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感想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前天,證嚴上人行腳來到屏東。這天下午有幸得以志工身份進去分會聆聽上人開示。

下午一點半開始,先由隨師團幾位重量級師兄上台分享,依序為台中慈院「許文林」副院長談身心之美、大愛電視台總監「湯健明」談他與慈濟的因緣、慈濟志工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師兄談「慈濟宗門,靜思法脈」、慈濟醫療志業體執行長也是前大林慈院院長「林俊龍」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副主任「王運敬」談慈濟人的戒律。再來是屏東地區三位師兄姊分別上台分享與慈濟的因緣及上人的法如何讓他們改過向善得到重生的心路歷程。

以上幾位慈濟人分享完之後也已四點半了,最後才是大家最期盼的上人開示,整場活動大概五點半時結束。其實我想說的並不是台上者的分享內容,因為台上分享者所說的每一句都是法,唯有用心聽才能讓法入心,所以無法一一記下來,包括記憶還有記錄,雖然有帶筆記本,但記錄下來的其實不多。若要簡單以一句話說明我內心的感受,那就是「法喜充滿」,內心彷彿再次被清淨的法水重新洗滌一番。

雖不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上人本人,不過內心的激動還是無減。就在最後恭送上人離開時,眾人面對中央走道並長跪,投影布幕播放「立願文」的MV,隨著歌詞「傳承法脈心相繫,弘揚宗門志不移,慈濟因緣會珍惜,靜思法髓無量義,吾等弟子當謹記,敬請上人莫憂慮」反覆不斷唱誦下,當上人緩緩的從我面前經過時,從來沒這麼近距離的接近上人過,望著上人堅毅又柔和的側臉線條時,想到上人只是一介出家修行人,卻情牽天下苦難蒼生,憂國憂民,只求天下無災無難無嚎聲。一股不捨之情油然而生,鼻頭一酸,眼眶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濕潤。

上人彷彿是慈悲與智慧的化身,一個人的力量如何影響世人,接引無以數計的人間菩薩從地湧出,當上人的千手千眼,讓行善的腳步走得更遠。內心的感動也是因為有幸有此因緣能與上人同處同一時空裡,百年之後,上人的慧命與精神將永存人世間,而自己呢?也驚覺原來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
昨天一早到社區共修處,為兒童成長班的圓緣留下記錄。這是第二次當人文志工,除了要將活動點滴留下永恆的畫面,也要將活動寫成文稿,寫下社區的大藏經。

不過自己的攝影技術還是讓自己感到非常挫敗,十張照片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模糊的,以致一些有意義的畫面無法清楚留下歷史的足跡,感覺就像毀在自己手裡。主要原因大概了解,除了室內的光線不足外,因為所拍的都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人,拍攝的物體晃動就會造成模糊,除非是靜態動作,才有機會補捉到"正常"一點的畫面。

相機的功能也是拍好照片的條件之一,我常自嘲為現代原始人,其實對科技產品不太有興趣去研究使用,當然對相機功能的運用就非常的"不專業",還好之前有上過幾堂人文真善美的攝影課,對相機的功能與應用才稍有認識。

要成為一位專業的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實在不簡單,能文也要能武:攝影、錄影、寫稿、剪輯....等等都要會。我這個新生兒在攝影方面就讓我栽了跟頭,很清楚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學習空間等著去跨越,只希望能為自己留下些什麼~~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把握當下」這四個字相信對您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們總喜歡以這句話拿來勉勵他人或警惕自己。

不知是不是隨著年紀漸長的緣故,易感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在某些時候"多愁善感"起來。尤其是正在經歷或享受一件美好的事物時,當下總會在心中閃過一絲淡淡的哀愁:"此刻的美好"馬上又將成為過去、成為歷史了。「把握當下」這句話到底要如何去看待它或善用它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因為"每個當下"總是在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時每一日間就這樣輕易流逝,面對時間如此無情的流逝總是教人心慌、無奈。

常說世上最無情的是「時間」,總覺得很有道理,只因它從不為任何一個人稍作停留,心中不禁浮現「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這兩句歌詞。是呀!時光一去總不復返,而它為我們留下的往往僅剩回憶,所以「時間」對待每個人也是最公正、公平的。

又是無情又是公平,這矛盾的「時間」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
不禁想到  證嚴上人常說的一句話:「把握當下,恆持剎那」,看似簡單易懂,只是自己要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它,似乎又感覺抽象,或許"感動容易恆持難""發心容易恆心難"所要傳達就是這道理吧!

 
為何會有以上這些"感觸"
,其實自己也說不上來,不過我確認不是自己太閒。其實也該感念此刻的我至少是平安健康的,才能如此自由自在思考一些生命課題。也只有在平安健康的時候,才會讓人覺得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如果是身受苦不諶言的病痛折磨,當日子僅剩下悲傷與絕望時,只會讓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彷彿"度日如年"。光是想到這樣的生命對照,就不禁要感恩此刻的健康平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想就以過秒關的心態來過日子吧,
每一秒鐘都要顧好自己的心,時時觀照自己每個當下的心念與意識,不讓心有所偏差了。該做的事趕緊做,該改的現在就改,因為有些事錯過了或許就沒有下次了。此刻的平安健康又會陪著我們到何時,沒人知道;只知道:當我們處在順境時,要有「無常觀」;處在逆境時,要有「因緣觀」。

~~我會不會想太多了,與其東想西想,倒不如好好享受此時此刻"活在當下"的美好時光吧~~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總覺得"睡覺"是件非常美妙的事。

一覺醒來,睜開眼睛,頭腦也開始運轉,感覺好像死了一回又重新活了過來。不過想到又要面對一天生活中的瑣碎事,就覺得睡覺的時候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用思考、不用煩惱、沒有意識,幾近不省人事,這段時間完全是空白的,
無我
的境界或許就是如此吧!

不禁想到   證嚴上人所著「生死皆自在」書裡的一段話:「我們每天晚上的睡眠就是
小死,而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一番『大死』;就像人一生的工作做完了,可以休息──長眠了。那時,就和睡覺時的境界一樣,意識脫離後的境界很飄然,沒有什麼痛苦。至於我們要訓練的則是:在呼吸完全停止、往生之後,不要輕易讓外面的境界誘引了!人生既然有『來』的一天,當然也會有『去』的一天。自在的來,也就自在的去了!」

若真是這樣,那麼"死亡"似乎不再那麼可怕。無怪乎一般人常以"長眠"的說詞來代替死亡,其實也很有道理....
死亡就像進入深沈的睡眠,所以又叫「長眠」,因為醒來時就是新的人生了

不過睡覺時若又做夢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做的是綺麗的夢就算了;雖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是我的夢境最常出現的,就是會將好多不同時間、空間所發生的人事物,來個大洗牌,重新發牌.....將不同場景各自獨立的人事物穿插湊合在同一場夢中,重新組合成一齣新劇碼,這樣的夢往往可以夢上一整晚,這從隔天早上醒來,夢境彷彿還歷歷在目就可得知;甚至好幾次出現完全陌生面孔的人與我在夢中有了交集,醒來不禁納悶這些人難道是前世認識的嗎?這就不符合「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通常定律了吧。

老實說,做夢一直是我的心頭大患,因為幾乎每晚都會做夢。而做夢時腦部處於活躍狀態,而眼部也沒閒著,處於快速轉動期。只要夢上一整晚,也意謂著根本就沒"真正"睡著,隔天早上醒來,總覺得怎越睡越累,不然就是夢不醒。印象中自己好像很少有機會可以不受夢境干擾、腦部完全停擺運作,如此安安穩穩地睡上一覺,自我"放空"一夜。一場沒有夢的好覺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對我而言卻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讓我聯想到原住民,怎麼說?不難理解為何原住民那麼喜歡喝酒了,酒精可以麻痺他們的知覺,唯有在醉茫茫的時候可以忘卻一切現實生活的煩憂與苦悶。若不站在健康立場去看他們,其實他們的處境頗令人同情,處在社會邊緣化讓他們無法受到重視只能在山上過著群體買醉自我放逐的生活,任由從酒精中得到短暫的快樂,卻也加速摧毀他們的健康。

"醉"去跟"睡"去同樣能讓大腦得到暫時的解放,面對紛紛擾擾的人世間,這的確是很多人選擇自我逃避的方式。遇到生活上的困境或不如意,喝酒買醉暫時不用去煩惱,不然就是選擇燒炭或服安眠藥,就這樣昏睡死去永遠不用再面對煩惱,煩惱看似跟著消失,卻也留給在世的人更多無止境的難題與煩惱。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各自難唸的經,這還是得靠自己或透過他人的扶持來轉化逆境,喝酒雖不是自殺,卻也是扼殺健康的"慢性自殺",一樣都是在尋死。放眼整個大千世界,總有無窮盡的社會問題不斷增生,這還是得從個人自我管理開始,才是根本之道了。
 


慶幸的是,自己是幸福的,至少不用為了生活而煩惱。其實我要的不多,只求給我一場沒有夢的睡眠吧~~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想想在這場金融風暴發生前的自己,也曾"迷失"在股票、基金、外匯的數字遊戲中,內心總是隨著數字高低變化而跟著動盪起伏,一顆心完全被外境變化所擺佈、控制。

直到金融海嘯毫無預警襲捲全球,排山倒海而來,望著每況愈下的數字更是心如刀割,萬般後悔。後來讀到這三位我個人非常推崇的慈濟人所對談的心靈講座後,才真正讓我如夢初醒,「有」就有煩惱,「沒有」就沒有煩惱。心累了,我想就暫時讓心自由一下吧...

與有緣人分享這場發人省思的"心靈"講座,相信會讓你們收穫滿滿的~~
----------------------------------------------------------------------------------------------------
以下內容轉貼自《慈濟月刊》504期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act=detail&id=833

危機的省思 追求「財」富,不如創造「心」富

◎整理‧賴怡伶 攝影‧蕭耀華、羅煥儒、王守白、許盛彥 相片提供‧南非德本連絡處

主辦單位/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中文期刊部
座談時間/二○○八年十一月十日
對談來賓/黃華德、陳秀娟、謝景貴
主持人/葉育鎏(大愛電視台廣播部副理)


擴大內需、紓困、降息、減稅、發放消費券……
金融危機如骨牌效應波及全球,各國政府急於因應;
景氣蕭條、失業率上升,市井小民惶惶難安。

金融危機讓許多人荷包縮水,但是否等同於變「窮」了?
本刊邀集企業家與具有財經專業背景的慈濟志工,
透過親身體驗,重新定義「價值觀」與「幸福觀」;
為無力感設定停損點,找出「心」方向。


座談來賓小檔案
黃華德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召集人
●德式馬TEXMA企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我經營紡織成衣公司三十七年,在全球五國擁有七座工廠與一萬餘名員工。以往,每天除了勤奮工作,幾乎天天打球、應酬,藉由享樂來慰勞自己。

一九九一年參與慈濟,看到志工用生命走入苦難人的生命,頓時覺得過往只求個人享樂的人生很渺小。我開始將吃喝玩樂的時間,轉移到志工活動中;不同於商場上的利益競爭,在付出中,我感受到平靜和喜悅。

十七年來參與無數次慈濟國際賑災,握著受災鄉親的手、眼睛對望,我的心不斷被感動,也從中找到人生價值。我決定將行善當成企業經營的核心價值——企業的舞台有多大,行善的腳步就有多遠。

現在我的企業目標是,製造的商品盡可能符合環保、不浪費地球資源;所賺的錢財,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環保再生織物是我們團隊的工作項目之一。我的專長是紡織,很難想像以前隨手丟棄的寶特瓶,竟然可變成暖在苦難人身上的圍巾、毛毯。再製過程需要有共同理念的團隊才能完成,期待更多企業一起響應。


陳秀娟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執行秘書
●世新大學副教授
●曾任高盛投資銀行香港分行執行董事、瑞士銀行副總裁

三十五歲擔任瑞士銀行副總裁,四十歲擔任高盛投資銀行執行董事,我在全球大都會間飛行,出入五星級飯店、走遍高檔餐廳,不知人間疾苦。

九二一大地震那年,我在香港工作,從大愛電視看到慈濟投入長期賑災的決心——「五十一所學校在世紀末倒塌、在世紀初重建」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也思考生活的意義。

高盛投資銀行是全世界公認員工最優秀、收入最優渥的銀行,我有機會進入服務,不是個人能力有多好,而是教育的養成——在四十年前物資缺乏的年代,受惠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制度、甚至學習英語,使我在國際上得以具備競爭力。對於過去受之於社會資源,我非常感念,反觀我能回饋社會什麼?邏輯能力很強的我,要繼續把天賦用來分析股票,還是要協助別人解脫困擾?

五年前我下定決心辭職回台灣,希望多一些時間留給孩子、投入慈濟學習謙卑。現在我參與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積極向企業宣導環保教育,也參與教育工作;鼓勵大學生培養國際觀,好好經營自己,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費;也帶領國中生的作文班,將人文精神納入教材中,增加學子優質的人文品德涵養,讓他們能正確引領社會的未來。


謝景貴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主任
●曾任花旗銀行副理、加拿大皇家銀行經理、美林證券公司財務顧問

小時候,我的志願是「做好人」,我崇敬史懷哲博士和德蕾莎修女那分為眾奉獻的精神,我想:他們是人,我也是人,他們做得到,我也做得到。
三十出頭,我的年薪已經有數百萬。然而在燈紅酒綠、光鮮耀眼的背後,每當夜深人靜獨處時,我常會問自己:這真的是你要的嗎?

三十六歲那年,告別我在陽明山的小套房和數百萬年薪,踏入了慈濟志業。十幾年來,走過許多貧窮苦難的角落,讓我知道自己多麼有福,感恩擁有的一切。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乾旱、地震、颱風強度和頻率益增,地球已無法承載人為的破壞而在崩毀中。如果不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力行減碳、為地球降溫,人類面臨的問題將是無解的。

幾個月前我到緬甸賑災,從當地人民的舉止看到人類的出路——精神富足、刻苦耐勞、謙遜有禮。期待更多人正視全球暖化的課題,就從自身開始「克己復禮」。


主持人:目前社會風氣傾向逐利,「財富」究竟如何定義?適宜的理財觀又是什麼?

陳秀娟:「財」這個字由「貝」和「才」組成,我認為可以依照人生不同階段調整重點。例如三十到四十歲是一般人建立事業的時期,「財」的意義可能比較偏向「貝」——古代用貝殼作交易工具,也就是現代的錢;四十歲之後事業較穩固了,就應偏重在「才」——將財富運用在實現生命價值。

正如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智慧開啟了,應該將財富用來實現公益與慈悲。將錢財放在身邊,只是對一個人有意義;如果能對一萬人做出貢獻,生命將會感到最大富有。

黃華德:做為一位企業經營者,過去我也和大部分同業一樣,汲汲營營在數字的累積,也就是世俗的財富觀,計較金錢、土地、不動產、利潤的多寡。

投入慈濟後,上人告訴我們,財富只是工具——用得對,對員工、家庭、社會甚至全世界都有幫助;用不對,可能身敗名裂甚至造作惡業。

參加賑災時,看到許多志工付出無所求;而受助的對象,即使居住在「月點燈、風掃地」的簡陋房舍中,依舊笑容燦爛,讓我很慚愧;自問如果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下,能不能有那樣單純的笑容?

這讓我體悟到,雖然擁有財富,但煩惱也多;真正能讓人幸福的,是「心靈的財富」。

謝景貴:我是民國五十年以後出生的,相較於過去貧困年代,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沒有吃過苦。

我在富足的家庭中成長、接受良好教育,知道要做個好人。出社會後,理所當然追求財富,我告訴自己金錢是「必要之惡」,因為有錢可以做很多好事。但其實都沒有做,慚愧心一直累積,直到有一天打開電視不經意聽到上人開示,深深觸動內心而放聲大哭,漸漸走進慈濟。

現在問我金錢好不好?當然好!因為購買賑災物資需要錢。問題在於,人們將對財富的關注和追求放得太大,為「逐利」找尋藉口,超出合理性,那就需要平衡了。

現在很多人關心如何「理財」,但正如黃師兄剛剛提到,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在「月點燈、風掃地」的環境中,我們到底要擁有多少「財富」才夠?值得大家深思。


主持人:「適度理財」跟「貪」的界線,該如何拿捏?

謝景貴:吃飽穿暖,是一個人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滿足之後,就有進一步追求幸福生活、欣賞美好事物的想望。

以杯子來說,阿美族人稱之為「裝水的東西」,只要能拿來喝水,就能滿足基本需要。但是看看現在,只是一個杯子就有千百種,滿足不同人士的品味,甚至被當成藝術品收藏。

一個幾萬元的購物袋和一般的環保袋,功能相同,價格卻天差地別;二十元和兩百元的肥皂,化學成分其實差不多。但當前社會追求經濟成長,以消費和生產為指標,用廣告刺激民眾欲望、不斷消費;其實已經大大超出了生存基本的需要,往「貪」的方向發展。

經濟成長,是以有限的地球資源來應付無限的貪欲;當地球資源消耗殆盡,將危及人類生存,這無疑是在慢性自殺。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最為人所知的著作是《國富論》,但很少人知道他更早出版了《道德情操論》,直到往生前還在修訂這本書,可見他重視的程度。他在求國富之前先講道德倫理,值得現代社會省思。

如果以「心靈成長」為指標,當前社會許多看似先進的地方,其實還有許多成長空間。

黃華德:適度的理財,就是將手上的游資,以定期存款或比較穩健的基金,增加它的附加價值;相對的,以槓桿操作財務求暴利,就是投機,不是理財。

因實際「需要」而貸款,是合理的;但是為了滿足「需求」而借錢,就是貪。所謂的「需要」,其實也不是絕對的,像以前我的需要很大,有一缺九,現在想起來那就是貪。

「需要」和「知足」成對比,愈知足,需要愈少。要是還能體會行善救人的快樂,不求自我滿足而是為人群付出,那更好。

陳秀娟有人粗茶淡飯也很愉快,有人追求名牌才會得到快樂;差異就在「幸福感」。衣食華美帶來的快樂很短暫,於是有人不斷追求更高境界的享受,終將變成無止盡的貪求。

若能進入心靈層次,在付出中體驗真善美,生起感動、感受慈悲,幸福和自在感維持得更久。在慈濟,透過慈善服務啟發「不忍」之心,就容易感到知足。

內在是否有貪念,只有自己能察覺。布施,能有效抑制貪。以前我比較不懂得布施,只是和人分享我「多」的東西;慢慢地懂得和人分享我也「需要」的東西。

從粗糙的外在物質到細緻的心靈感受,可以多多透過內自省來了解自己。


主持人:民眾購買金融商品,原是買一個對未來更好的期待,現在卻損失慘重。該如何看待投資行為?

陳秀娟:不同背景有不同的理財需求,理財應該是公民知識的一部分,但要重視「風險」。國際金融瞬息萬變,貪求高報酬,就容易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

若以「財富創造能力」區分,金字塔最上層應該是企業家。由於國際局勢和匯率波動,將影響產品進出口價格,他們必須對外幣的漲跌做出預估,才能精算出利潤,維持企業營運及員工生計。所以這一層的人非常需要金融系統協助做出理財規畫。

金字塔的中間,是有能力賺錢的壯年人。這個族群不像企業主存在財務營運風險,也有固定收入可以維持生活,理財不是必須,投資要以不影響生活為原則。

最下層為退休的老人家。他們需要足夠金錢養老,但由於通貨膨脹大於銀行儲蓄利率,錢愈來愈薄,有些老人家對未來生活產生焦慮,想要增加收入,才會誤信高配息但也高風險的連動債商品。

就像抽菸的人常被提醒有礙健康,投資人也應被提醒「高報酬、高風險」。如果太情緒化,市場大好時只注意到高報酬、大跌時無法承受風險,就是不適合理財的族群。

所以,要進行投資理財行為之前,最重要的不是關心報酬率多少,而是先提醒自己:最大風險是什麼?最壞狀況會如何?發生了我睡得著嗎?如果這些狀況都能接受,才適宜去做投資規畫。


主持人:在人生經歷中,曾經面對最大的「虧損」是什麼?在這波金融失序中,能否找到正面意義?

黃華德:我生命中最嚴重的虧損,不是錢,是人。去年我最摯愛的女兒因病往生,她真的很優秀,現在想起來都還會心痛。那時痛到很想把企業結束,但又想,若因此造成上萬名員工失業,好像對不起女兒。

最近常聽上人講無常觀、因緣觀,我領悟到,生命長短是不能勉強的,再親愛的人到站了就會下車,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積極做好本分事。

若要講金錢的虧損,二十年前,我公司的總經理帶著一級主管集體離開,訂單流失、銀行抽銀根……不只損失很大,還多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那時受創很嚴重、很不快樂。

還好幾年後就參加慈濟,上人說要多感恩,不要怨恨別人。我很聽上人的話,試著善解、包容;雖然很難,但也把心結化開,現在也會邀請他來參加慈濟事。也因為當時的挫折,讓我重整公司,事業更穩定,也更珍惜目前擁有的。

面對波折,熬過去就加強了人生的毅力,可以接受更大的挑戰。有時挫折損失並不見得是真正的損失,說不定還是另一種收穫。

這次金融危機對全世界衝擊很大,國家可能負債、企業可能破產、個人可能失業;各國政府全力支撐,就怕演變成系統性的危機。

企業不知道客戶是否受波及而有資金問題,客戶也不確定企業能否及時供應產品;市場體系、金融體系在微薄的信心基礎下苦撐著。要搶救這波波瀾,最重要是重建信心。

這波衝擊是危機,也可以是契機和轉機。體質差的企業會被淘汰,體質好的就有機會重整,把不當的財務操作回歸踏實面。

上人早就叮嚀要「克己復禮」,相信很多慈濟人此刻會更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好處;即使在這波衝擊中受傷,平常少投機,恢復得也比較快。

要把握這個機會,多多宣導回歸清淨、守分守己,把向「錢」看的浮華生活恢復自然,就能從危機中得到很好的覺悟。


主持人:專家表示,要活絡市場、搶救經濟,必須消費。在這樣的概念下,如何落實「克己復禮」?

陳秀娟:目前經濟環境最大的危機,是大家對未來沒有信心,所以消費停滯,將導致商家無法生存而倒閉。

在以往,消費不僅滿足理智上的需求,也用來滿足情緒上的奢求,所以有需要消費,沒有需要也消費。現在可以修正觀念,例如針對比較弱勢的族群消費,或者選擇綠能、永續的產品來消費。

我有個朋友,跟路邊的老人家買東西或者搭計程車時都不找零;他說,十元能做的事情很少,卻可能讓對方快樂。這樣的消費心態同時可助益對方,是比較有意義的。

最近我看了《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這本書,有些觀念很好:一般人消費時,多半是想自己需要什麼?卻少有人想過大地需要什麼、河流需要什麼?當我們使用清潔劑時,多半考慮包裝精美、味道宜人,卻沒有想到對河川裏的生物、水質是否會造成傷害。

我們可以支持環保、綠能、永續的產品消費,消費過的產品能被大地吸收甚至重新開啟循環生命,而不是消費後增加地球和子孫的負擔。

謝景貴:消費不是振興經濟的萬靈丹,如果想藉由刺激消費快速解決經濟問題,是飲鴆止渴。

「消費」是一個中性詞,如果覺得消費和儉樸好像有衝突,是因為太多人把它等同於「浪費」。不是行為本身出現問題,是行為背後的心念;點一堆菜吃不完變成廚餘,跟買米送給窮人,意義完全不同。少消費不是不消費,而是減少奢侈的浪費、減少沒有必要的經濟活動,避免增加二氧化碳。要轉成「利他」的消費,而不是為了個人享受而消費。

慈濟人常說「見苦知福」,多去看看世界上貧窮苦難人的生活條件,我們的消費標準就會回到合理的範圍。

黃華德:刺激消費、復甦經濟,有理論和實際上的必要。在適當的時機應用合理的經濟手段,是可以的;但現在社會風氣以追求名牌為價值觀,甚至借錢消費,透支信用成為卡奴,這就是不適當的。

「克己復禮」是一種美德,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性,也可以改變命運。我想兩者不相衝突。


主持人:佛陀教育弟子理財之道有四:一份奉養父母;一份生活家用;一份積蓄;再一份用作謀求社會福利的志業。這樣的觀念在現代社會是否可行?

黃華德:以我本身而言,子女已完成教育,父母的生活也很安定,我是「二分法」——一份事業,一份志業。我要求自己事業那一份不能大於捐贈給慈善公益的。

企業界得到很大的社會資源,經營工業或產業也不免造成污染,所以回饋是使命,是應該要做的事情。

無論四分法、二分法都很好,衡量自己的狀況、盡己所能即可;最重要的是存著感恩回饋的心去付出。

陳秀娟:佛陀教育弟子的理財觀念,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還很符合現代需要。其中積蓄的部分,隨著時代不同,有人拿來投資,但忽略風險而蒙受難以承擔的損失,就不好了。

無論如何理財,總之必須提醒自己不要有貪念,不要變成投機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可以量力布施——貢獻錢財、時間、能力都很好。利他的好事隨時都能身體力行,不必等到退休或者完成某些事情以後才來做。

謝景貴這四分法包括溫飽、行善、行孝、連未雨綢繆的儲蓄都有了,是很清楚的指標。

現代理財觀和過去很不一樣,老一輩的人賺一百存五十,踏踏實實存錢用錢;現在是賺一百拿五十買股票,甚至借錢去進行金融操作,希望賺更多。台灣去年的儲蓄率雖然創下新高,但每個家庭的負債比卻是亞洲第一。

不久前,聽到企業家魏應充師兄分享父親給予他的訓勉是「童叟無欺」,我感觸很深。以這次出問題的「連動債」為例,就是高度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有些賣的人不知道裏面是什麼、買的人也不清楚,只因為告訴你「保本」且高收益,就信以為真去投資。

還是要回歸亞當史密斯所講的道德、良心。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企業行號,在買賣過程中必須有「信」;整個社會也要回復「禮」,人與人之間有節有度有禮、充滿感恩,人與大自然相互尊重,克制欲望。而這也是慈濟數十年來不斷提倡的觀念。


主持人:愈是在秩序崩壞時,愈需要回歸倫理和道德勇氣,找回人與人之間失衡的關係。慈濟身為民間草根性的志願民間組織,在此時刻,可以有什麼作為?

黃華德溫室效應、金融危機,其實都與人心相關。四十多年來,上人不斷引導我們淨化己心、去除貪念,因此面對這波經濟衝擊,慈濟人較容易自我調適。

未來世間災難只會多不會少,慈濟的責任愈來愈重,所需要的資源也愈來愈多。我認為除了募款還要加緊募心,在各行各業接引更多人;人心淨化,匯集更大的清流,成為世界的主流,就能減輕災難。

陳秀娟:慈濟長年在社會扮演安定人心的角色,同時也提供實質的服務。經濟蕭條,會有更多人從貧困邊緣落到貧困之下;若失業率再提高,無多餘積蓄的家庭,再失去家中經濟支撐,很容易陷入絕境。此時慈善的援助就很重要。

這次的金融危機,最早起於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第一張骨牌倒了之後,以房貸債權包裝的相關金融產品跟著出問題,影響銀行、國家、全球股市……這是過去未曾有的,從中也看到眾生息息相關——難以想像因為美國無法控管次級房貸,會造成遙遠台灣一位老先生的退休金泡湯。

我們扮演著諸多因緣中小小的一分子,也是關鍵的一分子。上人提出「清平」觀,希望人人回歸清淨、簡單的心,生活清淡平實,專注在有益人群的利他志業上,就能減少焦慮感。

謝景貴:跟去年同期相比,慈濟慈善志業中需要經濟補助的國內個案,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

如果在這次危機中損失了金錢,受傷了當然會痛,但不要看失去的,要看還擁有的,也不要相互埋怨。凡事都有因果,今日所做,明日一定會回來,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既然以前所為、今日發生,那麼就接受,不要再造新的因。

上人呼籲回歸「竹筒歲月」,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付出。有些慈濟照顧戶收到了補助,會捐出一百或兩百元;他們或許只是一時需要扶持,但在付出的當下,他們會覺得有希望;因為能捨,也得到了歡喜和輕安。

把心沈澱下來,不要只用「經濟」角度來看世界,建立正確生命態度,持續低碳、克勤、克儉的生活,危機才能變成轉機。


主持人:上人說「財」富不如「心」富,觀念與行動如何改變?

陳秀娟:我最後一個工作是服務於高盛投資銀行香港分行,同事的素質和所得都是同行的佼佼者。我常在想,為何我可以得到這份工作?感念於從小到大獲得的教育以及社會資源,讓我擁有比較好的競爭力。我也常常告訴孩子,僅僅因為頭腦還可以,學過能記得、學過就會,就要無比感恩。

因為感恩,所以無比富足;也因為如此,要不停學習、不停經營自己;因為唯有更好的自己,才能回饋社會更多。

謝景貴:小富由儉,大富由天。由天是客觀、是不可知的,是自己無法掌握的。現代人窮盡心力追求不可知的財富,在跌跌撞撞之後,甚至還喪失唯一可把握住的那一點尊嚴。

「心富」則是完全操之在己,無須由銀行存款多寡、擁有車輛名貴與否、或者旁人的眼光來決定;你就可以主觀決定我是個充滿愛、富有的人;不是只有自己快樂,還可以讓別人也快樂,這樣的人生何樂而不為?

黃華德: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也受到相當衝擊,也會有擔憂煩惱,這就是「心貧」。太太安慰我,反正沒有那些錢照樣可以生活;但我還是覺得很可惜沒有捐給慈濟;不過,退一步想也還好,幸好之前有捐,不然全部都沒有了。

一切都是觀念而已。想想,財富要放在哪個銀行才安全?有煩惱就是「心貧」付出的、捐出去的,跟社會大眾結緣,很落實也很踏實。

財富再多也不一定抓得住,富足與否在於心。心中有愛、有感恩,就是富!


【幸福小語】

現代人將對財富的關注和追求放得太大,為逐利找尋藉口,超出合理性,這是需要平衡的。

物質帶來的快樂很短暫,在付出中體驗真善美,幸福和自在感維持得更久。

國際金融瞬息萬變,貪求高報酬,就容易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

這波衝擊是危機,也可以是契機和轉機。多宣導「克己復禮」,回歸清淨、守分守己,就能從災難中得到覺悟。

少消費不是不消費,而是減少奢侈的浪費、減少沒有必要的經濟活動,從事利他的消費。

支持環保、綠能、永續的產品,不增加地球和子孫的負擔。

佛陀教育弟子理財四分:家用、行孝、行善、儲蓄。

無論財富如何分配,最重要是不要有貪念,不要不自知而變成投機。

不要只用經濟角度來看世界,要看擁有而不看失去,也不要相互埋怨。

持續低碳、克勤、克儉的生活,不要因為客觀環境改變,又忘記苦果。

 【危機的發生
美國次級房屋信用貸款
房貸公司針對信用程度較差或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所提供的房屋貸款

衍生性金融商品
美國投資銀行購入債權,例如次級房貸,為分攤還款風險並取得流動資金,將債權包裝為金融商品,轉賣給銀行或保險公司,行銷全世界

全球金融危機
去年美國聯準會調升利率,加上油價上漲、景氣不佳、失業率等問題,次級房貸戶繳不出房貸,衍生性金融商品出現風險;多家大型房貸公司、投資銀行陸續宣告破產或被收購或轉型,波動全球金融市場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星期六,大妹小妹難得一起回屏東。剛好搭小妹同事的順風車回南部。

不過他們此行回家可是有目的的。呵~~因為這天下午大妹男友家人要來家裡提親嚕!經某高人指示,他們兩個最好在民國九十九年以內完婚,在寧可信其有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乖乖奉行吧。畢竟他們也交往長達八年了,況且他們現在都在北部工作,所以結婚對他們來說其實沒什麼太大影響或改變。主要是大妹男友的母親去年因病過逝也滿一年了,再加上大妹累積的特休還有很多天,今年七月中旬前一定要消化掉,所以決定在這段期間利用特休先拍婚紗。

一直以來,總覺得我們台灣人的婚禮習俗好麻煩,一堆繁文縟節要遵循。提親這天下午,四姨與大舅也來給我們"助陣",畢竟我家還沒有辦婚事的經驗。雖然雙方談定省去嫁妝與聘金的往來;不過兩雙兒女都已嫁娶完成、經驗豐富的四姨向男方提及,男方一定要給女方一筆"乳母錢"(台語),金額多寡則由男方自行決定。說真的,總覺得婚姻又不是買賣,談到錢好像現實了點,為何一定要這麼麻煩呢?

在男方離去後,四姨與大舅則繼續與我們"座談"。聽"大人"們說起一些婚禮習俗,才知道原來我們還要買鞋子給男方那邊的男性親人們,舉凡新郎的父親及兄弟,好怪的禮俗,不知這又代表什麼特殊涵意?不過大妹也提出她與男友的共識,就是崇尚素食主義的他們,希望整場喜宴都以素食為主。男方家人已尊重他們的決定;反倒是媽還有大舅四姨,都認為行不通,他們說每個人飲食習慣不同,有些人無肉不歡,如果全辦素食怕引起反彈。光是這點,就讓我們意見相左,無法達成初步共識。唉呀看來結婚的麻煩事可真是一籮筐啊….

星期日這天,我們則驅車前往台南一家經大妹高中同學大力推薦的「飛魚婚紗」。因為事前我們就有先到這家婚紗公司的blog瀏覽他們的拍攝作品,覺得他們不管在文案還是在拍攝風格上,都迥異於一般婚紗公司所呈現的。「飛魚」所呈現的畫面很生活、自然,一種獨特的清新感,較貼近主角真實的自己;而一般婚紗公司呈現的畫面,感覺好像都是任人擺佈指使、永遠都是那幾個千篇一律的pose,少了點新鮮味。也是因為大妹男友是台南人,所以在台南拍婚紗對我們而言還ok,不至於太麻煩。在經過婚紗公司的解說及雙向溝通並參觀他們的禮服後,我們決定就在這邊拍婚紗,並初步約定六月中旬拍婚紗。


有興趣者可以去「飛魚婚紗」的無名網站去逛逛他們的婚紗作品~~
http://www.wretch.cc/blog/huei701011&category_id=6151503

離開婚紗公司也下午四點了!既然人都來到台南了,豈能錯過台南有名的小吃,還好我心心念念的"同記安平豆花"距離不會太遠,當然要去吃上一碗嚕,再到附近的「東興洋行」走走逛逛。一整個大範圍的安平老街,遊客如織,人山人海、磨肩擦腫,好不熱鬧。只是我們下一站還要到住永康的表姊家坐坐呢,只能放棄再去延平老街買蜜餞了。到了表姊家也六點多了,吃了些東西後,表姊與表姊夫再帶我們去他們即將完工的新家社區參觀,這時也七點半了,與他們say goodbye後,大妹男友因為要順道回台北,所以到了台南高鐵站後,再由我接手開車回屏東,回到家也九點多了。好在大妹小妹星期一都有請假,不至於太趕,我們就這樣在台南""上了一天。


我們三姊妹心目中最嚮往的理想婚宴,是在碧草如茵的草坪上來場素食的歐式自助,當然太陽不能太大,然後隨個人喜好選擇自己喜歡吃的,在不受限制的空間裡自由自在隨意走動,大夥恣意地或吃或聊,呵~~那輕鬆自然的畫面好不愜意。不過對於這場未來的婚事,唯一較讓我感興趣的,就是大妹請我擔任婚禮的"音樂總監",我們打算在婚宴上播放從我珍藏音樂中所精心挑選適合婚禮播放的音樂,讓美麗動人的音符流瀉整個婚宴會場,讓所有賓客們沈浸在溫馨歡愉的氛圍裡感染那幸福的滋味,呵~~讓大家幸福指數都能百分百。

呼~雖然不是我要結婚,不過,光是想到籌備婚禮那些哩哩叩叩的繁瑣流程就讓喜歡簡單的我一個頭兩個大。等大妹婚期一確定,我看真有得忙嚕!
----------------------------------------------------------------------------------------------------
最近電腦不知哪裡又出問題了,常常毫無預警自動關機。還好昨晚電腦還算配合,趕緊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終於將慈濟月刊504期校對完成了,也讓我大鬆一口氣。再接再厲繼續迎接新的校正任務囉。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星期五收到一位朋友寄來的一個小夜燈。這有什麼特別的嗎?有,因為這夜燈帶給我無比的溫暖與驚喜.....

話說上星期一位之前我住板橋時因"慈濟"而結緣的朋友,突然在msn上問起我家的地址,說是要寄東西給我。那時我生日剛過沒多久,心想該不會是要寄生日禮物給我吧。這位朋友是個很虔誠的佛弟子,對佛法的理解也很透徹,還曾經以佛經音樂CD與我結緣,所以我以為這次會不會也要送我類似的禮物。不過當下卻是開心的,因為離開台北後,就再也沒什麼機會能再見到她,隔那麼久她竟然還會想到我,一股暖流頓時盈滿胸懷。

就在上星期五,終於收到了她所寄來的"禮物"。當我打開那牛皮紙信封封口後,咦....裡面怎只有一支小夜燈,探頭往裡一看卻沒看到任何卡片或其他字條。不過夜燈上兩支插腳倒是歪掉了,可能是寄送過程中不小心被折到吧。呵~我發現燈泡上寫著我的名字耶,馬上意會過來....她還真有心,寫上我名字的夜燈,不就是屬於我的光明燈嗎。只是不可能就只有寄這只夜燈而已吧!東翻西找後,終於在包裝盒裡看到塞著一張折成與夜燈同樣大小的紙,拿出來一看,是釘書針釘在一起的兩張小紙,上面用電腦打字.....

~平安光明燈~ 

讓您的名字在夜裡發光
平安光明~點亮守護到永恆
-------------------------------------------------------------------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
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菩提心燈~燈燈相續

XX(朋友名字)─己丑年佛誕節敬獻
-----------------------------------------------------------------
承諾沒聲音,卻能感覺到,會陪你我直到老
記住這一刻,彼此在這裡,呼吸相同的默契
一樣的心跳,我們的記憶,不用言語就知道
生命很奇妙,你(妳)我能相遇~~
明天比今天,後天比明天,我會更加倍珍惜

XX─己丑年5月
------------------------------------------------------------------
呵~反覆咀嚼這幾句足讓人觸動心弦的溫暖心語,就感心ㄟ......

當我把夜燈上歪掉的插腳稍加扳正後,馬上往客廳牆上的插座一插。ㄟ...奇怪了,怎不會亮呢?心想會不會是插腳歪掉所以故障了,不管再怎麼努力調整,插上去就是不亮。後來我就拿到奶奶房間試插,咦...馬上就亮耶,而且非常"光明"。又拿到廚房試,結果也不太會亮,不過只要手壓住尾端塑膠殼部份又會亮,手離開又不會亮,手一靠近又會亮,好像在變魔術。越想越不對勁,怎試三個地方完全不一樣的反應呢?這裡面又暗藏什麼樣的玄機呢?後來我將那包裝外盒拿來仔細一瞧上面所寫的內容,答案即刻揭曉。

原來上面有寫「半圓感光小夜燈」,還有圖示及文字說明....一個是太陽圖示──當光線充足時自動關閉;一個是月亮圖示──當光線不足時自動亮燈。原來如此啊,這時的我才後知後覺,都怪自己不夠用心,沒先看清楚包裝上的說明。難怪在奶奶的房間一插就亮,因為那間是暗的;而客廳光線充足難怪完全不會亮;而廚房處於不明不暗,原來塑膠外殼部份是感應光線亮度的裝置所在。

不過在我心中,卻有一件更讓我大感意外的巧合之驚喜。因為就在收到夜燈的前幾天,一位在大愛劇場討論區所認識的一位住美國加州的慈濟師姊,在寄給我的mail中提到她家的浴室上方有開一個天窗,白天很亮,不用開燈,甚至晚上可以觀賞星光,她先生只在浴室插座上插上一個小小的節能夜燈,會自動感應光度而啟動。而在我收到夜燈的前一天,我在回覆師姊mail 裡則問及她所描述的節能夜燈不知台灣有沒有這種產品,因為我對電器用品最新功能不太有研究,可能太少逛家電用品區,並不知有這種神奇的夜燈。誰知,就是那麼巧,隔天就讓我收到這個感應式夜燈,馬上一掃我心中的疑惑。這也不禁讓我直呼巧合,這跟師姊提到的節能夜燈,應該是一樣的省電原理裝置吧。只是這時間點也未免太接近了吧,應該說,這夜燈收得實在太巧妙了。我就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迫不及待寫信給師姊分享這意外的巧合之禮....

呵~當然也沒忘了寫封信感恩朋友送我這個專屬於我的"光明燈",不僅為我帶來了光明,也溫暖了我的心房。這個小夜燈,不...是光明燈,意義非凡...朋友透過光明燈寄予我無限的祝福,真的讓我超級感動,也對她無限感恩。她那真摯、熱誠的心真的讓人窩心,也祝福朋友的心念也要常保清淨、光明~~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昨天的母親節,慈濟為慶祝「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於全球各地同步舉辦浴佛大典。

昨天早上七點,我以社區志工身份身穿灰色上衣與白褲,與我們社區幾個志工一起到會場擔任標兵人員。也就是在浴佛會場的四周外圍,由身穿灰天白雲的社區志工形成一道人牆,以控制參加浴佛典禮會眾的秩序,並莊嚴整個道場。前天下午去彩排時,負責掌控整個會場的師姊真不愧是   上人的好弟子,她口說好話地稱許我們這些社區志工的功能就好比是"護法"菩薩,而不是說"人牆"。光是這一點,聽了就讓人覺得窩心,讓這看似不起眼的任務無形中也神聖起來。

今年與往年有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往年都是在屏東分會或社區共修處的室內舉行;而今年則全屏東縣市統一移師到屏東市的千禧公園舉辦,所以這次是在戶外。正式活動是早上八點才開始,不過有承擔會場相關工作的師兄姊及社區志工分別在六點半、七點就要到場stand by。這天天氣不僅晴朗還豔陽高照,大家就這樣曝曬在太陽底下,直到經過一連串的活動流程後,終於來到了出班時刻,雖然此時才九點半,卻也要等到所有會眾一排一排按照程序魚貫出場。

結果站我旁邊那位年紀與我相彷、來自他鄉的志工就跟我說,她肚子好餓喔!她不說還好,經她這樣一說,我突然感覺身體好像怪怪的,我就跟她說,我好像有點想吐,此話一出,不適感愈加明顯,我感覺快昏倒了,因為有一股麻麻涼涼的感覺直衝腦門,我趕緊蹲下去,想要休息一下。她就叫我別再繼續待在這邊了,甘脆先到樹蔭底下休息。我毫不思索就照她的話想自行走到有樹的地方,結果走了幾步後,我發現眼前景象越來越模糊不清了,只聽到人聲鼎沸的吵雜聲在我耳邊嗡嗡作響,我知道自己快暈厥了。「我的媽呀!您在哪啊?」此刻如果有媽在我身邊不知該有多好,然而會場茫茫人海中我要去哪找媽啊?媽一定不知道我"落難"了....

我只能憑著意志力拖著踉蹌的步伐搖搖晃晃地好不容易來到樹下,也不管有沒有椅子了,我馬上席地而坐,背靠著樹幹並抱頭屈膝閉目休息。就這樣過了幾分鐘後,終於有涼風徐來,抬頭一看,隱約見到旁邊原來有椅子,我馬上三步作兩步移到椅子上坐下來,並繼續閉目養神,因為那感覺還沒完全消除。這時我聽到坐我旁邊的一位會眾,就關心地問我是不是熱到了,我只能點點頭,因為我眼睛還睜不開,她就好心地在我脖子上按摩,我就這樣坐享這不求自來的"福利",並感受到這位婦人的媽媽心,同時也是一顆溫暖的愛心與慈悲心。雖然我有跟她說聲"謝謝",可惜在我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她的臉時,她就離去了。

不過有件事此刻卻在心中罣礙著,那就是一起開車來的幾位志工師姊一定在約定的地方等不到我,他們會不會也四處找我呢。隨後那位站我旁邊的志工師姊,也往我這方向走來了,她也關心我有沒有好一點,與她走一起的兩位媽媽級會眾,也好心地從包包掏出薄荷給我擦,這時終於真的有好一點了。就跟他們說我有好一點了,謝謝他們的關心,他們才安心地與我道別。還好我認識的師姑此時也出現在我附近,於是就向她提剛中暑的事,她就攙扶著我陪我走到與師姊們約定的那顆樹那邊。還好,終於看到某位師姊了,他們也以為我在放包包的地方找他們,於是就在這範圍內四處遍尋不著我的身影。我只能向他們提及剛中暑的過程,終於全員到齊,總算得以踏上歸途。這場浴佛大典的中暑記就這樣平安落幕了。

而回到家稍作休息並吃完午餐後,體力也漸漸回復,雖然還有點累。不過還是開車載丫嬤到我們鄉的慈濟共修處參加小型的浴佛,雖然人不多,可是在室內就不怕太陽的荼毐了。跟早上的大型場面比起來,人多嘴雜,或許是站在大太陽底下,我想很多人都受不了吧,感覺整個空間是吵雜的,反而感受不到浴佛典禮該有的莊嚴肅穆。而在下午的共修處裡,雖然參加的人不多,卻很溫馨莊嚴,因為大家都安靜地隨著主持的師姊引領大家進行一整個浴佛流程,且在「禮佛足、接花香、祝福吉祥」的短暫浴佛過程中,終於讓我感受到那當下清淨的一念心,希望能時時洗滌內心塵垢,讓自心常保清淨。
~~~~~~~~~~~~~~~~~~~~~~~~~~~~~~~~~~~~~~~~~~~~~~~~~~~~~~~~~~~~~~~
以下轉貼自慈濟的相關訊息~~

慶祝「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  
慈濟本周日於全台九十四個地點同步舉辦浴佛大典
紀錄:陳怡君於 2009/05/06  PM 02:27
慶祝慈濟四十三周年慶,五月十日三節合一,慈濟將舉辦浴佛活動,於全台各分支會聯絡處、台北中正紀念堂瞻仰大道、台中夏綠地七期預定地,以及鳳山中正預校登場。全台九十四個地點,共舉辦一百二十場浴佛,預計逾十六萬人參與。慈濟歡迎社會大眾參加,一同傳達佛恩、父母恩、眾生恩,以紀念佛陀的教育、感念父母的生育之恩,與感恩眾生的教導。尤其、面對H1N1新型流感,全球疫情尚未平歇,更希望藉浴佛虔誠祈禱,共聚善念力量,平息這場災疫。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國定佛誕節,慈濟也選擇這一天定為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意義殊勝。慈濟在全球舉辦浴佛大典,不是為了傳統,而是要莊嚴又恭敬地表達人人的感恩之意,祈祝人人平安吉祥,以虔誠之心報三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

台北中正紀念堂的浴佛大典今年是第三年舉辦,於十日晚間六點二十舉行,參與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來自十幾個國家約三百位法師,透過法師的肯定與融入來呈現慈濟「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法脈;此外亦有國內軍警政人員及各國使節、藝文界、企業界、一百多個學校的師生參與。這場萬人浴佛大典,將是一場莊嚴清淨、撼動人心的佛教盛事。

慈濟表示,去年中正紀念堂浴佛大典舉行時,有許多社區民眾在場外觀禮,很遺憾無法入場參與,因此大典結束後,將於七點半與八點另外開放二場供民眾浴佛,預計三場浴佛將有三萬人參與。

高雄鳳山的中正預校,首次結合慈濟人,於十日下午三點在校內廣場舉辦浴佛大典,當天將有中正預校海陸空學生以及高雄縣、鳳山地區民眾及慈濟志工五千多人浴佛。平常忙於縣務與校務的高雄縣縣長楊秋興與中正預校校長夏玉人將帶著父母親前來參與體驗不一樣的母親節;浴佛現場更設有博愛區,將提供長者舒適空間及移動式的浴佛台,其中協和新村就有十幾位校官級退伍軍人將前來參與,對於一脈相傳的軍人氣魄,老少間將有跨時空的對話。

慈濟創立於一九六六年,由台灣走向國際,在三十周年慶開始,固定於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當天,作為全球慈濟日;證嚴法師指出,此日作為全球慈濟日,有多重寶貴的意義,「其一,於『佛教慈濟』,人人以佛心為己心,故應感恩三寶(佛法僧);其二,感念父母生育之恩、師長教導之恩;其三,感恩苦難眾生,讓我們從他們的示現了解苦諦。」

浴佛是藉莊嚴儀式清淨自心,因此浴佛典禮,以虔誠供香花、獻湯燭、禮佛足,許以修善、斷惡、度眾生的清淨心願,迴向給社區大眾,全體大眾在莊嚴肅穆的佛號聲中,一起虔誠唱誦,眾人齊聲共振,將浩然的道氣上達天聽,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十日當天包括台灣在內,慈濟在全球二十九個國家,總計將舉辦二百七十場浴佛大典,祈願在全球慈濟人虔誠推動下,藉浴佛之莊嚴淨心,慈濟人的合和用心,讓大眾共同感受佛恩、父母恩、眾生恩,並接引更多人投入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的慈濟菩薩道。
 
 
撰文者:基金會秘書處

----------------------------------------------------------------------------------------------------

虔敬慶祝佛誕日、母親節與全球慈濟日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佛誕日、母親節與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
慈濟的第一天,在一九六六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始訂定新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全球慈濟日」,這一天也是「母親節」。在二000年開始,臺灣也將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佛誕節」。

此日為「三節合一──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有多重寶貴的意義。其一,於「佛教慈濟」,人人以佛心為己心,故應感恩三寶,這是「敬田」;其二,感念父母生育之恩、師長教導之恩,即是「恩田」;其三,感恩苦難眾生,讓我們從他們的示現了解苦諦,這是「悲田」。

敬田、恩田、悲田,恭耕大福田
「感恩三寶、感恩父母師長、感恩眾生,敬田、恩田、悲田三合一,就是一畝大福田。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們要進行浴佛儀式,不是為了傳統,而是要莊嚴又恭敬地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意,福慧雙修。」上人表示,五月是感恩的月分,也是慈濟月,希望全球慈濟人每年都在五月推動慈濟活動,落實社區耕福田。
-------------------------------------------------------------------------------------------------
浴佛的真正意義
內顯外照的引世明燈
「浴佛在於啟發人人的愛心,虔敬無掛礙,致心地光明而清淨。」
佛陀誕生於王室,在其成長過程中,雖得眾人寵愛於一身,隨著年歲漸長,眼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乃至於印度社會之四姓階級的貧富貴賤落差,心中困惑日增。 「為了尋找可思可議之解答,以突破心靈的迷惑,悉達多太子遂出家探究。」

浴佛是要提醒大家,在二千多年前,有位覺者來到人間,傳達真理給人們,希望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相互感恩,心中恆存一分愛。「大家應當要體會佛心,破除迷情,向佛陀學習,具備清淨的『覺有情』;人人心中的愛能啟發,存有感恩,心才能清淨,這才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二00五年‧夏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

浴佛的動作與意涵
禮佛足、淨心地
浴佛,是禮佛足、淨自心。佛在世時,世人對佛的恭敬禮,就是要五體投地,以手觸摸佛陀的腳,以額頭觸及佛陀的腳,這就稱為『敬足禮』,表示至為虔誠的禮敬。」這樣的禮敬形式,傳衍至今之中土成為「頂禮」。所以,在慈濟的浴佛大典中,以手沾香湯、躬身禮敬佛像之足,代表「禮佛足」的至誠禮敬。

以最尊敬的心來禮佛足,其實是淨化自己的心。大家若能夠瞭解這個禮節,就能提起虔誠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高警覺,謹慎不犯戒,如此則能讓自心常保清淨。

觀想清淨智慧水,洗滌煩惱塵垢
〈浴佛偈〉我今禮頌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意即在浴佛時,我們要以清淨香水來灌沐佛身,雖然浴佛水不多,但是我們要觀想這是非常清淨的智慧水,能灌沐莊嚴佛身所匯聚如海之功德;同時願能洗除五濁惡世眾生煩惱塵垢,與佛陀一樣證得清淨無染的法身。
~二000年.夏之卷
-------------------------------------------------------------------------------------------

日日都是佛誕節
佛陀成道後覺悟天地宇宙真理,說法四十九年間,苦口婆心不斷用智慧為眾生分析,說明人的本性原本清淨無染,只因一念無明起,遂生出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生滅變異的虛妄世界,眾生就又在此夢幻中生煩惱,起惑造業以致六道輪迴不已,無有出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陀,為眾生宣說借假修真之理,我們唯有飲水思源,敬受佛法才能銘刻真理。

在佛誕節,我們舉行種種慶祝儀式來紀念佛陀,表達我們對佛陀的敬意。但心若不起恭敬,佛法絕對無法入心,真正的心敬,是日日都是佛誕節。唯有平日時時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清淨的心地,對一切人敬重如佛,這才是佛陀對我們深切的付託。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早在前幾天媽就跟我提起今年的母親節快到了,這次要帶丫嬤去哪一家素食餐館用餐以表達我們做晚輩的心意。

其實之前我們也未曾刻意為丫嬤舉辦什麼慶祝母親節的活動,正確應該是說,以往的母親節通常由我們三姊妹合包一份紅包送給媽,而父親則包給丫嬤。不過自從爸前年往生後,去年的母親節前夕,我跟媽才開始想來點不一樣的形式與做法。或許是爸不在了,讓媽加倍多了一份想代替爸孝敬丫嬤的心,所以去年我跟媽就是選擇在母親節前幾天,帶丫嬤去屏東市一家我們全家人(除了丫嬤)已去過幾次,裝潢得古色古香的「波蘿蜜」素食餐館用餐。印象中那是丫嬤除了去佛寺用餐,絕少有機會在外面其他地方用餐。


而媽前幾天在徵詢我的意見時,除了波蘿蜜,還有另一家走平價路線的素食餐館也在我的提議名單中。只是去年就已去過波蘿蜜了,今年當然想來點不同家的風味。後來媽卻決定要去從來不在我考量範圍內的「上海素食」吃到飽餐廳,不過卻被我以丫嬤老人家食量小,吃到飽對她來說太不划算等種種理由頻給媽打回票。呵~真不愧是學商的,我發現自己常常以經濟效益或成本效益為考量來衡量世間所有價值。

不過媽卻也適時點醒了我,一年才一次,何必算得這麼精呢?輕輕地一句話,當下卻給我一記重重的當頭棒喝....由此可見我是多麼地小心眼外加心胸狹隘啊!金牛座的節儉、小氣等等
"特質"似乎在我身上表露無遺。這比起之前表哥在台北請我們去吃到飽的素食餐廳,少說一個人也要五、六百元以上根本不算什麼吧!更何況「上海素食」吃到飽一個人頭也不過才218元,而且菜色豐富又美味。現在回想起來,與台北的相較之下,「上海素食」的菜色甚至還更多樣化呢!總之,就菜色與美味來說,可說毫不遜色。而且媽也想讓丫嬤見識一下她常聽人家說被子女帶去"上海素食吃到飽"的上海素食」到底
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母親節那天是慈濟
43
週年日,簡稱慈濟日,也是慈濟的浴佛日。母親節、慈濟日、浴佛日三節合一,通常母親節的前幾天也是身為慈濟人的媽較忙的時候,所以我們就提前在昨天中午帶丫嬤去「上海素食」慶祝母親節嚕!

當我們牽著丫嬤走在「上海素食」寬敞明亮的偌大空間,巡視著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及門庭若市的景象時,看丫嬤好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似的,彷彿大開她的眼界,感覺一切都很新鮮。在用餐時,我也從丫嬤的笑容中看到她吃得滿心歡喜,讓我明顯感受到丫嬤內心的喜悅,我想這喜悅絕對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給丫嬤的母親節禮物,雖然只是不足為奇的一頓飯,卻蘊藏著我們對丫嬤濃濃的愛與滿滿的感恩之情,感恩丫嬤讓我們有孝敬她的機會。

人生在世,為歡幾何?靜思語說:「行善、行孝不能等」,嗯~~我想,也要及時行樂吧,畢竟人生無常。在與丫嬤相處的日子正在倒數之時,唯有把握與親人間相處的每一刻稍縱即逝的時光,有付出的機會就盡量付出,希望別讓自己有太多後悔與遺憾的機會。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再次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那就是為慈濟創作無數慈濟歌曲的知名詞曲創作人,也是備受慈濟人推崇愛戴的王建勛老師,於4/25病逝家中,得年47歲。4/23是父親祭日,4/24我生日,4/25是王建勛老師.......,這樣的日期排列巧合,幾乎讓我無言以對。尤其是最近接二連三傳來慈濟人離世的消息,一種萬般不捨的無力感霎時湧上心頭。


猶記得三、四年前還在靜思書軒新舞台店聆聽身受肝病之苦的王建勛老師分享他創作慈濟歌曲的心路歷程,
老師談他的創作歷程、歌曲背後的故事與譜曲時的心境。那時的他身形已明顯消瘦不少,臉色也呈泛黃黑,不過在他精神奕奕的暢談中,讓他的眼神更顯得清亮。現場的他談笑風生,以現場播放、演唱或帶動唱的方式呈現他所創作的慈濟歌曲,熱情地與現場朋友們互動,實在令人不捨他雖然抱著病仍然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因緣做慈濟,他這種「把握時間,珍惜空間,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大愛"做慈濟的精神讓當時的我感動不已,他是真正的「盡形壽,獻身命」,這份精神實在令人讚嘆,更值得大家學習。

王建勛老師與莊奴老師一人譜曲,一人寫詞,也聯手創作了不少首淨化人心的慈濟歌曲,更是讓慈濟人們個個都能朗朗上口,可以說是慈濟人的精神指標。近二十年來,王老師從流行樂界跨到宗教領域,為佛教還有慈濟創作佛曲與慈濟歌,譜出無數動聽美妙的旋律,這些歌曲如同一粒粒愛的種子,深植於每個人心中,不斷地傳遞生命與愛的真諦。老師並以滿懷感恩的心不時地投入社會公益活動,以創作回饋社會,以動人的歌聲帶給大家無限的希望與祝福。

王老師吟唱慈濟歌曲時的溫暖歌聲與他的爽朗笑聲彷彿還在耳際迴盪著,他的慈悲身影彷彿還歷歷在目.....雖然再也聽不到王老師所創造的歌曲了,不過我相信王老師生前所創作的所有歌曲將會生生世世不斷地被傳唱下去,他的精神將永存於世間,形成一股愛的循環與善的循環,生生不息。
--------------------------------------------------------------------------------------------------------------------
以下轉貼自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55702

王建勛肝疾往生 創作不輟慧命存

王建勛.jpg 

曾經榮獲金曲獎最佳宗教專輯的音樂創作人王建勛,長期受肝硬化所苦,二十五號下午病逝,四十七年的人生歲月畫下休止符。王建勛一生創作無數動人歌曲,十多年前與慈濟結緣,更透過創作、用音樂傳愛。王建勛做慈濟歌曲,多半是他譜曲,音樂創作人莊奴作詞,攜手創作慈濟歌曲十六年,知道王建勛往生,莊奴數度泣不成聲,他說王建勛三年前就為肝病纏身,但仍持續創作,王建勛是用生命、用音樂,為社會奉獻。


這是兩年前,音樂創作人王建勛與眾人分享慈濟歌曲創作的畫面,當時的他其實已經肝病纏身,但儘管體力變得虛弱,王建勛還是抱病上台,希望親身的解說,能讓更多人從慈濟歌曲的內涵獲得的感動,化為實際善的行動。

音樂創作人 王建勛:「慈濟是一個實踐的團體,所以我們做就對了。」

曾經獲得金曲獎最佳宗教專輯,王建勛創作無數動人歌曲,民國八十二年與慈濟結緣,他更運用深厚的佛學基礎與音樂創作實力,為慈濟譜出『心願』、『擁抱蒼生』等歌曲,成為慈濟人傳唱、用音樂傳愛的佳作。

二十五號下午兩點半,王建勛因為肝硬化,離開人世,與王建勛攜手創作慈濟歌曲多達約六十首的作詞人莊奴忍不住老淚縱橫;他說本來約好,今年要一起培訓慈誠的,但王建勛卻先走了,留下遺憾。

名作詞人 莊奴:「十六、七年以來,在我心裡面我們有四種關係,一個是他叫我老師,有師生的關係,他對我、我對他之間,又好像父子一樣,我們之間又很友愛就像朋友一樣,最親近的是我寫詞他作曲給慈濟。」

八十八歲的莊奴,感嘆白髮人送黑髮人,他說是王建勛引領他與慈濟結緣,他們攜手創作慈濟歌曲十六年了,每年都會一起回花蓮見上人,那種心心相惜的感情一言難盡。

慈濟志工收到王建勛往生消息,也很快地動員協助處理後事,慈濟志工表示,王建勛與其家屬都希望以佛教方式處理後事,還將舉辦追思會,供民眾表達追思與感念。

盛榮萱 吳帛勳 台北報導
2009/04/26
-------------------------------------------------------------------------------------------------------------------------------------------------------------------------------
以下轉貼自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55668

樂壇名人王建勛 肝硬化不幸病逝

曾經為慈濟創作不少好歌的王建勛老師 ,今天下午2點半,因為肝硬化,病逝台北雙和醫院。投入詞曲創作多年的王建勛,曾經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樂壇中有獨特地位。


十多年來,王建勛也為慈濟譜寫出 許多知名歌曲,包括「一家人」、「擁抱蒼生」,是一位優秀的創作人。但是這些年來長期受肝硬化所苦,今天下午被家人發現昏迷在中和家中,送醫後宣告不治,這位音樂人的47年人生歲月也劃下句點。


◎王建勛小檔案
‧現年四十七歲
‧台灣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
‧曾獲北區大專院校民歌比賽重唱組第一名;全國青年歌謠創作比賽 作詞得獎;好歌徵選作曲得獎
‧民國七十七年,以「蓮想」一曲參加馬來西亞佛曲創作比賽得獎
‧民國八十二年,與莊奴老師至花蓮拜訪上人,共譜「大家來做阿彌陀佛」、「慈濟小菩薩」;與許華齡、江俊彥、江孝文合錄《慈濟兒童歌選集》;為反毒製作《燃燈樂集》紀念專輯;以「阿爸牽水牛」、「一粒米」參加農委會鄉村歌曲得獎
‧民國八十五年,製作心韻系列《大愛走過三十年》
‧民國八十六年,製作心韻系列《拉車向前行》、《竹筒歲月》及童言童曲系列《快樂小天地》

參與骨髓捐贈活動,而有「搶救生命」、「髓緣之愛」的作品;參加「美麗台灣、清淨家園──九九九大家一起來掃地」活動,他譜了「人人做環保」、「掃咱的路」;為國際賑災寫了「慈悲的腳印」、「慈航千里濟眾生」;為護專加冠典禮作「護理之光」;為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募款寫「愛心蛙娃」;為捐贈大體的李鶴振師兄寫 「我對生命不灰心」;為慈濟委員寫「人間菩薩行」、「柔和忍辱衣」、「慈濟心蓮」;為慈濟托兒所成立譜「快樂小天地」;為三十一周年慶錄製《拉車向前行》、《竹筒歲月》兩專輯。
2009/04/25
-------------------------------------------------------------------------------------------------------------------------------------------------------------------------------
以下轉貼自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55681

宗教音樂人病逝 留下妙音傳世

曾經榮獲金曲獎最佳宗教專輯肯定的音樂創作人-王建勛,25號下午2點半,因為肝硬化,病逝台北雙和醫院。

收到傑出詞曲創作人王建勛往生的消息,慈濟志工強忍心中不捨,恭敬助念。

曾經獲得金曲獎最佳宗教專輯的王建勛,長期受肝硬化所苦,25號下午,被家人發現昏迷在中和住處,送醫後宣告不治,四十七年的人生歲月,劃下休止符。

民國八十二年就與慈濟結緣,王建勛用自己深厚的佛學基礎與音樂創作實力,為慈濟譜寫出包括《一家人》、《擁抱蒼生》、《拉車向前行》等不少受歡迎的歌曲。

人生雖然短暫,王建勛用歌曲為自己譜出最精采的旋律。

陳瑋 黃寧浩 台北報導
2009/04/26
-------------------------------------------------------------------------------------------------------------------------------------------------------------------------------
以下轉貼自<慈濟月刊368>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368/368c6-2.htm

聽得到的智慧
王建勛與慈濟的「妙音」緣


        文/慈濟小草

 

 

      那麼妙音旋律就是一種「聽得到」的智慧。

 

      如果說文字般若是一種「看得到」的智慧,

 

 

      曾有人稱讚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品賞者從詩畫中就可

      體會作者心中的意境。

 

      在慈濟世界裡,也有一位妙音旋律的作曲者,聽眾和古人一樣可聆賞

      到「曲中作畫,畫中譜曲」的意境。

 

      如果說「詞」 是紅花,也須有綠葉陪襯,那麼這片綠葉是誰呢?

 

歷鍊似為圓滿「心願」

    他是一位全心致力於佛樂推廣的人。

 

      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很會作曲,也很會唱歌,慈濟三十周年慶大會典

      禮上播放的「心願」,就是他的精心傑作,他說:「歷鍊了一萬多個

      日子,好像就是為圓滿『心願』的創作而來!」

 

      原來他從高中時代,就開始塗塗寫寫,為了完成作品,會主動去找相

      關資料,解答心中疑惑。

 

      進入藝專雕塑科,他更是如魚得水,藝術天地所涉獵得到的領域,他

      幾乎都不會錯過,如書法、繪畫、作詞、作曲、演唱、戲劇舞蹈、美

      術設計……等,藝專三年的進修,可說為他未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

      基礎。

 

      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後,他陸續對外發表詞曲創作,不意竟獲音樂唱

      片公司的青睞。退伍後,他考進台灣松下電器公司做美工企畫,沒多

      久,公司發現了他的長才,將他調回總公司為全省一千多家國際牌經

      銷商設計店鋪。

 

      店鋪設計是一門專門學問,除了賣場的規畫、商品的布置、陳列、空

      間的美化在在都需兼顧外,也需和店家作良性的溝通,交換意見和看

      法,以利用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效益。他,是公司認為唯一能圓滿

      人、事、物的人選;他,也總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默默為公

      司服務著。

 

參與譜出真樂章

    掛電話到公司找他,常聽到「出差」的回答。雖然他這麼忙,仍時常

      到花蓮靜思精舍參加各種活動教唱、在台北分會發表新歌、在「慈濟

      世界」電視節目裡見他出席各地茶會,甚至遠赴馬祖,為慈濟人主講

      的「幸福人生講座」暖場;國際賑災團的成員中,也不難發現他提著

      行李的身影……只要時間允許,他一定不會讓提出邀請的人失望。問

      他:「為什麼這麼積極地參與慈濟?」

 

      他說:「上人的理念和慈濟志業的推展正是社會公益的精神,而淨化

      人心也一直是我和莊奴老師想做的事;加上慈濟能真正做到推廣和落

      實,人、事、物的題材多,創作理念在這裡可以得到很好的發揮。」

 

      由於理念契合,對他而言,參與慈濟即同步參與公益;若站在創作者

      的立場來看,慈濟就像「神燈」一樣,擦擦它,就可將理想實現──

      以音樂弘揚佛法,以佛法淨化人心。無怪乎他以「專業的精神」做慈

      濟事!

 

      因為投入所以深入,在投入多次的慈濟活動後,他也交出了漂亮的成

      績單,例如參與骨髓捐贈活動,而有「搶救生命」、「髓緣之愛」的

      作品;參加「美麗台灣、清淨家園──九九九大家一起來掃地」活動

      ,他譜了「人人做環保」、「掃咱的路」;為國際賑災寫了「慈悲的

      腳印」、「慈航千里濟眾生」;為護專加冠典禮作「護理之光」;為

      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募款寫「愛心蛙娃」;為捐贈大體的李鶴振師兄寫

      「我對生命不灰心」;為慈濟委員寫「人間菩薩行」、「柔和忍辱衣

      」、「慈濟心蓮」;為慈濟托兒所成立譜「快樂小天地」;為三十一

      周年慶錄製《拉車向前行》、《竹筒歲月》兩專輯……幾乎每首作器

      都叫好又叫座,問他為什麼能把每首歌詞都詮釋得這恰到好處?他說

      :「選擇了藝術這條路,就是選擇了『多用心』!」「創作者必須具

      備文學素養,懂得欣賞別人的文章,深入其意境,對詞有所感動,我

      們才願意把內心的感受呈現出來,將 它譜成曲」。

 

      他認為作曲就像畫一幅畫、雕塑一件作品、設計一家店面,也和做人

      一樣,都必須從平凡中培養內涵。

 

創作路上平常心「演出」

    十五歲即遭父喪的他,在家中排行老大,由母親獨力扶養兄弟三人。

      刻苦的環境,使他比一般同齡的孩子來得成熟,懂得為這個家思前顧

      後,母親的身心病痛,他總是第一個知曉照料的人。

 

      求學時代,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半工半讀相當辛苦,卻也培養出他毫

      無畏懼面對任何困境的精神。

 

      他說:「從小就希望自己能當個萬能的藝術家,心中的老師一直帶引

      著我朝這個目標邁進。」因為有這樣的想法、興趣和目標,所以他懂

      得把握因緣、機會。

 

      在學校時,他加入校內合唱團、與同學合組二重唱、四重唱;隨藝專

      青年訪問團到前線勞軍,學習舞台演出、學習唱歌、學習跑龍套、當

      配角,甚至學習構思節目企畫與執行,從學習中慢慢修正自己的缺失

      。因為勇於嘗試,他將自己雕塑得更知道如何在身處的環境中生存,

      也將後天的努力修飾得更像上天所賦予他的天分。

 

      他從不放過任何磨鍊自己的機會,如歌謠創作比賽、歌唱比賽,因為

      比賽能增廣見聞,充實自己的創作實力,他認為:「這些歷鍊和磨鍊

      都是未來成就自己的最大資糧。」

 

      從創作和比賽中,他也發現原來社會上還有許多詞、曲寫得很好的創

      作者,而開始認真思惟自己在創作路上的定位。

 

      終於他選擇了作曲為創作主向,同時,他更覺得創作也是一種責任,

      拋卻得失心,只問作品是否帶給他人正面意義。因為平常心「演出」

      ,所以他可以呈現出個人的風采和特色,悠遊創作領域,自由自在

     

 

貢獻公益,推廣佛樂

    他也為社會公益寫了許多作品,如為天安門事件寫「全世界都在為我

      們加油」;為愛盲文教基金會譜曲「穿越黑夜的光」;為反毒寫「戒

      毒歌」、「讓真心給自己一個堅定的承諾」,並參加「淨化心毒」演

      唱會。

 

      此外,經由好友陳振國的引介,他加入白雲文化中心,共同呼籲年輕

      愛樂者一起成立「白雲青年」合唱團,(後來更名為「燃燈青年」)

      ;同年亦加入中華佛教音樂推廣協會,參與「佛教創作歌曲」演唱,

      為世界佛教僧伽會企畫節目,籌辦「燃燈禪悅」佛教音樂會……也因

      為參與協會舉辦的寺院參訪活動,他前往花蓮靜思精舍、慈濟醫院參

      觀,與上人一圓師徒之緣,更為慈濟文化志業法輪的推動譜下「妙音

      」緣。

 

      為了推廣佛樂,他又邀集作詞、作曲、演唱、錄製等各方長才,成立

      了「般若海」製作群,他說:「我們試著將佛法的深度與內涵,用自

      然平實的語言、情感及創作的音樂手法,來傳達人間佛教對自我的覺

      醒、生活的啟示及對生命的關懷。」

 

作品如人品

    與他如師亦如友的莊奴說:「他的為人,有君子坦蕩蕩的真誠,乃性

      情中人;謹守師生分寸、不開玩笑、設想週到,任何事情都想到老師

      ,超越當今尊師重道美德。他的作品如人品,對詞曲、心靈看法、人

      生觀、情操、修養皆絲絲入扣表現於歌曲內──完美。」

 

      「『十年虔誠如一日』的這段師生情,就和寫作一樣,經得起考驗,

      雖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讓我益發珍惜!」這位文字般若的作詞長

      者如是說。

 

      這位「十年虔誠如一日」的君子是誰呢?

 

      他,就是陪襯紅花的那片「綠葉」──王建勛。

 

      王建勛小檔案

 

      現年三十六歲

      台灣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

      曾獲北區大專院校民歌比賽重唱組第一名;全國青年歌謠創作比賽

       作詞得獎;好歌徵選作曲得獎

      民國七十七年,以「蓮想」一曲參加馬來西亞佛曲創作比賽得獎

      民國八十二年,與莊奴老師至花蓮拜訪上人,共譜「大家來做阿彌

       陀佛」、「慈濟小菩薩」;與許華齡、江俊彥、江孝文合錄《慈濟

       兒童歌選集》;為反毒製作《燃燈樂集》紀念專輯;以「阿爸牽水

       牛」、「一粒米」參加農委會鄉村歌曲得獎

      民國八十五年,製作心韻系列《大愛走過三十年》

      民國八十六年,製作心韻系列《拉車向前行》、《竹筒歲月》及童言童曲系列《快樂小天地》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真快,22集的<真情伴星月>已於今天播畢了,感覺還是有點意猶未盡。不過特別的是,這齣戲的本尊胡光中師兄、如意師姊、胡爸爸、胡大姊、胡二姊、光中師兄的兒子凱凱,甚至劇組的黃克義導演、飾演阿貴師兄的「大愛會客室」主持人陳凱倫師兄,都現身在慈濟網站的大愛劇場討論區與觀眾留言互動,這也是以往大愛劇場討論區不曾有過的現象。因為我也有上去留言,只是戲一下檔,這些留言內容也將跟著消失,我看還是把這些留言內容"備份"在blog當作留念吧,呵~~
--------------------------------------------------------------------------------------------------------------------------------------------
胡光中師兄的留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胡光中,昨天土耳其時間下午三點,我和太太周如意準時的守在電視機前收看這部連續劇,太太和我都是熱淚盈眶,心中感動不已,感動什麼呢?怎麼樣分享給大家我們夫妻倆的的感動呢?寫個留言板好嗎?好像很少有本尊上來留言的,思了又想,最後決定就讓我開個先例有何不可?畢竟這齣戲本身也開了很多先例……..
第一次有那麼多不同的語言在一個戲劇裡表現, 第一次參加上海及韓國的電影電視節展覽,凱倫哥20多年來第一次的戲劇演出………………………..

其實我現在的心情真的不是筆墨能形容的,不可諱言,一開始要將自己及家人的事提供出來是有些誠惶誠恐的,也就是有些壓力的.首先進入腦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愛電視台要如何介紹一個穆斯林呢?一般人對伊斯蘭教是有很多誤解的, 會不會也在劇中表現出這些誤解呢? 而如意擔心的則是兩個如頑童一般的夫妻,是不是無法完美的表現慈濟精神?
事實上是 - 我們擔心的完全沒有發生,不管在編劇,導戲各方面,大家都是絕對的尊重,從劇本開始,為求多了解伊斯蘭世界,在兩年多前先讓副導演,編劇,編審到土耳其一趟,之後又整個團隊二,三十個人開拔到伊斯坦堡拍攝了三星期,從開始到殺青製作公司共努力了三年才完成了這22集的製作, 他們的用心可見一斑.

不過我要說的是這齣戲絕對不是胡光中的故事,或是胡光中一家人的故事,而是一個透過包容,溝通,與了解而成就的一個大愛故事,那裡面有慈濟人當年為了土耳其地震發動全球募款,全球志工走上街頭援助一個也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哪裡的”土耳其”;那裡面還有敘述慈濟國際賑災的艱辛歷程,透過簡簡單單的一個”做就對了”的理念,如何感動到一大群人的故事……

我們要感恩的人很多:

感恩每天一大清早就起床做垃圾回收的全台灣環保志工,您們的努力才有大愛台優質的節目,

也感恩全球大愛之友您們的支持才讓這股清流繞全球,

再感恩大愛電視台戲劇二組從頭不斷的審稿,審片,還有一直到今天淩晨兩點多才審完最後一集回家的關哥,

還要感恩南方製作公司不惜成本-可以說虧本的完成這一個艱鉅的任務,

感恩余自成師兄從頭到尾的幫忙,

感恩所有的演員,我知道您們有些甚至是推掉別的演出機會而成就這一檔大愛故事, ,,

最後我們最要感恩的是 證嚴上人, 您的心量,讓您所說的”宗教是大同小異,心大就同,心小就異”深深的植入每個觀眾的心中.

胡光中 周如意 於伊斯坦堡2009/04/01
----------------------------------------------------------------------------------------------------
以下是一位穆斯林朋友對光中師兄以穆斯林身份做慈濟的質疑,我的留言...

我想這個主題還是要回歸到上人對"大同小異"所下的註解:「心大則同,心小則異」。"大愛"這兩個字看似簡單,不過其所蘊涵的層面卻相當廣,就像"真情伴星月"所傳達的精神...跨越不同國界、宗教、種族..種種差異性而能被"大愛"精神所融合,若世上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包容力,那「大愛包容地球村」、「世界和平」、「世界大同」的至高境界就將不會只是理想或夢想了....

我想光中師兄身為異教徒卻為佛教慈濟從事慈善工作,但為何在慈濟裡這樣的異教徒卻也比比皆是,我想,這些人或許心念都較單純,心中有"愛",只要能幫助他人,任何事就不成"礙"。

若不站在宗教差異的觀點上談,大家在唸小學時應該都讀過青年守則吧,其中一條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信念,不過當真正去實踐它時,卻很容易讓人感到快樂與滿足,因為"為善最樂"。所以不管是佛教所說的"布施",還是一般所說的"付出"、"奉獻",從事的都是利益眾生、有意義的事,不為什麼,"實現自我價值"、"提升自我價值"應該是生而為人的至高境界吧,就如聖經上不也說「施比受更有福」。

懂得知足所以滿足,懂得惜福所以幸福。心念越是簡單,往往也越容易感受到快樂與幸福的滋味~~
----------------------------------------------------------------------------------------------------
飾演阿貴師兄的陳凱倫師兄所留言

我的心情是「阿貴」還是「阿倫」?

我喜歡製作單位「南方傳播」配的音樂!讓我不時進入當年(10年前)阿貴的焦慮心境,眼眶幾次溼溼的…如果不是陪我媽在看電視,我恐怕已隨著劇情掉下淚來…

阿拉丁愈是輕鬆面對阿貴不宰羊祭祀!更令我感動!難過!隨著一場秋雨來臨的畫面,我的眼眶又溼了!究竟此刻我的心情是「阿貴」還是「阿倫」?

我好想念去年十月在寒冷的林口山頂上,拍攝蓋土耳其組合屋的那群土耳其演員們,他們為戲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太棒了!特別是跟我演對手戲的阿拉丁-Rifat

8:38 台北突然地震了!
正好出現在土耳其組合屋裡,阿貴思念父親生前的一幕戲,如同已失去父愛33個年頭的「阿倫」,對先父的懷念正投射在阿貴的情緒中…
我媽說:阿貴真的有像你氣得那樣嗎?表情好難看喔!

製作組整體的組合起來,讓我看到了他們用心的功力,繃緊了三個月K英文的情緒,應該不會丟阿貴本尊的臉吧……陳凱倫

我的回應

凱倫師兄:

真的很感動您會親自來討論區分享自己的拍戲心情與心得。也佩服你二十多年沒演戲了,可是在這部戲中我所看到飾演阿貴的凱倫師兄,彷彿真的是阿貴上身,那說話語氣還有神情都與阿貴師兄本尊極為神似,好幾場激動落淚的戲,情緒也很到位,那情感宣洩的真情流露也表演得很自然,毫不做作,實在是扣人心弦,令人為之動容。另外有幾場因為情勢緊張或國情不同而引發劍拔弩張的憤慨情緒,那急切之情也在您的詮釋下也表露無遺。而且聽您在戲裡所說的每句英文發音,聽得出來是下過苦工的,因為說得非常道地、流利、字正腔圓,您與唐治平的語言天份在這齣戲裡實在是發揮到極至。從大愛會客室中也了解你k英文的認真程度,包括導演在內的每個人都無不對您讚歎有加,您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對您的另一層感動,也是來自您所主持的大愛會客室,七年多來(如果沒記錯),您始終堅守崗位,為大愛劇場的戲裡戲外、主角與分身之間,微妙地串連起穿針引線的角色,在您旁徵博引的巧思引導下,您提問的問題都富涵深度與廣度,透過本尊與分身的心得分享,更讓觀眾清楚地了解每一部大愛劇場真正所要傳達的涵意與精神,也讓觀眾看到戲裡所看不到的更深一層的人生風景與生命風華。真的很欣賞您的主持台風非常穩健,與來賓互動時,時而感性時而理性偶爾也會來個輕鬆幽默的情境轉移,這樣的主持功力讓我打從心底佩服。

再來的感動,就是您在「大愛會客室」的訪談尾聲,都會引用一句上人的靜思語與訪談內容作呼應與連結,彷彿對著電視機前的觀眾循循善誘,這樣的貼心之舉,其實也啟迪了很多觀眾的善念,無形中也形成一股善的循環與愛的循環。據我在書軒服務的大妹透露,自從您在節目中介紹上人的靜思語後,書軒也觀察到「靜思語」的詢問度與請購量更是明顯提升。當然這也是由於您的用心,精心地挑選出與當集劇情所傳達的精神可搭配的靜思語,如此一來,這樣的靜思語也就更具說服力並貼近人心。所以不禁想向您表達感恩之意,實在是功德無量~~
----------------------------------------------------------------------------------------------------
黃克義導演的留言

歉意與感謝

一轉眼『真情伴星月』已接近播畢
感謝各位觀眾的收看
我們自己也覺得好快
許多採訪中認為雋永的片段
因篇幅關係只能割愛
成為我們心中美好的回憶
利用這個即將收播的尾聲
謹代表劇組
表達心中的歉意與感謝

這次給我們感覺最特別的
是『真情』討論區的熱鬧滾滾
本尊、分身都上來留言不說
有些潛水員這回也紛紛浮上水面PO文
讓我們有理由相信
這個特殊的題材
終於沒有成為太大的門檻
更令人高興的
是看到許多伊斯蘭的朋友也上來留言
甚至是來自海峽對岸
真的讓我們誠惶誠恐
希望不至於有冒犯之處

坦白說
製作『真情伴星月』這個特別的題材
我們有兩件事比較心虛
一個是呈現阿貴師兄的部份
因為種種機緣
我們無法在開拍前見過本尊
雖然儘可能的蒐集了所有的影像資料
盡量熟悉他的姿勢、語調、眼神
因為不曾親臨實境的感受
表現起來總有自以為是的忐忑
阿貴集天真與激越於一身的風采
相信是必須當面受教才能領略
細心的觀眾果然針對這一點有熱切的討論
在此再次感謝大家
我們相信這些多樣的觀感
是這部戲很珍貴的部份
我們很珍惜每個觀眾不同的感受與體會
讓我們有機會累積創作的實際經驗

另一件心虛的
就是在闡述伊斯蘭的精神與穆斯林生活的部份
在製作之初
我們多次帶著演出人員拜訪清真寺
實際觀摩主麻日的禮拜、祈禱的動作
胡郁芬也熱情的親自指導幾位主要演員
我們知道這點努力並不足以管窺天
我們相信一定有未盡周延的地方
在表現上若是有未臻完善之處
還請穆斯林朋友們海涵

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透過信賴與包容
呈現宗教與人為善的美意
在此除再次感謝各位熱情的收看與指教
所有未盡周延乃至有所誤謬的地方
在此鄭重致歉

接下來兩天是我們自己看得都很動容的結局演出
包含奶奶的歸真與『愛灑人間』所引發的綁架事件
還請各位熱情收看並給予指教

南方影視『真情伴星月』劇組
祝諸君永遠行走於真理之路
Ishallah

我的留言

To:《真情伴星月》的導演、製作人與劇組工作人員及演員們還有光中師兄全家人:

雖然胡光中師兄這近乎傳奇的真實人生濃縮版〈真情伴星月〉才22集,我想應該是礙於國外拍攝的成本考量吧,相信最後所呈現出來的劇情,一定也是經過一番難以取捨與忍痛割愛過程後的最菁華部份。所以在戲劇呈現中更顯得節奏明快,跟國際賑災的發放原則一樣..."重點"、"直接"地將這齣戲主要想帶給觀眾的精神與理念很鮮明地傳達出來。

記得黃導演之前也執導不少齣大愛劇場,我覺得導演的運鏡及鏡頭處理所呈現出來的氛圍與意境很容易牽動觀眾的每一根神經與情緒,上大愛會客室的談話內容總是不疾不徐,侃侃而談,是很有邏輯與組織能力的人。

在這次拍攝〈真情伴星月〉這樣的跨國界、跨宗教、跨種族、跨語言的特殊題材,相信一定遭遇諸多難題、挑戰與考驗,尤其是接觸自己陌生的國度與宗教,如何由陌生到熟悉,這中間過程莫不經過許多人的諮商與協助,才能圓滿達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相信在這超高難度的拍攝過程中,也宛如重新走過主角的真實人生一遭,應該也讓劇組們更能體會到這一連串巧妙的因緣安排,當然這也帶給觀眾同樣的感受。我想在異域拍攝,將場景拉到國外的困難度也考驗著劇組,這應該也是來自不同國界、宗教、種族、語言的陌生所造成的隔閡吧,包括宗教儀式上的考究、國情不同造成彼此觀念不同的磨合、溝通、協調,這種種的不適應更需要智慧來克服一切阻礙,好在有光中師兄一家人的助緣,相信你們在當地的拍攝過程應該也順遂不少吧。

還有這齣戲的呈現,也為觀眾開拓有別以往對「慈濟」慈善模式的不同視野,因為更具國際觀,除了不同宗教信仰的認識--為我們揭開伊斯蘭教穆斯林的神秘面紗,還有見識到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異國風土民情與美麗風光,為觀眾添加視覺上的"新奇味與"新鮮感"。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導演的巧思,戲劇中巧妙地運用、穿插結合大量歷史震災記錄片,真實畫面的呈現更為戲劇添加臨場感,更能深深打動觀眾的心。這些令人不忍與不捨的畫面,還有慈濟人發放賑災物資與膚慰災民的畫面,相信無形中也會啟發人人心中的慈悲與善念,這樣的因緣相信也會形成一股善的循環與愛的循環。

真的很感恩導演、製作人與劇組及演員們的用心付出,更感恩光中師兄一家人的鼎力相助才能成就這一齣戲的圓滿呈現。劇組的製作與拍攝過程,其嚴謹與用心程度可見一斑。當然也讓我們認識到光中師兄可愛的一家人,從光中師兄每個家人親自上討論區與我們聊天互動,就可見識到這一家子是那麼的熱情、可愛,重最要的是有智慧,護持光中師兄一家人可以心無旁騖在遙遠的土耳其發展、做慈濟事,真的非常感恩胡奶奶、胡伯伯、胡媽媽、光中師兄、如意師姊、胡大姐、胡二姊、凱凱,因為,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這齣戲的誕生了。

最後,本人有個小小心願與想法,既然大愛劇場有關國際賑災的題材已由胡光中師兄首開先河,我想下一個國際賑災的拍攝主角或許可以是常與光中師兄合作無間的約旦聯絡處負責人陳秋華師兄,而且這兩位師兄的地理位置相近,生活背景也有些相似,相同點是這兩位師兄的人生過程與加入慈濟的因緣一樣充滿傳奇色彩。希望往後若有機會製播陳秋華師兄的故事,相信由「黃克義」導演所領軍的劇組會是不二人選,因為有了這次拍攝光中師兄的經驗累積,相信下一次會更駕輕就熟的,十分期待~~
--------------------------------------------------------------------------------------------------------------------------------------------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天媽一大早就出去參加慈濟骨髓捐贈驗血活動,而我下午也要出門。煮好午餐後,趁著離出門還有一段時間,於是從冰箱裡取出三天前所買的那一大塊西瓜,準備將其中的一半再切成小塊,以方便食用。不過就在一邊切著時,一邊看著那一顆顆密密麻麻的西瓜籽感覺還挺礙眼的,而且想到一邊吃西瓜還要一邊忙著吐籽的麻煩,一股"去之而後快"的念頭於焉生起。於是就順手拿起叉子將那西瓜子逐顆一一剔除,完成後再將這些"加工"過的西瓜放入保鮮盒中再冰進冰箱,以方便隨時都可拿出來享用。

結果,媽下午回到家,在續續吃了幾塊西瓜後,突然聽到她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並語帶興奮地對我說「妳有吃西瓜了嗎?我買的這塊西瓜竟然連一顆籽都沒有耶」,望著媽臉上露出不可思議又帶點得意的表情,彷彿正發現一件神奇的事。哈哈!對厚,若媽不提,我都忘了這起"加工"的事了。於是我笑笑地馬上向媽"自白"說「因為西瓜籽都被我拿掉啦!當然嘛看不到!」,媽這才恍然大悟地回我「原來喔,我還想說哪有這麼好的事,還以為我當初怎那麼會挑選,被我選到都無籽的」,真相終於大白,不過倒也讓媽吃得心滿意足,呵~~不知媽心裡有沒有覺得"就感心ㄟ"...

其實這也不是我第一次這麼做,不過距離上一次也隔很久了,因為現在又來到西瓜產季了。所以媽大概也"忘了"想到這是出自於我的"加工"吧!有時想想,其實生活中只要多用點心,像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舉動雖然有一點點耗時,但也為自己與他人帶來大大便利,至少吃起來口感也比較好,省去一邊吃一邊吐西瓜籽的繁雜感。呵~~這應該也能算是一種"自利利他"的善行吧~~

也讓我想起一位慈濟師姊她那最有名的「無子西瓜」故事,這位師姊人稱紀媽咪,是位退休老師,上人給她的法號是「靜暘」。她以前就是將"西瓜去子"後的「無子西瓜」當成一種孝敬公婆的表達方式,可是她與先生在生活中的相處上難免也會有摩擦起爭執的時候。後來她就是從摳除西瓜子的過程中慢慢頓悟出一些人生法理,以下是我上網所找有關於紀媽咪「無子西瓜」的資料,我就重點式的與有緣人一起分享這位紀媽咪「無子西瓜」的智慧...
----------------------------------------------------------------------------------------------------
@每當我在摳西瓜子的時候,總想:我們的心裡,也佈滿了一顆顆黑色的污點-那就是無明所造成的貪、瞋、痴、慢、疑諸毒。當每次剔掉西瓜子兒的時候,我都感覺到好像在摳掉自己心中的貪、瞋、癡似的,可不是嗎?本性原是纖塵不染,是被無明、煩惱所矇蔽;當你尚有一絲絲的無明、煩惱時,也就是一粒粒黑色的西瓜子尚未剔盡的時候。

@西瓜子可以輕意地摳除掉,心中的無明卻是層層疊疊,覆蓋著原本清淨的本性。這時候,我們需要非常用心的勤加拂拭,才能讓清淨的智慧現前。

@人與人相處時,不小心有些不好聽的話就會脫口而出;言者無心,卻是聽者有意,無意間,這些話就會傷了人與人之間的和氣。我們要隨時警惕自己,不要做那些黑黑的籽,而去障礙人家的眼睛,同時也阻擋了自己的路。

@身為慈濟委員,常常要為別人解開心結,就如同為他們摳除心中的黑點一般。上人常常告誡我們,要學海棉一樣,看到髒污的地方,我們用海棉擦拭一下,它很快就恢復乾淨了;而這塊海棉祇要用水輕輕地沖一下,髒污很快就被沖洗掉了。能夠滌淨我們心中塵垢的清水,正是上人給我們的甘露法雨。

@去年底,公公往生了,我的先生很有「覺悟」的對我說:「爸爸走了,我不僅失去了他,大概連我太太也不屬於我所有了──因為她一定全心全力投入慈濟的工作。」我非常感恩他那麼地體諒我。同時,更期許自己,要時時清除心中的貪、瞋、痴、慢、疑諸毒;就如同摳除了西瓜的黑籽一漾,讓心地呈現出一片潔淨光明。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徵求校對志工】
《慈濟》月刊正進行早期資料建檔和檢索光碟出版,徵求略懂電腦文書處理的志工協助校對工作,歡迎加入這項文史工程!
聯絡人:花蓮本會文發處洪伶蓉
電話:(03)8266779分機272
E-mail:ttz006391@tzuchi.org.tw
    cellohung@gmail.com
--------------------------------------------------------------------------------------------------------------------------------------------
以上這則訊息是最近這幾期慈濟月刊上所刊登的,轉貼自此電子書網頁:
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act=detail&id=961

看到這則訊息時,想說"略懂電腦文書"這項工作對我而言應該沒什麼困難吧,抱著想為慈濟多做些什麼的心態,或許只要佈施自己一些時間就能做功德,何樂而不為。於是前天我也就E-mail給這位洪小姐表達想加入校對工作,而昨天也有收到校正工作的前置作業等流程,包括要下載程式及電腦設定等工作,說真的,前置作業對我而言是比較繁雜一點,所以不得不另外求助於小妹才得以圓滿這一整個電腦設定流程。主要就是連接到慈濟的工作台(應該類似伺服器吧)下載它所指示的檔案到自己的電腦硬碟裡,我就是被中間某幾道程序搞得七葷八素,還好小妹也重頭到尾round一次,經過她在msn+電話的一番"指點迷津"後才終於讓我大功告成。

等到看了整個下載來的資料後,才明白原來主要工作是將慈濟早期報刊掃描成的圖檔,對照之前已有一批志工按照掃描後的文字,逐字登打而成的word檔,而我做的校對工作就算是"二校",也就是將"掃描的文字圖檔"與"志工登打文字"兩相對照,看有沒有遺漏還是錯字。在對照第一頁後,我是覺得要承擔這項工作,真的要有餘裕時間才能勝任,當然這也是要看個人能力,因為光是前置作業的設定就讓我差點想打退堂鼓,而且在對照的過程中,因為一直盯著電腦螢幕上兩個不同畫面一一逐字比對,眼睛都快脫窗嚕!不過我相信"有心就不難",既然發心想要付出,就算再累也會甘之如飴的,因為「甘願做,歡喜受」。也希望自己所獻上的一點棉薄之力投入這項文史工程,能讓慈濟"文史流芳"千古。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大愛台正在上演的大愛劇場「台九線上的愛」,有收看的朋友對故事劇情一定不陌生,主要是描述玉里慈院張玉麟院長的人生成長故事,不過這齣戲卻也因為出現某個特殊議題而引發廣大討論與爭議,我就稍微描述一下這個特殊議題的大概輪廓....

張院長還在醫學院就讀期間,他那住在屏東老家並已婚的大弟阿坤,在一次工作中因發生機器漏電的意外導致被電死,遺留下老父、妻子淑娥與兩個兒子,張父擔心賢慧乖巧還年輕的媳婦淑娥以後會帶著兩個孫子改嫁離開這個家,為了留下淑娥與兩個孫子,於是不惜以生命要脅,要求玉麟娶弟媳淑娥,因為淑娥若帶著兩個兒子改嫁,其再嫁對象不見得能無私接受善待這兩個孫子,所以大伯娶弟媳總比改嫁還要來得周全、圓滿,不過這個打算也因玉麟遠在台北忙著醫院工作而延宕下來。不過事情就是沒那麼單純,棘手的是,玉麟早在醫院實習時就認識一位護士靜雯並展開交往,只是玉麟為了當個孝子,在受不了良心的煎熬下,忍痛與靜雯提出分手決定,只是他沒將真正理由告訴靜雯,這也是第一次分手。但靜雯就是因為愛玉麟太深了,兩人在醫院又偶碰面,只是忘不掉的思念讓他們又藕斷絲連進而同居,後來在靜雯的追問中,才得知玉麟當初要求分手的真正原因,但靜雯當時天真地以為,只要兩人相愛,一定能化解種種困難成為玉麟真正的新娘,可惜兩人的甜蜜世界終究敵不過老父所堅持的決定,這時淑娥終於也在經過各方長輩極力勸說下,再加上對大伯或許也存有仰慕之情,終於點頭答應嫁給大伯,於是張父寫信告知玉麟結婚日期還有安排淑娥北上拍婚紗照的消息並寄喜帖樣式讓玉麟挑選,不巧的是,這份信件被靜雯收到了,也讓她成為玉麟今生的新娘的最後一絲絲希望夢碎了,這時玉麟才向老父及淑娥坦承他已經有女朋友靜雯了,於是再經過另一番親情與愛情的拉扯戰中,張父堅持要玉麟放棄靜雯娶淑娥,而靜雯也因為不認輸的個性決定退出並搬離與玉麟的愛巢...唉~~故事還沒結束更精彩的還在後頭,就在此時,靜雯發現自己懷孕了,而玉麟也在靜雯好友告知下得知此事,於是找上靜雯,兩人經過長談才發現彼此還是深愛著彼此,於是靜雯放下身段也不計較名份甘心跟著玉麟,只為了能與相愛的人在一起....

以上就是這一家一夫二妻的背後故事,有別於一般外遇情形....後來隨著張院長投入慈濟醫療團隊,並接下玉里慈院的院長一職,而靜雯現在身為醫院護理長,而淑娥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並擔任醫院志工,他們三人從加入慈濟前的小情小愛直到加入慈濟後也使他們三人的人生各自出現了轉折,因為他們攜手走在慈濟路上為人群付出大愛、發揮生命良能,也讓他們各自找到生命中的意義與價值。

這齣戲劇因為牽涉到三人行題材,所以這應該也是突破以往大愛台的播出尺度,而我在好奇心驅使下也上網到大愛台的討論區去觀看大家對這齣戲的觀感
http://www.newdaai.tv/?view=bbs&act=detail&id=38831發現有人站在客觀角度持善解包容的心去看待給予祝福,可是也有人以主觀立場去批判大愛台不該播出一夫二妻這種違反社會倫理道德的劇碼,擔心產生模仿效應,大家因為思想、價值觀、生活環境的不同也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看法與感想,褒貶不一,討論到最後幾乎很明顯已分成兩派人馬,從討論版上的文字就可嗅出濃濃的火藥味,多方一言不合只差在網路上無法大打出手,結果也讓我忍不住跳進去加入討論的行列,在發表了幾則觀感留言後,也漸漸與其他站同一方的網友熟識,後來有一位女學生版友就留言問了我與另一位版友的e-mail,而我也就將自己的e-mail po在討論區,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隔天我在接收mail時,竟然發現一封主旨為「您好,謝謝你對台小九的支持! 」,再看一下寄件者為「芷凝」,哇...這不是我在大愛會客室上所看到的那個來自香港的美女編劇嗎...想不到我留在討論版上的e-mail竟然讓我們搭上線,這份因緣實在來得巧妙殊勝,以下是她的mail內容....

Branda,

您好!
 
我是台小九的編劇芷凝
今天剛好有台友把大愛台的討論文章傳給我看
在裡面看到了您許多文章
很開心看到您和許多文筆很棒的朋友對此劇的理解和"懂"
 
剛好看到您有留下ee
很想親自以台小九媽媽的身分私下偷偷和您說一聲:非常感謝您支持我的小孩
 
謝謝
 
 
芷凝字
----------------------------------------------------------------------------------------------------
而在我們一往一返的回信中,她也熱情邀約去她的blog喝茶聊天
http://www.wretch.cc/blog/shenzhining

說起對她的感覺,從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她,就被她在談吐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信與慧黠讓我打從心裡欣賞她,後來再透過這幾次互通mail的內容中更發現她另有可愛淘氣的一面,是個很真性情的女生,也從她blog中發現她在編劇路上的自我堅持與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可敬,當然還有更多與「台九線上的愛」之間的濃厚情感與點點滴滴,還分享很多她與院長一家大小及演員們的合照。呵~~收到電視編劇來信的這個意外插曲,說真的還真讓我有點輕飄飄地感覺像在做夢哩~~
----------------------------------------------------------------------------------------------------
以下是我在討論區上的其中幾則留言....

@我看站在理性思考這邊的網友所回覆的,並沒有人明顯表態說對這樣的情形是持認同或是讚揚的吧!

大家只是站在「尊重」的角度理性看待別人的人生,人的一生要面對的選擇題太多了,三人行不也是一種選擇方式嗎?或許也是他們覺得這是最圓滿的一種方式,我們只是尊重他們作這樣的選擇,畢竟我們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選擇權在於自己(雖然張院長被張父要求娶淑娥,不過張院長唯父命是從,這不也是他自己的選擇)。反求諸己,我們是否也不想讓別人來掌控自己的人生,也讓我們反觀自照,藉由看別人的人生,見別人的不堪(一般人世俗眼光所無法見容)來映照自己不用面對這樣的難題,讓我們見「苦」知「福」,讓我們懂得知足不也是一種幸福。

我們看別人的人生,只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從他們的立場去體諒他們當時的心境,從他們角度去善解包容這其中的原委,有因就有果,不要只看到事相(事情的表相)就產生黑白分明、善惡分明的分別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就要去了解事相背後的一切「因」緣或原「因」,這就是因果觀。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的,圓滿的人生,不是擁有一切,而是學會了珍惜和付出,靜思語說:「一個缺角的杯子,若不去看它的缺角,杯子還是圓的。 」

況且這三人行的組合,也不是外遇的結果,而是接下弟弟本來應盡的責任,這實在不能混為一談,以偏蓋全,就算兩個女人都深愛著張院長,但我相信,因為愛讓他們彼此珍惜這樣的因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體諒,這並不是歌功頌德,而是我相信,人性也有光明的一面,人格也有崇高的時候,三人行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的處理的方式一定都不同,何不想成「三人行,必有我師」或「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呢?三個人的愛,有愛情、親情也可以還有友情,和諧的人生就是最圓滿的人生。

大愛台是股清流沒錯,但也呈現許多慈濟人在未接觸慈濟前的迷茫人生及負面形象(吸毐、混黑道、外遇、不務正業、做惡多端等等.....),直到接觸慈濟後才有所覺悟並改過自新,這樣的大愛劇場也是存有負面,是否大家也是無法接受呢?人世間這個紅塵俗世正是我們修行的好道場,只要放大心量去看待每件人事物,「用智慧善解,用慈悲包容」,凡事別太計較,讓自己當個心靈富足的人吧。
----------------------------------------------------------------------------------------------------
@ 每個人因為成長環境與生活背景的不同,造就我們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價值觀不同、根機也不同,也養成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習氣.....

每件事都不可能達到完美的境界,每一件事都有一體兩面,有好的一面一定也有壞的一面、善與惡、對與錯、真與假、美與醜、辛苦與幸福、光明還是黑暗....太多太多數不完的二次元對立,就端看我們是站在哪個角度看,就好比一個樂觀的人看見的都是值得期待的未來,一個悲觀的人看見的卻是無力改變過去。靜思語也說「心美看什麼都美」...

很多現實的人,都只在乎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人與事是完美的。對你來說是很糟的一件事,對別人來說卻不一定!大家心目中完美的世界,總是跟現實生活有很大的差距,這也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人不是聖人,人只是血肉之軀,我們都是擁有七情六慾的情感動物,大家不要用聖人的標準來嚴格看待劇中每一個人,畢竟那是屬於他們的人生歷程,或許他們一路走來也是跌跌撞撞,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只要他們問心無愧,我們這些外人實在沒必要去否定別人的人生,與大家分享我在書上看過的一句話「人生是提升心智的過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讓心靈有個依歸及寄託,及時行善,發揮生命良能,我想這樣的人生就算有什麼缺憾,終究還是得以圓滿,至少比那些渾渾噩噩過一生的人還要來得有意義。

有句話也很好,順便分享「以向上之心取代比較之心、以公德之心來度量自我之心、以寬厚之心消弭批評之心」
----------------------------------------------------------------------------------------------------
@每一個人的人生劇本都完全不同,「台九線上的愛」只是忠實得將張院長他們的人生劇本再演一次呈現在我們眼前,既然這都已是既定的事實了,他們的人生劇本當然也是任何人都改寫不了的,我們總是以主觀的角度及標準去看待及要求己身外的人與事,也是一般人的通病,但總忘了反求諸己及自省,何不以寬闊的胸襟來看待別人的真實人生呢?

常看大愛劇場的朋友們應該都很清楚,大愛台本著教化人心的出發點,每一齣大愛劇場所要傳達的主要精神大都是劇中每位主角的師兄師姊,在他們加入慈濟前與加入慈濟後,如何讓他們的人生「由迷轉悟」的轉變過程,為的就是要讓我們了解與學習,從每位師兄師姊身上看到他們如何從年輕時尚未接觸慈濟前的迷茫人生(更有甚者吸毐、賭博、作姦犯科等十惡不赦的荒唐事樣樣都來),直到接觸慈濟後,因為接觸上人的法與做了慈濟事後,因為見苦知福,體悟到人生無常,進而從人群中付出,終於讓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開啟了另一段嶄新的人生....

張院長本性就是因為善良慈悲,才會演變成在一般世俗標準中有違社會倫理道德的三人行,三人行不行?這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了,箇中滋味,冷暖自知了,我們只要對他們心存祝福這就夠了,淌再多渾水只會讓我們更往死胡同裡鑽,作繭自縛,通常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這些看戲的反而相反,「旁觀者迷,當局者清」,張院長他們一家人現在已各自在慈濟路上找到各自的生命價值,我想他們此時的心地風光應該有如溫煦的朗朗「清」風吧,「過去只是回憶,未來則是空想」,唯有把握眼前的每一個當下才是最實際的。

如果看大愛台只挑大愛劇場看的朋友,這倒有點可惜,建議你們可以多看看其他節目,尤其是上人的法很受用,我們需要的是用慈悲與智慧來看待這個娑婆世界~~
----------------------------------------------------------------------------------------------------
@ 我想...能以健康心態看待此劇的人,磁場也比較接近,那是一種慈悲胸懷。常看大愛台及深入證嚴上人的法,不管是慈濟人還是非慈濟人,我想都能以較寬廣的心看待此劇並進而從這齣真實人生中得到啟發,從主角們身上讓我們學到的是善解與包容。而且,每齣大愛劇場在製作開拍前,都有先請示過證嚴上人,才得以真實呈現在我們眼前。常看大愛劇場的朋友都知道,每一齣大愛劇場所呈現與傳達的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每一位主角都是慈濟師兄姊真實的人生故事,在他們進入慈濟前與後,在個人言行上做了哪些轉變與心境上如何轉念,在慈濟團體中,形成一股善與愛的力量在人群中付出,進而與更多人結善緣,這就是從個人的小情小愛,在慈濟路上拉長情擴大愛,讓愛普及到更多芸芸眾生。

人生只有一次,無法重來,每個人的一生就如同一部部的大藏經,是別人無法複製也無法改寫的。雖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差別在於人生劇本是不能NG重來的,或許會走到三人行這樣的結局,也許三人各有各自的無奈處,也各自有所面對的壓力與難題。張院長本人外表就讓人感覺是個值得託付終身的良人,他給人一種穩重、敦厚、實在、古意的感覺,跟飾演院長的昭德感覺很對味,我想這也是靜雯為何愛到無法放棄的原因,如果真的放棄,我想這在靜雯往後的人生將會成為無法彌補的缺憾,所以她寧願不要名份,也要跟相愛的人廝守一生,這已讓她感到滿足,懂得知足的人就是幸福的人。而且以張院長的善良本性,也讓他不忍心傷害到任何人,這並不是懦弱,而是盡可能做到讓所有的人與事都可以和平、和諧與圓滿。

名相只是一時,世間的名利、錢財,還是靜雯所沒有的名份及所有的一切,隨著我們生命的消逝,這些身外之物也會跟著消逝,「萬般帶不走,唯有業(法)隨身」,唯有慧命才是永存的。人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況且他們在加入慈濟後也各自找到安身立命的生命意義與價值,發揮生命良能,「盡形壽,獻身命」,這就是慧命的成長,也是生命可貴之處,所以上人常說「生命有限,慧命無窮」。順便再分享幾句靜思語,「心量大,福報就大」、「用智慧善解,用慈悲包容」、「感性與理性,在佛教中即是慈悲與智慧,二者不可偏廢」、「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他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太多太多了。
----------------------------------------------------------------------------------------------------
@以前看大愛劇場時也是會偶爾上來看看討論區的留言,只是沒留言罷了。這次在「台九線上的愛」討論區看到各式各樣兩極化看法,也讓我忍不住加入了討論行列~~

這幾天下來看盡各種不同的個人思想,讓我不禁想到佛陀所說的「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還是深信從文字可以展現出、散發出一個人的智慧、涵養與氣度,還有每個人所執取的又是什麼,是色身還是名相,還是心靈上的提升與交流。「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我們這個色身還有名相終究會隨著我們這個軀殼的敗壞而消逝,唯有利用這個生命有限的色身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提升心靈上的成長,身心靈和諧的人生就是最圓滿的人生,就算人生曾經多麼的不完美,我想精神上的富足其意義還是遠大過其他一切的擁有,人生雖不完美但可求圓滿。

很慶幸自己能接觸證嚴上人的法與慈濟的真善美世界,因為一切都是正知、正見的真理,也是我的善知識。在這討論區也讓我接觸到很多不同面相的善知識,並將之內化,可以攝受人心的文字都是我的善知識,文字上的交流如果也能讓我們吸取到裡面的養分,這不也是一種「法布施」嗎?這些「法」可能是一種觀念、一種生命態度或是人生體驗的分享,也讓我體會到上人所說的「微塵人生,奈米良能」,在此也向這些布施「法」的網友們說聲「功德無量」~~
----------------------------------------------------------------------------------------------------
@我發現討論區的每篇發表文章的瀏覽率短短時間累積的數量還蠻驚人的喔,只是沒有每個人都進來留言討論,不過這也提醒我,留言時要更加謹言慎行,我們所留的每一個字都會經過很多雙眼睛的檢視,不過我相信,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每個人心中自有「自認為對」的答案,我想,面對外境一切紛紛擾擾而還能「如如不動」保持內心清淨的人,是不是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又不禁讓我想到無量義經「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 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 通達諸法」...

我發現這些對三人行堅持負面看法的網友們,或許我未婚,而且我也是思想比較簡單之人,不過我倒能同理已婚者的顧慮,我想會讓我們比較在意的應該是感情層面,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老公或另一半也會起而效尤,引發模仿效應,不過這齣戲呈現的三人行並不是外遇下的結果,就像微雲師姊好幾篇文章所理性分析的,這裡面還有其他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探討,只可惜,多數人都只關心表象,不問原因及理由地就一概認為「反正三人行就是錯的,絕不能原諒」,對或錯都是從自己內心所投射出來的世界,有的人可以接受,有的人無法接受,這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心」,心胸如果能更開闊,多為別人著想,多體諒他人的難處,多尊重他人的決定,而不是只想到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觀點套在別人身上,我們不可能懂別人的心,別人也不可能懂我們的心,自己的心只有自己才懂了。

在這討論區也從很多學識廣博的網友身上得到不少智慧,從你們身上讓我看到大家不僅有理智、理性也有感性的一面,也讓我了解到文字表達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從你們的文字上也讓我發現一些人格特質...為真理辯護、思考敏銳、思維清晰、理性剖析、深刻思考、精確、坦率、真誠....等等,更重要的是,大家在文字交流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彼此互放光芒才是最令人感動的~~~
----------------------------------------------------------------------------------------------------
@看大家各執己見,堅守自己的立場,拋不開「我執」、「我見」,當然就也無法「放下」。而討論的重點從對戲劇呈現的看法,擴大到後來的人與人之間在言語上的牽制與對立,因彼此立場不同,你來我往,再怎麼地義憤填膺,其實討論到最後,只會發現一件事,這一切過程都只是大家在打一場文字仗、心理仗、思想仗罷了。因為隨著戲劇的結束,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張院長他們一家人還是如常進行著屬於他們的生命軌道,大家終究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的世界。

如果認為張院長的婚姻是一種過錯,我們也沒必要把氣出在自己身上,因為「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畢竟,氣壞身體可是沒人替的,還有看過一句話與大家分享「沒有人能讓你生氣,除非你自己願意」~~

大家「布施」自己寶貴的時間來討論區,希望大家不要為了立場不同而傷了和氣,或許大家輩分不太相同,言語間的表達難免會造成思想上的落差與代溝,不過有緣齊聚在討論區,不也是一種因緣嗎?因為看「台九線上的愛」而結緣,我想,大家何不讓彼此結個好緣呢~~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個年是少了父親的第二個年,老實說心裡還是覺得有股缺憾與落寞感,尤其是在這充滿歡樂氣氛及閤家團圓的年節裡。

這幾天我跟媽也忙著大掃除,除了除舊佈新一番,也是除塵佈「心」,將門窗家俱上面那一層厚厚的灰塵擦拭掉,馬上又是換然一新,心情也跟著清朗舒爽起來。只是當我整理著父親生前的房間時,翻著那一本本相簿,裡頭記錄著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軌跡,尤其是望著那一禎禎全家福的合照時,看著相片中的父親,內心還是非常激動,因為又勾起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腦海中所浮現的盡是父親生前的種種音容,想不到他就這樣永遠的缺席了,此時就只有眼淚陪伴著我...

還好兩個妹妹們昨天從台北回來了,家裡也熱鬧多了。這兩天也跟媽去採買年貨,幾個親友也送來他們自己做的鹹粿、發粿、還有年糕,想想我們真的很幸福,平常家裡就不時地接受來自這些眾多親友們自家種的蔬菜水果,內心真的對這些親友們充滿感恩,他們有什麼好康的總會想到我們,我知道這都是因為爸媽平常與大家廣結善緣所帶來的福份。

今天是小年夜,晚上吃我們自己包的素食水餃,料多味美,外加炒一盤菠菜及一盤紅麴炒蛋,呵~~吃來吃去還是家裡自己煮得最好吃,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況且我們家也不吃肉類食物,雖然菜色簡單,不過這頓飯倒是讓我們吃得非常滿足,這滿足也是家人聚在一起的溫馨,這樣的家庭景象雖然看似平淡而且平凡,不過那種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感覺讓人內心感到安穩踏實,平凡的幸福也是最容易被發現到的幸福,因為知足所以讓我們時懷感恩心,這幸福或許捶手可得卻也彌足珍貴,而且人世間也沒有恒常不變的擁有……

又多了一歲嚕,隨著自己年歲的增加,希望智慧也能跟著增長。也珍惜感恩在這個家人都平平安安的當下~~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上星期某個晚上我與幾個在慈濟兒童成長班擔任班媽媽的志工們一起練習手語,因為今年慈濟社區歲末祝福的手語表演是由社區志工承擔。而班媽媽裡能配合表演的人剛好就缺一個人,所以就由我這個也是慈濟師姊的女兒義不容辭充當救火隊嚕,希望我的補齊能與他們一起為這次歲末祝福做最完美的呈現。

就在那晚練習完,大家走在一起準備回家時,就有人好奇地問說:「XX師姊到底是幾歲阿」?
這位教我們手語的師姊,跟我媽也很熟,每次教手語或開會都會帶外孫出來。師姊人長得嬌小可愛,個性活潑,又一副娃娃臉,所以每次帶孫子出去,都會讓不知情的人誤以為是她兒子。

結果就有人回應說XX師姊是53年次的。我在心裡算了一下,虛歲45歲,孫子3歲,42歲就當外婆。加上外表保養得宜,實在任誰也看不出來她是已當上外婆的人。結果現場的人你一言、我一句地說起自己的年次,聽起來這幾個師姊不是53就是54的,孩子最大的都還在唸國中、高中,所以與他們同齡的XX師姊對他們而言已算是蠻霹靂的了.....

結果話鋒一轉,一位師姊語出驚人地說:「這還不算什麼,XX師姊(也是班媽媽)現在才36歲就當丫嬤」。啥咪???我有沒有聽錯啊...這聽在六年五班又未婚的我耳裡,還真有點刺耳耶...不過也印驗了一句話,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師姊繼續說:「人家63年次的,就已經當外婆,真好命」。而大家似乎也都語帶羨慕地紛紛附和說好命...
那爆料的師姊繼續說:「那是我孩子才高中,不然我也想早點抱孫子」。
後來就有人說:「今天大家是來比賽誰最早當丫嬤嗎」?此話一出隨即引來一陣哈哈大笑...

聽著以上這些對話,讓一旁的我倒覺得自己就像是外星人,似乎跟這個話題一點也扯不上邊。不過聽到這勁爆的料,還真有讓我嚇到並且感觸良深。人家才大我兩歲就已經當上丫嬤,那不就意謂著母女兩大概都18歲就當上媽嗎?這個年代晚婚者比比皆是,也是社會趨勢。63年次嚴格算來虛歲也才35歲吧,就已登上丫嬤的寶座,這真的是好命嗎?不禁令我懷疑,在這鄉下地方,到底是她正常還是我正常,還是都不正常。尤其是身處在那一群媽媽中,更覺得自己好像異類耶....

不過,我想他們應該沒人發現我的真實年齡吧,因為我那清純的外表(哈...噁)常被誤認為剛畢業,他們應該也以為我才二十出頭吧。呵~~經過這次超級比一比後,我想我是真的要好好檢討一下嚕.....看來我是該慶幸還是羨慕抑或遺憾呢?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天電力公司的人又來我家了,不用猜也知道,又是送電費催繳單來了,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吧...而且這三次送來的都是同一期的電費催繳單。

別誤會喔,可不是我家的電費沒繳,而是.....我們另一間房子長久以來都出租給別人,目前的房客是一對夫妻還有他們的孩子,幾個孩子我倒不清楚,應該都上國中了吧。他們大概租有兩三年了;可是長期下來卻始終存在著一個窘境,那就是他們的房租總是積欠七、八個月後,也非得等到我們打電話去提醒他們好幾次後,好不容易才得以久久一次收到一筆連續積欠七、八個月的房租。

或許是我們太仁慈了吧,養成了他們的這般拖功,所以他們並沒有按照契約書上寫的按月繳交。唉~~又有幾個房東能容忍讓房客一次連欠七、八個月房租呢?而且原先他們的電費都是先從我媽的帳戶裡扣款,然後我們都等到收房租時再一起收電費,自從他們繳交房租時間從原本三四個月漸漸拉長到七八個月才繳時,也代表我們已經先幫他們代繳兩三期的電費了。想想太不保險了,萬一哪天他們突然落跑,那代繳的電費不就讓我們平白損失了嗎?後來我就上網到電力公司申請變更繳費方式,也就是把電費帳單直接寄到我家,再由我們親手交給房客讓他們自己拿去繳,至於要繳不繳就他家的事嚕。不直接寄到租屋處的原因也是怕哪一天他們真的不告而別,帳單寄去有沒有人收我們也不知道。據側面了解,這家的男主人似乎工作狀況不太穩定,房租才會一拖再拖總要累積七、八個月才要一次付清。說真的,我們也是因為那份側隱之心才沒有每個月給他們施加催繳的壓力,演變成後來大概都八個月收一次房租似乎也就慢慢成為雙方的唯一默契。

說真的,像我家房客這樣的情況,充其量只是在這不景氣環境下的一個縮影。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全球經濟的連鎖效應下造成百業蕭條,全球各地企業紛紛傳出倒閉,裁員消息更是一波緊接著一波,並引發大量失業潮。而每失業一人就代表一個家庭的經濟也將大受影響。從消費者荷包緊縮─>減少消費、購買力下降─〉企業訂單減少,在營業額減少的情況下,公司為減少成本的考量下,勢必唯有裁員一途。

更教人擔憂的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各慈善團體與社福單位所收到的捐款更是大幅縮水,失業的人越多以致需要被救濟的人更是大幅攀升,捐款都已經減少了,能被救濟的家戶更是有限,在捐贈者與被捐贈者嚴重失衡的情形下,那也意謂著有更多家庭還是得自求多福了。

前陣子政府才剛發布發消費券救景氣的條例,最後的定案是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不分貧富。3600元對很多人而言,似乎可有可無、不痛不癢,尤其是對有錢人來說,這也不過只是錦上添花罷了。不過多數人還是存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態,只會對政府高喊著公平正義原則那些口號。我在想,為什麼不採取自由心證,如果自認不需要就不用領,留給更多需要的人,讓弱勢的人可以再多領一些,只是這樣似乎就違悖政府刺激消費的本意了,畢竟這又不是現金。

唉~~景氣寒冬已經夠冷了,希望這個冬天不要太冷,不然對很多人來說無疑將會更是雪上加霜.....

HUNGHS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