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證嚴上人開示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淨化的人生

◎釋德


◆9‧7《農七月‧十九》

【靜思小語】造福人群,是淨化的人生;造惡人間,是污濁的人生。


淨化「五濁」

 

天地之間,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等「四大」循環,使萬物生生不息;然而只要一大不調,即會造成災害。


屏東慈濟人精進研習中,上人開示,天有覆蓋之德、地有孕育之恩,天地對世間眾生有浩瀚恩德,應以感恩心「敬天愛地聚福緣」。


「四大不調起於人心欲念,造作種種業,使世間災難頻仍。」上人以「五濁惡世」之「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分析天地受污染、破壞之因。


人們原本只為生存而食,但在口欲催化下,無所不吃;為此大量飼養牲畜。上人感嘆:「地球上有多少生物因人的口欲而犧牲生命『蠢動含靈皆有佛性』,要尊重生命,莫為口欲而造業。」


豢養動物排放的溫室氣體十分可觀,西方許多國家已察覺肉食會加重全球暖化,遂提倡減少肉食、多素食。


上人指出,地球暴增的人口及大量畜養的牲畜,排放眾多濁氣與排泄物,可謂「眾生濁」;而人們有種種不同的見解,各執己見無法調和,將單純事件複雜化、造成衝突紛爭,實為「見濁」;天災人禍頻繁,瞬息造成傷亡,連肉眼不可見的小小病菌也能迅速致命,謂之「命濁」。


雖說人間「命濁」,上人表示:「許多人耗費生命造業,但也有人懂得善用生命造福。造福人群,就是淨化的人生;若在人間造惡,就是污濁的人生。所有惡業皆從心中煩惱造作;要引法入心,洗淨無明,莫使『煩惱濁』不斷衍生而造惡業、結惡緣。」


上人肯定慈濟人大愛無私的付出,但更重要的是人間菩薩大招生,才能在現今「劫濁」之時,減輕人間災難。


「付出」人生


亙古至今,大地呵護著眾生;無奈人心無明、頑劣,沈於欲海,不斷傷害大地。


「大地像慈悲的母親,默默承受眾生對她的傷害;奈何如今遍體鱗傷、筋疲力竭,再也無法忍受了。」上人呼籲,人人應以最誠懇的心懺悔,心靈回歸單純少欲,才能使大自然的崩解趨於緩和。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許多人認為憑人類的智慧,能克服一切。然上人教示:「大自然含藏的深奧智慧,才是人類必須虛心學習的;人應順天理,才能保平安。」


法親關懷座談。上人聽取眾人心聲後,殷殷勉示:「損失身外之物,心要豁達;不要想失去的部分,要想想自己得到了多少——平安就是最大財富。」


災難發生時難免驚恐,上人慰勉所有受災者,劫難已過去,除了外力支援,也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要懷抱感恩心看待一切,不要心生無明而埋怨;人人團結互助,就有大力量走過艱難。


莫為享受而生活,要為付出而生活。把握生命為人群付出,人生才有價值;反之,為自身利益拚命追求、斤斤計較的人,永遠無法滿足與快樂。」上人勉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以真誠之心助人,就能時時法喜充滿。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15期》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detail&id=1298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八日 莫克服自然,要克服己心

◎釋德

8‧28《農七月‧初九》

【靜思小語】人無法克服自然,但要克服己心——生活要戒慎,心靈要虔誠。

共善共福,消弭災難

世界各地不斷發生大小三災,印證佛陀所說成、住、壞、空之理。」在關渡志業園區兩場四合一幹部精神研習,上人開示,見天災地變,應起慚愧反省之心,莫再因貪欲破壞天地。

「人很渺小,不能自大;千萬不可自以為人類無所不能。人無法克服大自然,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克己、克勤、克儉。若貪欲不止,堅持與大自然相抗,天地難以負荷,終會反撲。」

上人強調,貪欲愈大、破壞的力量愈大,務必要克服自我欲心。「人類連肉眼不可見的細菌也抵抗不了,豈能自大?面對大自然的威力,愚癡人才會大言不慚說『不怕』,智慧人則心生敬畏。」

歷史上屢次發生慘重災難,人類已警覺破壞自然會對自己造成大傷害。然上人慨嘆:「雖有『知』,卻無法克服『利』的誘惑,貪求利益的欲望,掩蓋了良知。」上人表示,大地供給人的都是寶,然人類竭盡所能耗用,讓利益掩蓋了知識、知識掩蓋了智慧

大、小三災一而再、再而三,在不同地點、不同國度發生;上人期勉人人應起覺悟之心,自我反省、回報天地,莫到大難臨頭才悔之莫及。

「人人都是人間福田的農夫,要廣播大愛種子,招募更多人間菩薩。共善共福,才能用愛撫平災難。」

心虔行慎,法水療傷

「大家都是師父的雙手、師父的雙腳——去擁抱我想要膚慰的人、為受傷的大地付出;都是師父的貼心弟子!」上人為慈濟人災後持續付出、膚慰,表達誠摯感恩。

佛陀在鹿野苑對五比丘轉法輪,首言苦、集、滅、道。從一個「苦」字,分析到天地萬物的生滅無常;再探論「集」苦的眾多因素,即因人們執著於有形事物,對於無形的真理懵懂不清,故即使有緣聽法,也難以契入真理

聽法不能入心,即如在曝曬高溫的石頭上潑水,水分很快就蒸發了,石頭依舊乾燥。法譬如水,奈何眾生之心頑固如石,難以深入。」上人期勉慈濟人法入心、入人群,選擇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才是真正有智慧。

台南人文真善美志工洪高濱雖家中受災,仍負起為慈濟留史之使命;上人讚歎其心「靜寂清澄」。「不受惡水污染,而能立即跳脫惡水、固守人文崗位,為災難作見證、留存永恆歷史;這就是『化小為大』——轉化小家庭受災的悲淒,付出無私大愛。」

人人以善良的心,虔誠祈禱、造福,上人說這就是「福音,能感得天地祥和平安。「台灣這次因大水受傷,需運用法水療傷——在生活上要戒慎,於心靈則要虔誠。只要心虔誠清淨,『福音』就能上達天聽。」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14期》
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intro&id=40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的腳步慢慢接近七月,天氣也越來越悶熱。

處在高溫炎熱的環境下,只能藉著身體不斷排汗來散熱,所以總是汗流浹背滿臉油膩,渾身黏答答的讓人很不舒適。這時總會讓我想到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裡的"觀身不淨"。


仔細想想,說人體是具臭皮囊一點都沒錯。九孔常流不淨物:除了五官七孔之外,還有便溺糞屎等排泄物的二孔。痰液從口中吐出;不如意時眼淚、鼻涕俱下;耳內積有耳垢;鼻中藏有鼻垢;再加上流汗後附著在皮膚表層的那層汗垢,全身上下一整個觀察下來,人身似乎沒有一樣是乾淨的東西,那些東西對我們而言也是最骯髒污穢的,總是惹人嫌惡。就算用水沖洗乾淨,雖然馬上覺得無比清爽潔淨,但是,乾淨的身軀又能保持多久?

由此可知,世間所有污穢的東西,都是從人的身體排出來的,人的身軀「九孔常流不淨物」,健康的人都無法終日保持潔淨,何況是生病的人,根本對自己的身體不得自主,又如何自己清理?只要其中一孔無法正常排泄,也代表體內的某個器官已出現病變,這也將是百病叢生的開端。或許健康的人無法感受那種身體上的病苦,只是,有朝一日,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會敗壞,人生無常,我們應該常常存著這份"無常觀"。這個身軀既然是污穢不淨之物,又何必為它與人斤斤計較,招惹一些人我是非,做出令人不高興或怨恨的憾事呢?因此,與人計較時,必須趕緊自我警惕,了解此身是不淨之物,既然不潔淨,就不需要為它計較了。

雖然身是不淨物,但是我們若能善加利用,則可成為「載道器」,所以在我們有生之年,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時間,發揮身體的功能。

---------------------------------------------------------------------------------------------------------------------------------------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雖然短短的四句話,卻深深震撼我心,因為它道盡了在面對我們所有人生課題時應有的生命觀。剛好上網找到一篇   「證嚴上人」對「四念處」的開示,相信將會讓人對"四念處"的觀念更加明朗也會有所覺受。

以下內容轉貼自《
慈濟月刊440期》
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440/440c7-13.HTM


善用此身

 

釋德

 

六月十五日《五月十六(日)》


靜思小語

身是不淨物,亦是載道器,為善為惡存乎一心。

《四念處》

四無量心、六波羅蜜,教導人們轉煩惱為菩提,上人今日起續講《三十七
助道品》:三十七種成就菩提心的方法──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上人解說其中第一行品──「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首先談到「觀身不淨」。「凡夫的習氣因貪、瞋、癡而起,觀念一旦偏差
,則開口動舌無不是在造業、舉手投足無不是在造惡;身,成了眾惡聚集
的源頭。」上人舉醫院中所見,一口氣不來,整個身軀很快敗壞、腐爛;
即使身體健康時,也是「九孔常流不淨物」。

「可見最臭的莫過於身體、最污穢的也莫過於身體。勞勞碌碌一輩子,若
都只是為了這個身體,花時間在這個臭皮囊上裝飾、追求享受、與人計較
,真的很不值得!」

然而,上人又言,身雖是不淨物,但亦可為載道器。「苦難的人,需要我
們身體力行去幫助;富有的人,需要我們帶領他付出力量做好事。人的身
體可為善亦可為惡,要善用身體的使用權,卻不能太執著,因為人生沒有
所有權啊!」

上人表示,四季不停輪轉,時光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最好的時刻,「一輩子
有多長?沒有人知道,但卻可以讓生命有深度、有寬度、有厚度,端看如
何利用人生。」上人希望大家要時時「觀身不淨」,透徹生命的真諦,並
好好利用此身,付出良能造福人群。

何謂「觀受是苦」?「人生很多煩惱,都是從感受而生。日常生活中複雜
的人、事、物,能樣樣令人稱心如意嗎?實在很難。尤其許多人的心容易
受環境左右,更造成心靈的折磨。」上人表示,面對種種順逆境帶來的喜
怒哀樂,要能不罣礙煩惱,有賴「慈濟四神湯」──善解、包容、感恩、
知足;能以這樣的心去面對,就沒有什麼解不開的煩惱痛苦了。

至於「觀心無常」,上人表示,人心種種念頭不斷生、住、異、滅,遷變
無常,是最難捉摸的,今天愛的人,可能是明天恨的人。避免讓心因為此
刻「我喜歡、我愛」,就不顧一切做出終身遺憾的事,應該去除小愛,放
長情、擴大愛,堅定心志去為眾生付出。

「世間有那一件事物可以永久存在、恆常不滅?沒有,都是緣聚而生,緣
散則滅,包括『我』也是如此──身體隨著分秒不斷老化、心念不斷遷變
,那一個時刻才是真正的我呢?既然『觀法無我』,又何須為了『我』而
比較、計較,甚至造作惡業?」

「四念處」是引導人集中心念、息滅雜念妄想的四種方法,上人期待大眾
能用心體會。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以愛防疫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五月九日至二十二日

外在病毒,依附生命而生;人心煩惱,依附癡念而生。
要避免病毒致病,應配合防疫;要消除煩惱,應摒棄癡念,回歸清淨。

心偏向惡,會危害人群;心導向善,能利益眾生。
戒慎虔誠,齋戒護生;積極揚善,轉正法輪。


馬來西亞慈青五月十七日起,在全馬七州巡迴演出九場《人有二十難》手語劇。一○八位年輕學子,連月以來深入閱讀經文義理,讓法入心,自編、自導、自演;克服一切困難,希望藉此將善法傳入年輕人心裏,引導人人照顧好自我心念。

現今有些年輕人心難定,風一吹就塵沙飛揚。飛揚的心若偏惡,就會如沙塵暴,危害人群;若積極導向善,就能激發出正向力量,利益眾生。

佛陀入滅後,佛法還能流傳兩千多年至今,靠的就是「傳承」;傳承要及時,法輪才能常轉。這群馬來西亞慈青以純真之心,承擔起傳播正法之責,透過手語虔誠演繹經典,轉正法輪。

茫茫人海,許多人的心飛塵濛濛。期待慈濟人發大心,積極揚善;若人心戒慎虔誠、常存善念,就有免疫力,能防止惡念入心。

心轉,境就轉——
心不難,世間就無難事。
轉心念,向善走,
平安知足面對每一天。

佛陀說「人有二十難」。雖然人生有許多難關,若能照顧好一念心,時時刻刻心不離法,有「法」對治就不難。

台中志工張居士,媽媽出生在書香世家,卻嫁給不自愛的丈夫,討兩個小老婆,不負家庭責任;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四處躲債,高中畢業即將入伍前夕,母親又為父親背債而坐牢,他對父親更是充滿怨恨。由於牽掛母親又擔心年幼的妹妹,因而逃兵;後來加入黑道,兩度身陷囹圄。

大好青春都在黑暗中度過,直到三十六歲出獄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因求職不順,心情一直很低落,常常不發一語,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母親很為他擔心,不知如何幫助兒子,於是求助慈濟。

了解這個家庭的苦境,慈濟志工不只幫忙找房子、補貼房租,協助母子倆安身,也照顧張居士的心理。三年前,志工邀他們到東大園區參觀慈濟四十周年志業展;當他看到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末期的志工葉美鑾,分秒不空過地付出,深受感動;而慈濟人連地上一張廢紙都要撿起,他想即使自己是廢人,也能被慈濟回收改造成有用的人,因此開始陪媽媽投入環保志工。

心轉,境就轉。過去身心受困走不出來,如今母子倆都已受證慈濟委員,生活雖不富裕,但心靈富足、做志工利益人群,徹底轉變人生。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世間所有境界都是人心自畫出來的。有人經濟富裕,心靈卻很貧窮,「有一缺九」不滿足,不斷地追求,產生許多煩惱。有人一貧如洗,心靈卻很富裕,清清淨淨、平平淡淡,樂觀知足過每一天。

煩惱會惹來許許多多的困境,把自己困住;反之,心知足、懂得感恩,就能輕安自在。若是內外均貧,心靈充滿仇恨,這種「貧中之貧」的人生,就苦不堪言了。

無論物質貧富,心靈健康最重要;把心調好,用健康的心去面對境界,就能跳脫黑暗,迎向亮麗人生。心不難,世間就沒有難事。

一念佛心起,
自性佛誕生——
時時沐浴清淨本性中,
為地球撫傷、
為人間膚苦,
當下就是真善美的淨土。

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三節合一」——佛誕節、母親節,也是全球慈濟日。今年全球二十九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共舉辦兩百八十場浴佛典禮,廣邀民眾參加。

在台北中正紀念堂,感恩諸山長老、法師們慈悲領眾浴佛,讓民眾見證到宗教虔誠、莊嚴之美。烈日當空下,人人身口意合一,腳步合齊、心念虔誠,將和睦禮儀展現在分寸中,令人震撼——即使宗教、種族不同,但同以一念虔誠,祈求四大調和、消弭災難;社會祥和、平息紛爭;人心淨化、安享人倫。

有人以為「浴佛」是洗佛。其實,佛心靜寂清澄、清淨無染,無有塵埃,何需凡夫去洗?「浴佛」只是藉境施教,引導人人飲水思源,透過儀式表達虔誠的感恩心——感念父母養育生命之恩、感念佛德化育慧命之恩、感念眾生成就之恩。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一念佛心起,自性佛誕生,就是佛誕;所以慶祝佛誕不是一年一次,心地時時清淨虔誠、沒有污垢染濁,沐浴在清淨本性中,時時就是自性佛誕。

期待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人人回歸清淨本性,開口動舌、舉手動足,沒有絲毫偏差;發大心、立大願,為地球撫傷、為受災人膚苦。能夠如此,世間就是真善美的世界。

慈悲一切,
視眾生如己親——
無緣大慈,給予福與樂;
同體大悲,拔除苦與難。
用愛鋪平坎坷人間路。

阿根廷土庫曼慈濟人,每一個半月就要開車十九個小時到聖地牙哥省義診、發放;鄉間小路塵土飛揚、坎坷難行,車子進不去的地方,只能扛著物資徒步前進。

今年五月的義診,同時舉行浴佛。志工雙手捧著宇宙大覺者像、扛著眾多物資,搖搖晃晃地走過吊橋;摘採路邊野花,用環保碗盛著香油和水,邀請大眾一起「禮佛足、薰法香」。當地天主教神父也來參與,大家輕撫佛像後,在胸前畫十字,完全沒有宗教隔閡。

神父說,正信宗教都是教人要有愛心、愛所有的人,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他們也以虔誠心慶祝佛陀誕生。

這就是心寬念純。佛陀視眾生如一子,不分種族、宗教、國界,慈悲大愛普及一切——無緣大慈,給予眾生福與樂;同體大悲,拔除眾生苦難。所有正信宗教都要有這分情操——開闊心胸,心寬念純,清淨無私,付出無所求

當地慈濟人從台灣過去工作,也將愛的種子飄洋過海帶到當地。他們心甘情願去為一群不相識的人付出,哪怕路再遠、再辛苦,大家都甘之如飴,勇猛精進向前。即使人間道路坎坷,慈濟人的心靈道路平坦,共同用無私大愛鋪平坎坷路。

守護心靈、守護地球——
人心污濁,大地污濁,
淨灘護大地,
齋戒淨心地,
人心清淨,大地清淨。

五月,是慈濟人的「感恩月」,也是「齋戒月」。

齋,是清淨,要清淨身口意;戒,是戒慎,要防非止惡行。人人戒慎虔誠,清淨身口意,素食不殺生,凝聚善心善念。

人間最可貴的是生命,要守護生命、守護愛,莫貪口欲,吞食眾生肉。不但口要清,心靈也要清;要調伏心欲,防範惡念生起。清除心垢,謹慎身口意,才能不犯錯造惡。

馬來西亞慈濟人每年此時連續一個月製作素食便當,免費提供民眾享用,七年來獲得許多不同宗教、種族的民眾響應齋戒,每天至少供餐逾千人次。

菲律賓慈濟人長期關懷的夢鄉村,村民雖然貧窮,卻響應「竹筒歲月」,日日付出,善念不間斷。五月初慈濟人帶動村民淨灘,改善生活環境。慈濟人告訴村民:「我們不是在撿垃圾,而是在守護地球。」

上千位慈濟志工、夢鄉村居民,還有鎮上的清潔隊員、潛水夫等,花了一個多小時,清出超過七噸垃圾,讓污穢的海灘乾淨不少。活動結束,村民們虔誠祈禱,有三百多人發願齋戒。

其實素食對他們而言,比葷食更難。因為他們靠海而居,隨手一撈就有魚吃;素食卻得花錢買。但村民們說,雖然負擔變重,但是他們不願傷害魚的生命;還有村民分享,多吃蔬菜水果對身體有益,為了健康,願意素食。

污濁的土地,實是人心污濁所造;淨灘護大地,齋戒淨心地。人多力大福就大,人人起一念清淨心,眾力合和,要把穢土化成淨土,並不困難。

當一片片清淨的心地會和起來,人間淨土就在眼前。

新流感疫情已經擴散到全球四十八個國家,五月下旬台灣也發現幾起境外移入病例。恐慌、擔心無濟於事,唯有虔誠戒慎,調適好自己的生活形態。

防疫之道,首要管理好自我身體健康——素食不殺生,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勤洗手,如果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戴上口罩能保護自己,也照顧別人的平安,這就是自愛愛人。

除此之外,也要保護心靈的健康——克服貪欲,啟發愛心,清平過生活。

外在病毒,依附生命而生;人心煩惱,依附癡念而生。要避免病毒致病,應配合防疫;要消除人心煩惱,應摒棄癡念,回歸清淨心。

人心貪、瞋、癡,堪稱「心靈病毒」,對社會的殺傷力遠超過外在病毒。

人人心念虔誠,為天下無災難、社會祥和、人心淨化而祈禱;更要啟動愛的循環,膚慰大地、關懷眾生。「好事天天做,一善破千災」,累積善的力量,化解惡的共業,才能真正杜絕災厄。請大家多用心!

以上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10期>電子書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1058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網時在yahoo首頁看到了一則讓我迫不及待想點進去看的焦點新聞.....

因為這是一則我個人極為敬仰的證嚴法師的報導。其標題為【獨家報導 】證嚴:溺愛 讓孩子無法無天

看了內容後不久,一位師姊打電話來請我到超商幫她買一份中國時報,我一下就猜中她是為了上人的報導而買。當報紙買回來後,不只發現yahoo這則新聞就刊在中國時報的頭版條,而另外一版更是整個版面都是有關證嚴上人的相關報導。看完真的非常感動,感動證嚴上人創造慈濟世界的精神理念也逐漸受到其他傳播媒體的重視,讓這股教化人心啟人向善的清流得以流向世間更多角落。

就將這些報導轉貼上來,同有緣人分享~~

---------------------------------------------------------------------------------------------------------------
yahoo新聞首頁...轉貼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06/4/1kr5b.html

獨家報導 證嚴:溺愛 讓孩子無法無天

更新日期:2009/06/06 03:15 何榮幸、高有智、簡東源/花蓮報導


虐兒事件頻傳,家庭教育問題令人憂心。在《靜思語》出版二十周年之際,
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向來訪的本報記者強調,有些不稱職的父母確實需要教育,但她認為虐兒事件只是個案,更多的家庭問題是「孩子被過度寵愛,變成是非不分」,她呼籲為人父母者「要疼孩子,但不是寵孩子。」

證嚴法師並憂心「高等教育膚淺化」現象,大學生連基本的仁義道理都不懂,從前年代,父母從小就會教導禮義廉恥,現在孩子見到客人或長輩,不僅不會打招呼,還態度傲慢,在一旁的父母親也不會教導做人的基本道理。

面對高中、大學錄取率飆高,學生幾乎都可順利考上大學,社會風氣卻不見改善,證嚴法師強調:「學歷太高也不一定有用,書讀多了又怎樣?」人人都只想讀書,結果農地都廢耕,文字紙張又不能當飯吃,人人若都只想筆耕,就沒人願意修路,這樣怎可能會有高速公路?道路怎可能會這樣平坦?

她強調,目前社會雖然每個人都是學問很好,但治安反而變更差,社會生活品質愈來愈低,人類的欲念越高,能力卻越來越差,實在可惜。古代人生活充滿智慧,現代人卻只是得到書本上的常識和知識,但這都不是生活的、深奧的和有經驗的智慧。

《靜思語》出版至今滿廿年,相關書籍產品已發行三百四十五萬餘本,並以十一種語言傳布全球,本報記者特別造訪慈濟精舍請證嚴法師分享心情。

證嚴法師針對家庭教育問題指出,她觀察當前的親子關係和教育,感慨家長溺愛的家庭問題叢生,孩子變成是非不明,無法無天。她說,從前的家庭從小就教導人倫禮儀,禮儀在分寸中,做人要懂禮儀,分寸不能差,就連進校門,都會有禮義廉恥,現在都沒有了,「過去時代的家庭教育很嚴格,現在都在流失了。」

她指出,現在的父母有的年紀很輕,上一代就已經沒有嚴格的家庭教育,造成一代不如一代,人都已經走樣了,過去父母會罵小孩子「不像樣」,現在的家庭教育也讓許多人越來越不像人樣了。

彰化縣日前發生駭人聽聞的油鍋煮嬰案,證嚴法師認為,這是該家長有「心病」,但這僅屬於個案,媒體不須要過度渲染,「寵壞孩子的故事更多」,一般父母親還是應嚴加教誨孩子,讓孩子懂得分辨是非,現在孩子有夠皮,不能縱容或過度寵愛。

靜思語屆滿二十周年之際,證嚴法師也希望靜思語能夠深入家庭教育,不只教導小孩,也教導父母,她說:「父母就是孩子的模,想要孩子變成怎樣形狀,自己就要先做好。」
-----------------------------------------------------------------------------------------------------------------
以下內容轉貼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1357+112009060600148,00.html

靜思語20年憂環境速變 證嚴:再不做 來不及

  • 2009-06-06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高有智、簡東源/花蓮報導】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這是廿年前,慈濟證嚴法師開示、高信疆主編《靜思語》的第一則語錄。廿年來,《靜思語》傳布全球。證嚴法師向本報記者謙虛表示,這是人人可寫出的文句,有緣自然受用。面對社會環境急速變化,她憂心強調「有許多來不及,再不做就來不及!」

     今年七十二歲、領導台灣最大宗教及志工團體的證嚴法師感嘆:「生命總有大限的一天,過一天少一天。」她指出,心裡著急著環境變化、糧荒、水資源不足,真希望有更多人為環境、生態來付出。因為整個時代跟不上社會變遷,跟不上人口增加,令人憂心。

     靜思語出版屆滿二十周年,本報記者特別造訪花蓮慈濟精舍。證嚴法師表示,靜思語好比「法」,對機就是妙法,不對機講一千遍也是「嘸法度面對人世間的天然災亂、人禍,靜觀心情、心境的變化,她運用小小的一句話來對治煩惱,「我遇得到,別人也遇得到。」靜思語就是應機而說,一切看因緣。

     解開心靈束縛 因人施教

     證嚴法師說,要解開心靈的束縛,需因人施教。她認為,類似的話語、類似的道理,也會有類似的境界。「改變要從每一個人開始,透過人文、聲音、媒體影響別人的觀念,經過思考,自然改變自己。」她強調,由個人、家庭進而到社區,人人有志一同,不論社會、天下,人人有心都可以改變自己。

     她指出,靜思語重在生活實踐,身體力行。對於心靈受過傷的人、造過罪的人,送一句靜思語,永遠背在心裡,療傷癒病,就是用愛膚慰。

     她舉例,有一位宗教界教友天天來參加精舍的朝會,殷勤筆記,這位教友就說:「慈濟不是用口頭講道理,而是身體力行;不是一個人,而是全體實踐。」因此,靜思語不是用講的,是用來實踐力行的,希望能有更多感受到靜思語的人來分享。

     證嚴法師以環境保護為例,二十年前,慈濟人就提出呼籲,將垃圾變成毛毯,垃圾變成黃金。許許多多力行環保的慈濟人中,有的是癌末病患、有人帶著尿袋在資源回收。「這些真善美的志工在環境垃圾中,撿出心靈深處的寶貝!」

     面對過去二十年社會環境大幅變化,證嚴法師憂心強調,她感覺到「來不及」!生命總有大限的一天,過一天少一天。心裡著急著環境變化、糧荒、水資源不足,真希望有更多人為環境、生態來付出。

     期許人文清流 淨化人心

     證嚴法師說,她無法預測未來,但是每一天都要面對現實。她常講,「不知道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因此大聲疾呼人人要存感恩心,懷著尊重,敬天愛地,更要敬物。

     她強調,人在世間離不開物。大地少不了水,平常大家感到水就是「自來水」,無時無刻都有,但是哪兒有「自來水」?水是經過降雨、水壩、水源地、水管送到家家戶戶。不要當作「自來水」,要珍惜水資源。

     證嚴法師也譬喻,人文就是世間的清流、清泉,期許文化人要當「人文」人,筆出清泉才是好筆,才能淨化人心。不要整天只是報導吵架,或是神聖殿堂內才能上報。「哪些發大願以涓滴之水去救火的小麻雀,才能真正救人,因為他們的大願能影響別人。看來不起眼的人,也要有人去了解他們、體會他們。」
--------------------------------------------------------------------------------------------------------------------------------------------------
以下內容轉貼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1357+112009060600149,00.html

採訪結緣 證嚴:高信疆是知音人

  • 2009-06-06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高有智、簡東源/花蓮報導】

     《靜思語》出版二十周年,這本影響台灣社會甚鉅的書籍,當初能夠問世,背後推動的靈魂人物就是資深報人高信疆。這位被譽為「紙上風雲第一人」的傳奇報人,日前因為罹癌撒手人間,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對此感傷不已,追憶舊友時直說:「高信疆是文化界很難得的知音人。」

     證嚴回憶當初兩人相識過程,原來是透過慈濟人何國慶介紹,在台北會面時,言語對談中,就像說給知音人聽一樣,「我說話時,他(高信疆)眼睛都會亮,每句話都說是好話,說我講得真對啊!」儘管事隔二十餘年,證嚴法師對高信疆的惺惺相惜之情溢於言表,言談中頗懷念老友。

     聽到高信疆過世的消息,證嚴法師很難過,失去了一個知音人,「我說的話,他都聽得很深,進入心中很深。」

     外界不知道的是,證嚴法師曾不斷勸說高信疆加入慈濟,但因高信疆菸癮太大,怕加入慈濟後影響慈濟形象,因此始終沒加入慈濟。證嚴法師笑說,她當時還勸高信疆,想抽菸可以出去外面吸一吸,然後再進入精舍,「我開路給他,不過,他還是很自愛,緣分不夠吧!」

     回顧《靜思語》緣起,民國七十八年時,中央日報記者洪素貞曾和報社同仁,在高信疆安排下採訪證嚴法師,也種下出版《靜思語》的機緣。在洪素貞等人採訪過後,有一天,高信疆打電話給洪素貞,希望能為慈濟做一點事。兩人商討後,最後建議出版一本證嚴法師的語錄,因應當時混亂失序且無信仰依賴的社會環境,洪素貞也提議可以仿《論語》的形式,以弟子所記及孔子與弟子的問答作為範本。

     這也敲定了靜思語的編輯方向。沒想到,事隔二十年,靜思語的系列書籍竟成了發行量超過三百萬本的暢銷書。

     洪素貞曾在一篇文章中回想當時情形表示,他們當時把所有可拿到的錄音帶、雜誌、月刊、書及委員的筆記本,通通搜羅整理,當時慈濟的出版品不多,很多資料都是從慈濟的委員口中訪談得來。

     慈濟人則回憶,在當年沒有電腦的「手工業」時代,高信疆的工作方式是「把所有靜思語一則則放在桌上,然後把相同屬性的靜思語放在一起,重新歸類才能讓靜思語有更好的呈現」。透過高信疆的努力,靜思語過去二十年不斷影響人心,高信疆這位「知音人」儼然成為證嚴法師散布影響力的最重要推手。
--------------------------------------------------------------------------------------------------------------------------------------------
以下內容轉貼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1357+112009060600151,00.html

靜觀消費券 「只救消費 沒有救心」

  • 2009-06-06
  • 中國時報
  • 【高有智、何榮幸、簡東源/花蓮報導】

 ▲慈濟青年常常利用暑假將寶特瓶、鋁罐等分類,推動資源回收。(本報資料照片/簡東源攝)

     消費券發放迄今近半年,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觀察消費券的影響後,內心感觸良多。她認為消費券對需要的人幫助不大,社會卻增加了心靈的慾念,家庭也失去教育青少年克勤克儉的良機,消費券的龐大經費只有重視「救消費」,沒有「救心」。

     對於政府發放消費券,證嚴法師始終持保留態度。她在去年十二月曾向來訪的本報記者表示,這筆預算若能用在國際救災上更好。證嚴法師也利用巡迴全台舉辦歲末祝福活動之際,苦口婆心地呼籲政府鬆綁政策,讓消費券用在註冊和看病方面,才能真正幫助清寒家庭,最後政策才出現調整。

     回顧這段過程,證嚴法師說,她當時曾向馬英九總統建議,後來到台中歲末祝福時,也當面向台中縣長黃仲生反映,為弱勢家庭請命,希望能讓消費券用在看病和註冊,台中縣政府也允諾向中央政府反映,經過當地媒體記者大幅報導後,政府宣布調整政策,馬總統也親自致電給她告知消費券已可用於看病和註冊。

     她強調,消費券對需要的人幫助不大,捐給慈濟的人也不多,還好當時媒體的大幅報導發揮重要力量,消費券如果不能用在看病和註冊,對弱勢家庭連這一點小幫助都沒有。

     證嚴法師強調,消費券雖然可以提供消費,但造成社會的損失是沒人看到的,那就是增加了心靈的慾念。原本發放消費券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時機,父母親面對金融風暴,賺錢困難,青少年也可以藉此學習克勤克儉,不過,到最後,連小孩都有自己的一份,還吵著想要使用自己的消費券,錯失教育良機。

     她認為,面對金融危機,社會應推動「清平致富」理念,清清淡淡過日子,平平安安過生活,克勤克儉,雖然是一波金融危機,但也是心靈安盤的良機。
---------------------------------------------------------------------------------------------------------------------------------------
以下內容轉貼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1357+112009060600150,00.html

72歲上人上網收信 PDA 記錄心情故事

  • 2009-06-06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採訪側記】

     夏日午后,證嚴法師以兩個小時寶貴時間,與來訪的我們分享「來不及」心情。對這位動見觀瞻、影響力遍及全球的宗教導師而言,「與時間賽跑」顯然是她關懷人世的焦慮寫照。有趣的是,「如果不是跟你們聊,我都在上網收信」竟會出自平日予人嚴肅形象的上人口中,令人莞爾之餘,也可進窺這位精神領袖與時俱進的一面。

     證嚴法師念茲在茲的「來不及」,反應在她常說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開示。這四句話,既是相對應外在大環境的急速變遷,也是反向觀照個人生命的一天天流逝。證嚴法師關切個人努力趕不上環境劇變,外界同樣關切慈濟的龐大身軀能不能趕得上證嚴法師的腳步。

     轉眼之間,證嚴法師的「靜思語」出版已屆二十年。這本書不但以十一種語言行遍全球,一則則靜思語更已深入台灣大街小巷,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中無法忽視的特殊景觀。擁有如此巨大影響力的人,對於「來不及」尚且如此焦慮,可見台灣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嚴重落差,已到了有志於社會改革者皆高度憂慮的程度。

     兩小時時間很快過去,我們不經意詢問證嚴法師是否常上網時,沒想到她馬上回應「如果不是跟你們聊,我都在上網收信」。細問之下,才知道證嚴法師雖然非常忙碌,但只要一有空檔,就會坐在電腦前接收來自全球各地的慈濟負責人信件,隨時關切弟子安全與國際人道救援現況。

     「上人不但會上網收信,她還用PDA記錄心情故事,也會在大愛台與慈濟人分享上網心得。」經過慈濟人補充,原來,七十二歲的證嚴法師並未自外於高科技潮流,她的「來不及」並未影響她趕上網路世界的腳步。
---------------------------------------------------------------------------------------------------------------------------------------------------
以下內容轉貼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1357+112009060600152,00.html

靜思語-發行量逾300萬本

  • 2009-06-06
  • 中國時報
  • 【(簡東源)】

     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的《靜思語》自民國七十八年出版至今,已屆滿廿年。靜思語書籍產品至今已發行三百四十五萬餘本,並以十一種語言傳布全球。今年六月九日將出版第三輯靜思語,前後三輯靜思語共收錄超過上千則證嚴法師的法語。

     靜思語通俗淺顯的文句,是證嚴法師與弟子及社會人士開示、談話的語錄,句句都是證嚴法師取自生活經驗的智慧語言。早期出版為興建慈濟醫院,方便委員勸募時介紹慈濟功德會與證嚴法師,透過此書與大眾結緣。

     靜思語曾在各報刊雜誌連載,其中《講義》雜誌從創刊迄今,開闢〈靜思專欄〉廣獲讀者熱烈回響。一九九八年該雜誌票選「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名著」,前兩名即是論語、靜思語。

     靜思語第二輯於民國八十年付梓,前兩輯共有六百四十八句。相隔十八年後,第三輯今年六月九日問世,收錄五百六十句。目前除中文外,已翻譯成英語、德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印尼語、泰語、越南語、韓語等十國語言,也出版中文簡體版,行銷全球。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正邪不侵

◎釋德

◆2‧4~5《農正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疑心生,暗鬼來。心無罣礙,凡事無礙

警惕無常,把握當下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三日下午圓寂,世壽八十,以「寂滅為樂」與眾共勉。早會時,上人對於佛教界一代宗師圓寂表達不捨,亦教眾認知人間的自然法則,警惕無常。

「人世間沒有永恆的人生。聖嚴法師八十年人生中,為弘法利生,身行忙碌,然心地寂滅。雖不捨法師離世,然其精神永恆,法身恆留人間。」

聖嚴法師留囑「寂滅為樂」,上人以此教眾:「寂滅之境,就是『靜寂清澄』,是學佛者的心靈方向;更要『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心地清淨但不離人間,發大心、立大願,利益人群。」

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使得人生有許多無奈。智慧者,於生死見證無常;然而凡夫迷茫,放縱欲望、追逐享受,心靈紛擾難達寂靜,甚至相爭、對立,更造悲苦人生。上人勉眾去除無明,善用有限生命發揮良能。

「雖然人生無奈,卻不可消極度日;要積極把握每一時刻,做有意義的事,化剎那為永恆。」上人殷勉眾人。

一切唯心,正信不迷

台北一對夫妻來見上人,述說金融危機影響工作,加以家中諸事煩擾心緒,遂聽人介紹至某出家師父處,擬以高額費用做法會「消災」,後察覺此位師父言行有異,趕緊離開。

「過去因,結現在果。師父從不曾說,只要拜佛,就會得到保佑;如果能為人『加持』,就不需蓋醫院救人了!」上人強調,要相信因緣果報,當業力現前,並非誦經、辦法會就能免除;要聞法解理、心存正念;心正氣盛邪不侵,自不受奇言異語所惑。

「一切唯心,心無罣礙則凡事無礙。要自我解脫,莫使心靈受困,才不會『自投羅網』。」

上人勸勉師姊,只要身心健康,無須懼怕風暴襲捲;享受的人生虛幻如泡沫,人間最大的意義就是付出;只要生活能歸於「清平」、降低欲念,就能心安踏實安度逆境。

「細刺刺入皮膚的當下,可能一無所感;當觸碰時感到刺痛,就是徹底拔除這根刺的時機。」上人以此比喻業力隨身,當造成痛苦時,正是察覺、拔除的時機。

不論遇到何種困境,能分分秒秒平安度過,就要感恩——感恩逆境已過,業亦隨減。把心放寬,莫為過去的事糾纏困擾,才不會被業所纏。」上人叮嚀,心莫驚懼,更不生疑,具足正知正見,才不致「疑心生暗鬼」,招來種種煩惱。

以上轉貼自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detail&id=993
-------------------------------------------------------------------------------------------------
平息心地災難

◎釋德

◆2‧11~12《農正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息滅瞋怒大火、愚癡無明狂風,還要疏導貪欲洪流,心靈才不會釀災。

「貪」是災難之因

「人常言『人定勝天』。現今地球面臨水深火熱的景況:天降豪雨、森林大火釀災……如何能以人力阻止?」

早會時間,上人談及澳洲南部維多利亞省受百年最強熱浪侵襲,野火失控;英國則陷入大雪災,交通癱瘓;中國大陸十五省市乾旱,糧食減產;印尼則遭豪雨侵襲……

「世間四大不調的災禍,實源自人人一念心。人類若不警覺——瞋火不息、欲水氾濫、癡風不止,持續破壞地球,終將與大地同覆滅。」

上人言,人心瞋怒如火;人人心火交聚,就像在大太陽下用放大鏡聚焦,將造成高溫燃燒。

「人心貪婪欲念則如滾滾洪水,會掀起千尺浪、萬重波。如水患、土石流,即是人心貪婪造成——因為欲望無盡,為了滿足所需,不斷砍伐森林、破壞水土保持……一切都是欲念使然。」

續言人心「癡念如風」。上人指出:「現在社會上常說『金融風暴』,就是人心無明癡念所造成,因無知而釀禍。」

就像走到十字路口要停、看、聽,多用心才能保安全;上人籲請大家從天下災難中提起警覺。

「瞋怒是火、欲念是水,加上無明風力助長,造成不可收拾的水火災患。若人人徹底懺悔,以法水洗淨內心貪、瞋、癡,才能使天地四大調和,消弭災難。」

以上轉貼自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detail&id=988
-----------------------------------------------------------------------------------------------
煩惱滅,歡喜現

◎釋德

◆2‧23《農正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消除煩惱障礙,得到歡喜自在。

相信自己

將離開台中分會,上人於感恩時刻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有些人遭遇困境致心靈迷茫。「心不安,自己不相信自己,一味外求,就容易行往旁門左道,引邪入身。」

上人指出,人心不安如同暗室無光,佛法是無上正法、是透徹的真理,就如一盞明燈,能導引回歸正知正見。

「無上甚深微妙法從佛宅中來,旨在開啟眾生菩提心。《無量義經‧十功德品》云『菩提大道直故』——菩薩道是筆直的康莊大道,亦是人生的正確方向;只是讀經不能拯救眾生,當身體力行菩提大道上,救拔眾生脫離苦難。」

堅持自力更生、不作經懺的修行方式,上人坦言一路行來雖有寂寞之感,卻是為了拯救眾生身心之苦而勞勞碌碌;亦期勉慈濟人承擔使命,作「不請之師」,時時救拔人間苦難、致力安定人心。

懺悔罪障

《法華經》中描述「常不輕菩薩」,對其所見的每一個人恭敬作禮,不輕慢任何一人。

於彰化靜思堂對眾開示,上人表示「常不輕菩薩」是發自內心恭敬、尊重每一個人,因為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慈濟人亦然。對任何人皆要感恩、尊重、愛,時時廣結好緣;且要用心深入法,成長慧命。」

明亮無塵的大圓鏡,能清楚照映各種境界;當境界過去,鏡面亦不留痕跡。上人言,人人心中都有一面大圓鏡,就是清淨智慧。「要殷勤擦拭心鏡,不使沾染塵埃;心清淨,智慧即能顯現。」

引述佛陀開悟之際的話語:「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上人指出,大地眾生皆有佛性,然凡夫「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使覺性蒙塵;起心動念不離貪、瞋、癡,因而衍生許多煩惱,層層覆蓋心中的大圓明鏡。

上人提醒,無論遇到何等逆境,都是過去生所寫劇本;清楚因緣果報,就能坦然接受。

「每天早晚課念誦的回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亦即修行要從懺悔、發願開始,最終才能『世世常行菩薩道』。」

上人表示,「三障」為煩惱障、業障與報障。煩惱障即貪、瞋、癡等無明障礙,業障指五逆十惡之業,報障則是惡趣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之苦報。

「眾生皆是帶著三障而來,以致無明煩惱不斷障礙;加上過去生所結惡緣,自然容易遭逢橫逆、不順意之事。」上人表示,無論是貪、瞋、癡念,還是無明煩惱的執著,統統都要消除,如此才能真正脫離苦海,「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難得人身、行於菩薩道上,就要立志為人群付出。福與慧,是從人群中磨練造就而來的;消除心中的煩惱障礙,才能得到歡喜自在。」

以上轉貼自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detail&id=977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摘錄自「慈濟月刊」─508期電子書

以下內容轉貼自
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970

【靜思晨語】心寬念純,不傷人己

   ◎證嚴上人

心不寬——
常懷怨怒,看人不順眼;
言語動作容易尖刻傷人,
致惡緣愈結愈深。

念不純——
常懷疑惑,總覺他人別有用心;
拿人無心話語自我傷害,
致煩惱愈積愈多。

待人寬厚,常懷包容,心寬是善;
心念清淨,時時善解,念純是美。
面對是非,心寬不傷人,
境界現前,念純不傷己。
心寬念純,化解惡緣結善緣,
智慧明朗,日日平安吉祥。
-------------------------------------------------------------------------------------------------
以下內容轉貼自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971

【慈濟月刊】508期--社論

  珍惜「水緣」

根據氣象局統計,去年底到今年二月連續三個月,全台灣降雨量比正常值足足少了將近一半,高雄地區甚至只下了零點五毫米雨量,打破當地測量站設立以來最低紀錄。

幸而三月初,春雷響帶來天賜甘霖,陸續報到的鋒面雨,結束了長達三個多月的冬季乾旱期,也讓全台灣水庫水位止跌回升,暫時紓解分區供水的壓力。

儘管旱情略為紓緩,但人們仍應「思無水之苦」,以戒慎的態度面對氣候變遷下「水大不調」的問題。因為聯合國已提出警告,如果水資源的使用狀況沒有改善,二十年後,全球一半人口將面臨缺水危機,七億人將被迫遠離家園。

像是中國大陸甘肅山區,年平均降水量僅約兩、三百毫米,甚至比不上台灣一日的降雨。當地擁有的水資源僅能勉強供人畜飲用,水比油貴早已是現實,澆灌農作物的用水甚至是以「杯」計算。

降雨量少、蒸發量高,大山上盡是蕭瑟裸露的黃土;一口又苦又鹹的泉眼,往往是一整村人命脈所繫,許多人的青春歲月就消磨在家門口到水源地之間,十幾里的挑水路上。

十年前,慈濟開始協助甘肅居民興建水窖,收集雨水、雪水以減輕缺水壓力;但氣候變遷使生態環境日益嚴峻,有些地區因長年天旱不雨,有窖無水,逼得村民只好另謀生路;慈濟也協助村民遷到有水的地方落戶安家。

黃土高坡上的故事說明「水是大生命」。反觀台灣,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是全球排名第十八的缺水國;我們沒有揮霍水資源的本錢,惜福、惜水的觀念亟待加強。

證嚴上人一向以身示教,一盆水可以從早晨用到入夜。慈濟的建築亦以能透水的連鎖磚,取代封閉地表的水泥,為的是讓大地能呼吸、讓天降的雨水滲入土壤,儲存為源源的地下水脈。

這分用水哲學,是對天賜水源潤漬蒼生的感恩疼惜。今日科學也證明,冰山、河流、海洋、風雲,皆是地球水循環的一部分。「水大」調和,風調雨順,萬物繁生;「水大」不調,則導致暴風雨、乾旱等極端氣候,受難的還是人類自己。

台灣的乾旱與甘肅久旱,都是人類過度開發,導致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警訊。化解危機的關鍵,在於人們是否能克己修身——以「法」為水,洗去內心的貪念和愚癡,降低欲求與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讓地球有休養生息的機會,回歸天地人的和諧。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日好,月月好,新年就好
 
  
國曆:12月7日
農曆:十一月初十

分秒生善念

於屏東歲末祝福,上人開示,許多人禍起於人心不調。如非洲辛巴威、中美洲海地,因人禍動盪導致貧困,民不聊生;應引為警惕,珍惜台灣的平安。

「大家要發願,讓台灣救全球苦難。若反其道而行,使得台灣需要他國救援,就危險了!」

全球景氣不佳,上人提醒大眾力行克己、克勤、克儉、克難,不過度消費;且行有餘力還要救濟普天下苦難人。「有能力救人,實比被救有福!」

時值歲末,人人問候「新年好」,期望新年萬象新。上人云:「新年好不如月月好,月月好不如日日好。分分秒秒存好心、做好事,時時累積福報,日日都是平安吉祥好日!」

入群度眾生

「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牽扯,苦難由此而始。要如何開解、使人心平衡?唯以共同一念愛心,走入人群,從中知苦、知無常,了解因緣果報。」與屏東慈濟人座談,上人叮嚀,與其憂心天下人心變異,莫如提升自己的心念。

世間無永遠不變之物。以人身觀之,形貌隨著歲月改變,從嬰幼兒直到老年,分秒皆在代謝、老化中;成、住、壞、空的循環亦是世間法則。世間物質生滅不斷,本質是『空』;實則『空中妙有、妙有真空』。」

上人期勉莫鑽究文字,應靜思如何「救慧命」。「談空說有,不如行中道。」

慈濟人修行的法門,就是念佛心為己心。上人教示:「若只是形式上的念佛,出了道場卻與人爭吵、內心記恨,則念佛何益?真正念佛,是要從迷茫中清醒,體解佛陀的大悲心、大智慧,回歸清淨本性;與人和睦、相互幫助。」

人格成則佛格成,上人強調入群處眾,需與眾人結好緣。「放下我執、偏見。若聽聞別人的建議或批評,要自我修正,愈修愈精純。先淨化己心,才能淨化他人,讓人與人之間圓滿清淨。」
------------------------------------------------------------------------------

一分愛,一分福
 
  

國曆:12月8~9
農曆:十一月十一~十二日

清淨付出無所求

佛典記載,一位樂善好施的長者傾全部家財幫助貧困。一位天人化身前來考驗他,告訴長者「布施者會墮地獄,接受布施者則在天堂享福」,長者聽了安心言道,犧牲自己能讓許多人得安樂,很值得!天人遂讚歎其付出無所求的清淨心。

「修行實為修心,修正心態才能導正行為。付出無所求,即是人間菩薩心行。」在屏東、台東兩地開示,上人教勉無論景氣好壞,若不努力,必然一事無成:即使經濟狀況不佳,仍能日存點滴行善。

「行善,並非富有者才能為之;只要人人克勤、克儉,小錢也能行大善。」上人表示,付出一分愛就有一分福,如此即福慧雙修。

現今社會偏向功利,擁有使命感、救人第一的醫療工作者實難得。而慈濟在台東關山與花蓮玉里,都有醫護同仁以服務偏遠鄉鎮的心念長駐,實難能可貴。

經關山來到玉里慈院,上人以「聰明人追求利益,智慧人追求大愛」,勉眾做智慧人。

知福惜福再造福

昨晚結束第一階段歲末祝福行腳返抵花蓮,九日早會上人分享行腳半個月之見聞,表示慈濟人的付出令人感動且安心。

一場又一場歲末祝福,見到許多人勇於上台分享過去錯誤人生,或是受助者上台感恩慈濟人一路陪伴、輔導,挽回即將破碎的家庭……「見證慈濟人深耕社區、淨化人心的努力,也看到社會祥和的希望。」

溫馨事雖不勝枚舉,然憂心事亦常繞心緒。如巴西大水災、辛巴威霍亂疫情蔓延……在高雄時,更收到海地勘災志工寄回台灣的「泥餅」。上人喟嘆,同樣天蓋之下、地載之上,不知有多少悲苦人生。

「反觀台灣真是有福。期待人人要多知福、惜福與造福!」
-------------------------------------------------------------------------------
慈濟電子報 - 證嚴上人開示(善知識?惡知識?)

標題 : 善知識?惡知識?

什麼樣的人是善知識?
什麼樣的人是惡知識?
佛陀以「觀月」作譬喻——

天上的月,
從虧而盈,一如善知識之德,
透過信、戒、聞、施、慧,逐漸圓滿光明;
從盈而虧,一如惡知識之德,
被貪、瞋、癡、慢、疑障蔽,逐漸缺損晦暗。

人生當時時觀照己心,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

這是最近e-mail所收到的一封信,標題為:我對佛說
非常有智慧、含義非常深遠的一段對話,也與有緣人分享~~

我對佛說:讓我所有朋友永遠健康快樂~!
佛說:只能四天~!
我說: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說:三天。
我說:好,昨天、今天、明天。
   
佛說:不行,兩天。
我說:好,白天、黑天。    

佛說:不行,就一天~!
我說:好~!  
    
佛茫然問到:哪一天?
我說:在我所有朋友活著的每一天 ~! 

佛笑了……說:以後你所有朋友將天天健康快樂~

看到此信息的人轉發給朋友,祝你的朋友們都是快樂健康~      
天氣多變...加倍保重!(把溫暖傳下去 哦~~)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沒有明天」
 
  
農曆:十月十七

善用人身,善盡良能

有一天,閻羅王覺得下地獄的人變少了,於是召集鬼卒開會,討論如何增加地獄的業務量;大家紛紛提出建議。

有小鬼提議要向世人說「沒有明天」,所以做好事也是徒勞,這樣大家就會消福、造業而墮地獄。閻羅王不太滿意。另一位小鬼建議:「應該告訴世人『還有明天』。」聞畢,閻羅王大為讚同,指示依計而行,果然地獄人滿為患。

即將啟程返花,上人於台中分會感恩時間,講述此則寓言,要大家用心思考——「沒有明天」和「還有明天」的人生態度差別何在?

「若總是想著『還有明天』,則今日事無法今日畢,好事也可以明天再做;永遠都在期待明天,就會懈怠、墮落。應心存『沒有明天』的無常觀,把握當下,立即發心、投入,用心精進,化剎那為永恆。」

凡事推拖明天再做、明年再做,機會稍縱即逝。上人叮嚀大眾,要即時把握因緣,廣結好緣。「與人廣結善緣,自然使人聽其聲、見其形而起歡喜心;若是無緣,即使口說好話也無法打動人心,故謂『無緣不能度』。」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上人勉眾善用身體此一「載道器」,發揮良能。「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還有沒有明天?生活中的每一時刻,都要有無常觀。發一念心,就要及時付出,把握呼吸間的分分秒秒,積極累積福德因緣。」

把握因緣,積極造福

「富有愛心,即使生活貧窮,也能樂於助人。」上人舉馬來西亞為例,當地慈濟人用心於慈善、教育志業,洗腎中心更是做到慈善、醫療平行,帶動受助腎友發心助人,成為貧中之富。

上人表示,推廣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是「濟貧教富」的妙法。緬甸老農夫婦,不惜借貸捐款助人;亦有居民日存一把米,用以救濟村中的貧困人。上人讚歎此皆是把握機會積極造福。

「行善要及時,不要想著『還有明天』,要把握當下付出。慈濟宗門是走入人群的法門——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以行動付出救人,做,就對了!」

以上內容轉貼自http://news.tzuchi.net/FollowMaster.nsf/1585B8C28CC66D55482569FA0025B4FD/8E785F2EE6A7703348257556008237DA?OpenDocument
-------------------------------------------------------------------------------

善念起,無量福
 
  
農曆:十月二十

人生劇本,自導自演

今年五月因協助慈濟賑災,而投身志工行列的緬甸在地人,在馬來西亞慈濟人陪伴下,返台分享志工心得。上人聆聽後開示:「學佛,要先去除煩惱,意即去除貪瞋癡。」

欲求他人順從己意,當求不得時,就起瞋念、發脾氣;上人表示,這是因為執著「我相」。「人因欲念而衍生許多煩惱,息滅貪瞋癡,心靈自然開闊,而能以大愛擁抱天下人。」

佛理看似深奧,然上人指出:「去做,就不深。就如『無我相』談何容易,但只要真正打開心胸、放下執著,就沒有困難!」

人生苦有多種,如天災、人禍、窮困;即使富有錢財者,也有煩惱一朝失去之苦。上人感嘆:「許多苦由不得自己。因此,有能力且平安的人,應該伸出援手去扶助無力的人。」

付出雖不為求福,然因緣果報不爽。「造福因,必然有福報。然而,何以造福的同時,仍會遇到不如意事?」上人強調,這是過去生所做產生的障礙。

「人生的每一天就像一張白紙,日日所做,就是在紙上自寫劇本。此生舞台上所扮演,是前生所寫的劇本;而這一生正在寫下一世的劇本。清楚此理,就不會疑惑『我在做好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其實一切不脫因緣果報。」

有道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上人勉人人要有因緣果報觀,把握當下造好因,結好緣。

捐款雖微,愛心甚大

「一場災難,使各在馬來西亞、緬甸不同空間的你們,因緣聚合起來,遂成就這分人與人之間,不可思議的緣分。」

上人教眾要惜緣,也期待一粒米中藏日月,大愛生生不息。「緬甸人民純真且樂觀,甫受災卻響應『竹筒歲月』。點滴捐款雖微,但那一念『交給慈濟就可以救國際』——欲救天下人的心甚大!」

不受自身窮困所限,以一念單純心去助人;上人表示,這就是佛法所說「無我相」。「無論貧富,人人打開心胸,就能造福因、結福緣。」

佛陀視眾生如己子,上人勉佛教徒也要有「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之心,以平等的愛,疼惜天下蒼生。「一念善起,就是無量福報;人人發心付出,心中不貧,社會自然祥和富有!」
以上內容轉貼自http://news.tzuchi.net/FollowMaster.nsf/1585B8C28CC66D55482569FA0025B4FD/B6B01AB646AA47154825755B0033F8FB?OpenDocument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淡、平、實,富有餘
 
  

農曆:九月二十九

顧本齊家

聯合國勞工組織表示,這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估計將導致超過兩千萬人失業;明年底全球失業人數將達兩億一千萬人。

晨語時分,上人引閩南語俗諺「好天要積雨來糧」表示,平時就要量入為出,切莫追求奢華,讓信用透支。

「現今社會強調消費、享受,讓許多人貪求輕鬆、妄想不勞而獲。在景氣不佳時,這些人最容易受影響,一旦生活出現問題,就抱怨連連。」

上人表示,與其說是「金融風暴」,不如說是「心靈風暴」更貼切。「埋怨、仇恨,將使社會紛擾難安,自己的身心、家庭也會受傷。唯有安下心來,甘願刻苦,困境才能很快過去。」

景氣不好,如何才能安度?上人教眾先自我反省,再則要勤儉務實。「只要發揮潛能、甘願做,相信什麼工作都能勝任。人人勤奮努力、顧本齊家,才是真正穩定社會經濟的良方。」

心靈大富

二○○一年美國九一一事件後,人心惶惶不安,慈濟人於十月十三日啟動「愛灑人間」運動;二○○四年台北文山區發起「靜思語好話一條街」,漸漸推展至全台,如今海外已有八個國家、十四個定點啟動。

菲律賓馬尼拉因為交通擁塞,加上天氣炎熱,司機容易心浮氣躁,經常發生事故衝突。當地慈濟人近日上街向計程車和三輪車司機推廣《靜思語》,讓他們貼在車窗上穿梭大街小巷,不只洗去自我煩惱,也希望看到的人受益。

「若人人將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興善止惡。」早會時上人開示,現今金融危機讓許多人心靈起伏不安,要多推動好話,撫平人人心靈。

「人禍實比天災更可怕。遭遇天災,乍然失去一切,心靈苦痛難堪時刻,若能助其安心,經濟復甦指日可待。若是人禍動盪而影響生活,心靈風暴難以平息,要安居樂業,實在難上加難!」

上人強調,唯有做到「清平」——生活清、淡、平、實,才能平息心靈風暴,度過種種危機。

「人人明智、勤勉,將心靈安住、生活平淡化——身健康心富足,有餘力能助人;如此才是真正『大富』!」

自開心門

一位志工因感情牽扯,加上孩子叛逆、生病,壓力沈重陷入崩潰。上人感嘆,有好因緣進入慈濟、眾多善知識陪伴,卻無法打開煩惱心,實因「法」未能真正入心。

「開心門的關鍵在於自己。若自己一直認為『無法度』,沒有人能對她『有法度』!」

上人勉眾珍惜善因、善緣。「不好的緣,該放下時就要放下;對的事,則要積極去做!」

以上內容轉貼自http://news.tzuchi.net/FollowMaster.nsf/1585B8C28CC66D55482569FA0025B4FD/881BFBDFB581E3D24825753C000037EA?OpenDocument
-------------------------------------------------------------------------------
不會泡沫化的「財力」
 
農曆:九月三十日

財有餘,力有餘

晨語時上人開示,「慈」則幸福平安,「悲」能助脫苦難,「喜」者時時輕安,「捨」即有餘布施。

「有餘之『有』,不是指有形的物質,而是『有心』——具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不只自己感受平安幸福,也希望人人平安有餘、歡喜有餘、慈悲有餘。」

世間財物終究有限,上人表示「法財」無形無量,即使生活貧窮,心靈富而有餘,日日收穫無量法財。

「四無量心」是行菩薩道的根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則能增長悲智雙運的力量。慈濟人抱持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上人言:「具足四無量心,是『財有餘』;能運用六波羅蜜,是『力有餘』。」

在凡夫地修菩薩行,上人勉眾要有堅定信心,以智慧良能處理人間事。「在繁雜的人與事中,要能印證佛法,不陷入人事迷思,才是智慧!」

以上內容轉貼自http://news.tzuchi.net/FollowMaster.nsf/1585B8C28CC66D55482569FA0025B4FD/D528F2F6929C34D14825753C000011ED?OpenDocument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善起,惡不能近
 
  
農曆:九月初九

解開怨恨,明珠現前

「要自耕心地,莫讓惡念存心;否則善因無法萌芽,且會被惡念消滅。」晨語時,上人以農耕譬喻,人人心田皆有菩提種子,但惡念一起,猶如在心地覆蓋一片布,既無法再播下善種子,土裏的種子亦無法萌發。

去年五月,印尼雅加達「椰風新村」的靜思書軒啟用,推動靜思人文,也帶動村民參與讀書會,研讀《靜思語》。

三十多歲的迪薇事業有成,生活富足安定,唯心中對於父親的怨恨難以化解——在她童年時,父親留下債務離家另組家庭,母親傷心之餘也遠走他鄉,讓幼小的迪薇寄住親戚家,飽經人生風霜。

「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若能以歡喜心接受,就能重業輕受。」迪薇在《靜思語》書中看到這句話,如當頭棒喝!她打聽到父親下落、向他懺悔,父女間二十多年心結終於解開。

「解開怨與恨,人性的寶藏就能顯現。」上人指出,原諒或怨恨,只在一念心;心念一轉,善解包容,就能以智慧消滅愚癡。

六度之中,「禪定」為對治散亂心的方法;上人表示若能靜下心來,一句簡單話就能打動心靈,開啟本具的智慧寶藏。

「一念惡起,任何善種子都無法種下;一念善起,惡緣、惡念就不會靠近。要時時照顧好心念!」

身體會老,智慧不老

宜蘭礁溪的張林蕉阿嬤,八十多歲開始投入環保,儘管身上繫著尿袋仍堅持做,不將自己視為病人,一心想著還有力量就要趕緊把握,做一天就賺一天,一直做到九十七歲往生為止。

逢九九重陽節又稱「敬老節」,上人於早會時讚歎老菩薩的精神:「老人家投入環保十多年,做一天賺一天,也已經賺了十多年!環保站是她的身體保養廠、復健廠,也是修行道場、造福之所。正如《無量義經》所述,雖然身有重病,只要給予堅牢舟船,就能駕船救人。」

重陽節不只要敬老,上人表示,還要將長者愛入心坎裏,讓他們身心皆感溫馨。「現在有很多長者,白天兒孫上班、上學,他們也到環保站『上班』,用心做資源分類。年紀雖大卻還能回饋、疼惜地球,發揮生命價值。」

上人表示,每一個人天天都在老化中,「但晶瑩透徹的本性永不老化。用功發掘自性寶藏,把握分秒耕耘心田,勤於付出,老還是寶!」

心門鑰匙,掌握在己

一位志工個性好強,事事追求完美。上人敦勉,若事事在乎別人的眼光,如同用鏡子照人,反映別人的喜、怒、哀、樂,也讓自己受影響。

「不要常常拿鏡子照人,誤以為他人都是針對自己而來,時時計較別人的臉色、態度、言語,而造成重重煩惱。」

上人舉印尼迪薇為例,心門鎖了二十五年,卻因一句《靜思語》而開解、放下,業力也因此消解了。

「一念心打不開,將永遠活在陰霾中。心靈的鑰匙就在自己手上,要開心門,唯有靠自己!」

好因好緣,好果好報

「一念善心起『因』,匯聚善『緣』,就能收穫成『果』,過程的感受,就是『報』。」

與人援會志工座談,上人表示人人善念若有共同方向、彼此歡喜成就,就能產生善果,是謂「好因、好緣、好果、好報」。

上人舉環保為例,志工以愛心投入,就是清淨無染的「因」;大力推動資源回收,帶動一群環保志工在各地延伸這分「緣」;將回收寶特瓶製成毛毯、衣物送至災區救援,讓民眾得到溫暖,這就是「果」。

「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好因緣?就是無私。環保志工一念單純,起身力行,愛護地球、也護持大愛台清流繞全球,成就如是好因、好緣、好果、好報。」

無奈人總是起因單純,卻在「緣」與「報」之間變得複雜。在座志工多身在「商場」,上人勉眾心要在「道場」。

「師父創造好『因』與結『果』的圓融;過程的『緣』與事後的『報』,則須大家彼此守護、成就。共行善事時,彼此能相知、善解,就能和合;莫因觀念、立場不同,致使好緣生變,如此就得不償失了。」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中記述一則故事——

兩隻鳥兒共同築巢,殷勤地採果子回巢囤積。鳥巢內的果子經太陽曝曬而脫水,讓原本滿滿的果實看來變少了。公鳥懷疑是母鳥偷吃,母鳥極力否認,爭吵間,公鳥的長喙刺傷母鳥頭部,母鳥因此死亡。公鳥孤獨地守著巢裏的果子,只見一陣風雨過後,果實膨脹回復原狀,公鳥恍然大悟,但也後悔不已。

上人舉此譬喻再述「因緣」。「為了共同的方向做事是『因』,太陽曝曬和雨水浸潤是『緣』,只在於是惡緣或善緣;過程中若無用心,就結惡果;後悔、傷心的感受就是惡報。」

凡夫總因愚癡迷茫而造業,上人勉眾凡事當以智慧判別,「對的事,做就對!」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