的線上試閱無法點閱這一篇,不過這篇文章在最近幾期的《慈濟月刊─504期》裡也曾經刊出過,我就轉貼"慈濟月刊"電子書裡的這篇內容與有緣人分享。看看這一對曾經在金融投資業叱吒風雲的高薪夫妻檔--柳宗言與林蔚綺,如何從奢靡浮華回歸到簡約樸實的生活,因為這對年輕夫妻改變的不只是外在裝束,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意義。
----------------------------------------------------------------------------------------------------
以下是
「慈濟道侶叢書─幸福漲停板」裡,林蔚綺的幸福小語~~

1、「物質欲望向下比,精神道德往上提」,這才是比較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
2、「人生無常,財富也無常,現在存的,不見得將來能留得住」
3、「最能讓人安心的{投資},是廣結善緣、多做善事。」


以下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04期》

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detail&id=832

人生最安心的投資——林蔚綺與柳宗言 保值「幸福感」


 
◎撰文‧葉子豪 相片提供‧林蔚綺

台灣股市行情、歐洲開盤表現、
美國金融市場收盤價……
她的生活二十四小時
跟著國際股匯市波動;
旅遊、美食、高消費,
成為她犒賞自己、紓解高壓的方法。
周而復始「與錢共舞」,
心情隨著行情震盪,
讓心靈過勞——
人生究竟為何辛苦為何忙?
終於,她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好的投資……


對全球投資人及金融從業人員來說,今年禍不單行。早些時候美國政府調升利率,財務吃緊的「次級房貸」戶繳不起本息、放貸的銀行陷入資金危機,數以「兆」計由次貸所衍生的債券及金融商品,瞬間成為一堆廢紙。

連鎖效應所及,多家投入大筆資金買「債」求利的知名金融機構不支倒地;連挺過美國南北戰爭、經濟大蕭條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百年老字號「雷曼兄弟」,也在九月中旬宣告破產。全球股票、債券、房市哀鴻遍野,投資人損失慘重。

「投資和儲蓄不同。儲蓄是你存錢進去,本金拿得回來還有利息;投資不一定保本,即使名稱上『保本』,也不保證拿得回原始投入本金。」談起近來全球經濟危機,曾是銀行財務團隊一員的林蔚綺相當感慨。

兩年前捨棄高薪,結束十二年與「錢」共舞的金融職業生涯,林蔚綺「跳槽」到慈濟當全職「志工」;金融市場的高低震盪已成過去式,但那段心情隨數字起伏的日子,如今想來仍恍如昨日。

行情影響心情 煩惱日不落

「相對於慈濟人『大愛』日不落,我以前真的是『煩惱』日不落。地球是平的,全部的市場都連動。」林蔚綺表示,從事國際金融業務,每一刻都不能放鬆——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盯亞洲匯市、債券市場,下班以前看歐洲市場開盤;也不能遺漏晚上美國華爾街開盤,常盯著電腦網路看全球財經新聞到半夜;早上起床還要關心美國金融市場的收盤價。

「操作的錢都是八、九個零。」依舊帶著專業氣息的她形容,當時心情常跟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前主席葛林斯潘的公布而起伏。

而今讓林蔚綺全心投入的,是慈濟無給職的志願服務;偕同夫婿柳宗言走進各公司行號、學校社團,宣導節能減碳抗暖化的觀念。

「請大家給自己不方便,為地球保生機!」播放完冰山融解、氣候變遷及糧食短缺等相關資料片,柳宗言語重心長做了總結。坐在一旁的林蔚綺起身向前,與夫婿一起向撥冗參與的主管及員工鞠躬致意。

走出辦公大樓,兩人和同行的志工友人走向有一點遠的捷運站,以大眾運輸代替開車來節能減碳;他們不只「說到」,更切切實實地「做到」。

「有時候我會掙扎,到底要不要開車?以前是以時間做考量,現在我會想,能不能再減碳?以這種心念出發,就會想辦法克服。」

在位於台北市文山區半山腰的家裏,林蔚綺談及想法的轉變。推開玻璃門,走到陽台,放眼望去盡是台北盆地南緣的精華區,可以想見入夜後,將是一片燦爛輝煌。可是若全球暖化的趨勢不減、極地冰融,這眼前的繁華,不無可能消逝在一片水鄉澤國中。

「如果海平面上升六公尺的話,我們家……還好。」柳宗言露出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嘆息的苦笑。

「五年級」的林蔚綺與柳宗言,改變生活、儉約樸實,為環保盡了一分力。不過從前的他們,可是花錢不手軟的享樂一族。

「以前常去五星級飯店吃晚餐,就我們兩個人而已。那是一種心態,覺得工作時間很長又很忙,總要犒賞自己,然後就會落入——努力賺很多錢,然後努力消費的循環。」回想盡情享受的日子,柳宗言不諱言,那曾是夫妻倆心中「成功」的圖象。

賺錢辛苦 花錢減壓

一九九一年,林蔚綺和柳宗言赴美留學。

「哇,這麼大的超市,二十四小時營業,東西都這麼便宜!」初到山姆大叔的國度,看到大賣場裏滿坑滿谷的食物及日常用品,柳宗言相當驚訝;沒多久就入境隨俗,學起老美的生活方式。

學校所在地加州幅員遼闊,住宅和商業區距離不算近,小倆口總是趁著假日開車到大賣場「瞎拚」,一次購足一週所需的食糧用品。每逢較長的假期,更呼朋引伴旅遊,展開「千里長征」。

柳宗言取得電機碩士學位,林蔚綺也拿到企管碩士,返台後學以致用,分別從事電子資訊業以及財務金融工作。

夫婦倆延續留美時期「囤糧」的習慣,「買七天的份量,但有時候一週才煮兩餐,等到食物發霉了就丟掉。」想到以往浪費掉的食物,柳宗言相當心疼;但和其他支出相比,吃的耗費其實不算太多。

從「窮學生」晉升為「白領新貴」,高收入讓這對年輕夫妻得以「無樂不作」。

每當林蔚綺走出自家銀行大門,總會被附近的百貨公司吸引,雖然衣服已經夠穿,但她還是忍不住走進去轉轉,看看有什麼新品;上萬元的名牌服飾,不手軟地「刷」下去。

柳宗言喜好資訊產品,新上市的產品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在家裏,即使價格高、功能設計仍待改進,但他花錢替別人做「測試」,樂此不疲。

收入高人一等壓力也大,他們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國外旅行來「減壓」。珍藏的相本裏,多的是兩人在各國古蹟名勝前的留影。

他們也不忘孝敬父母,談起兒子,柳媽媽余蓁蓮說:「我提早退休,他怕我無聊,就替我買了俱樂部會員卡,讓我去運動。」幾年前柳宗言換了一部德國進口車,但想到爸爸開的還是老爺車,便再花一筆錢買下一部更高級的車送給父親。「其實我們很捨不得,但講了也是白講。」余蓁蓮笑道。

林蔚綺也經常為娘家爸媽添購新衣。只是過慣了儉樸生活的林爸爸、林媽媽,總是把女兒孝敬的新衣放進衣櫃裏,穿來穿去還是一身舊衣服;惜福的他們,就連兒子、女兒穿過的童裝,也留下來給孫子穿。

當時,習慣富裕生活的林蔚綺,覺得父母實在不需要這樣過日子。「那是因為自己不了解,而不是不必要。」現在的林蔚綺如是反思。

財富無常 急流勇退

林蔚綺的能力強、抗壓性高,在瞬息萬變、忙碌緊張的金融職場,工作表現得到主管及同事的認同。然而工作幾年後,一股「為誰辛苦為誰忙」的疑問油然而生,一切的努力彷彿只剩一份還不錯的收入,支持著她在資金的大海裏繼續奮鬥。

就連最大的嗜好出國旅遊,也達不到預期的「減壓」效果,每當假期結束返回工作崗位,她就像洩氣的皮球。「我在職場上所看到的價值觀,和我本身的不太一樣。工作對我來說,開始產生困惑和壓力。」

心靈「過勞」的她,二○○六年三月向公司請了休假,到花蓮慈濟醫院做志工。拋開豐裕的衣食享受,林蔚綺住進靜思精舍,和別人一起穿制服、睡通鋪,過著簡約的團體生活,並學著以無所求的心服務病人。

短短五天,喜捨無求的體驗,讓她看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上人說,物質欲望向下比,精神道德往上提。我相信這是比較健康、比較幸福的生活方式。」

「本來她每天眉頭深鎖,已經持續很長時間的壓力;去了花蓮以後,眉頭都開了!好像頭頂放光,那種法喜旁人都能感受到。」柳宗言還記得,林蔚綺回家後講的都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而且應用在生活上,不只是說說而已。

這次志工行,促使她重新省思人生的定位和方向。

「你不怕將來沒錢嗎?你的退休金存夠了嗎?」聽到林蔚綺打算離職,上司和同事們大吃一驚,難以想像年紀輕輕就坐擁高薪的她,竟然捨得放下得來不易的一切;還有人甚至猜測,她是不是已找到了更好的「財路」?

妻子的決定也讓柳宗言大感不解。「和同年紀的人相比,你的收入非常高,何不把賺來的錢捐出來做更多事?」當時柳宗言對做善事的認知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認夫妻倆是可以「出錢」的人;所以對於太太辭職做志工,「多了一個人力,卻少了許多捐款」,怎麼算都不合乎成本效益。

但林蔚綺辭意甚堅,做丈夫的只好接受,「捐」出另一半。

「我的體會是,第一,退休金到底多少才夠?不知道。第二,人生無常,財富也是無常的,現在存的,將來就留得住嗎?」對於眾人關切的「錢」題,林蔚綺反倒看得很開,認為人與人之間真誠互助更重要。

她以「風險分攤」的觀念分析,一個人遇到無常,可能在一夕之間失去所有。「所以我覺得最能讓人安心的『投資』,是去廣結善緣、去付出做善事。」

以身作則 號召減碳

林蔚綺和柳宗言加入「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收集全球暖化、糧食行情以及世界災難等訊息,作為慈濟國際救援的後盾;投入節能減碳宣導活動後,更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製造「碳足跡」。

夏天不開冷氣、洗澡水接起來再次利用、多走樓梯少搭電梯……實際的行動,讓兩人宣導時更具說服力。

「但分享得愈多,就有愈多人反過來看你。」柳宗言笑說,現在公司裏多了許多「糾察隊」,同事們注意著他的動作,是否合乎先前宣導節能減碳的標準。

「以往開車上班,走北二高,十五、二十分鐘就到了;現在搭捷運轉公車,一個小時。」即使身為主管、領有油錢津貼,但他非必要絕不動車;林蔚綺也響應節能,把愛車脫手。

雖然沒有孕育下一代,但夫妻倆並不認為單身或無子女的人,面對如全球暖化的生存問題時,可以用沒有後代所以「事不關己」,或是「有生之年遇不到」的消極態度去迴避。

「要學上人的大愛,把全天下的小孩當成自己的小孩。有了這種想法,要留下什麼樣的世界,就成為很大的責任。」柳宗言道出心中的感想。

「溫室效應起於人類的貪婪,貪婪則是以經濟發展為前提所刺激出的欲望。要改變這種經濟型態,該從人心開始改變。」商學背景的林蔚綺,認為人的幸福並非百分之百由經濟決定,很多人生活條件很好,卻不覺得幸福;就像以前的自己,明明衣服已經太多,卻還是覺得少一件。

「後來我發現,我完全沒有需要再去看那些五花八門的東西,很浪費時間,只會讓自己的心更亂。」一襲深藍色的慈濟委員制服,足夠讓林蔚綺進出各種場合,在社區走動關懷;以往每年至少一次的出國旅行也不再熱衷了,因為省下的時間和金錢,要投入更有意義的事。

承擔著不支薪的志願服務工作,柳宗言與林蔚綺的生活忙碌;把時間「投資」在公益上,即使沒有金錢回報,卻很快樂、很充實。

談到近來為人所關注的投資理財、金融危機等熱門話題,林蔚綺認為投資要有理性,不能只想追求高利。「因為高利潤相對高風險。把錢區隔好——分清楚那些錢是完全不能動到、那些可以做投資,就算損失也沒關係;這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

但她更建議,若能維持基本生活,就不要放太多心思在金融的操作上;多付出多布施,才會讓人生過得更好。

「把一部分時間拿來為社會付出,幫助更多人,讓這個M型社會平衡一下。」林蔚綺鼓勵每一個人:「回頭看看,我們可以再為別人多付出些什麼吧!」

這對由奢返儉的都會夫妻,用自己的改變,證明「觀念轉,幸福不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